美文网首页国学文化经典国学经典读书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十三章 从众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十三章 从众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8-05 08:39 被阅读0次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十三章 从众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君主用贤不问出身的用人原则。只要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只要能彰显律法,强国利民君主就可任用。只有真正的人才为君所用,国家才会富强,君主才能身安名尊。

    至此,韩非子讲了两个选用人才的重要原则,一是跳出选用者的自我喜好,以事理(成事的规律)选用人才,二是摆脱社会关系,以选用标准与规则选用人才。看似简单的两条,现实中却很难实施。在科举制之前朝廷用人实行的是举荐制,由朝中官员举荐贤能之士。举荐制虽然能很快找到人才,但因制度的缺陷与人为操作很容易产生贪腐与结党营私的事情。

    人是事物的主体,君主在用人伊始就违背了事理,事物自然无法完美圆满。影响君主用人的主要因素还是那两条,一是自我的喜好,二是社会关系,这两条都是最难逾越的,没有超越常人的心志与意志是无法实现的。韩非子认为贤明的君主不会嫌弃人才的出身,因为他用的是人才的现在,而不是人才的过去,君主需要的是人才强国利民的谋略,而不是他的出身。这一点也体现了君主与时俱进的思想。

    选用人才过分地强调出身,一是局限了选用人才的范围,可能招不到真正的人才,或是招不到顶级人才。二是降低了对人才现在实际情况的考察,认为出身好必有才。不拘一格降人才,还是我们选用人才的准则。

    明主唯事选才,唯才适用。而乱主则不然,韩非子特意侧重讲述了乱主用人以警示世人。韩非子说“乱主则不然,不知其臣之意行,而任之以国,故小之名卑地削,大之国亡身死。不明于用臣也。”意思是:昏君乱主却不是这样,他们不了解臣子的思想行为,却把国家大权委任给他们,所以轻者君主名望下降、国土丧失,重者国家灭亡、君主性命不保,根源就在于君主不懂得任用臣子。

    不懂任用臣子道理(原则与准则)的后果就是轻者名卑地削,重者身死国亡。不懂的重要表现就是在不了解臣子的能力与思想的情况下将管理国家的重任交给了臣子。我想君主并不傻子,平白无故就将管理国家的大权委任于一个毫不知情的人,这里的“知情”是指真实地了解一个人。

    君主之所以委权于臣,在他看来是了解这个人的,而这种了解在韩非子看来只不过是“从众”的思想在作怪,或是道听途说罢了。韩非子说“不明于用臣也。无数以度其臣者,必以其众人之口断之。众人所誉,从而悦之;众之所非,从而憎之。”意思是:不能用法术来衡量臣子,必然根据众人的议论来判断他们的好坏。众人称赞,就跟着喜爱;众人诽谤,就跟着憎恶。

    既然不能用正规的用人法规与标准来衡量一个人,就只能按他人的议论来评判了,这是典型的从众思想。从众思想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群体的引导可能是明确的,也可能是含糊的。广告效益就是利用了人的从众的思想,在个体无法确定特定信息是否正确的时,就按大家所说所为进行判断决策。

    君主选用人才采用“从众”办法,显然很不严谨,也不科学,有些市井之意。治国大事,怎能如此而为。再说,如此用人也为不法之臣创造了制造舆论的基础。既然你听大家的,那我就去做大家工作影响大家,让大家都说我好,自然就会重用我。

    【乱主则不然,不知其臣之意行,而任之以国,故小之名卑地削,大之国亡身死。不明于用臣也。无数以度其臣者,必以其众人之口断之。众人所誉,从而悦之;众之所非,从而憎之。】

    “从众”是没有主见与判断力的表现。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由于认知的局限与信息不对称从众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君主来说,还采取“从众”这种最为低级的办法选用治国的人才,这就是大错特错了,这也从侧面说明君主无能无知,连按自我喜好选用人才都做不到,更不要说依法依规了,如此治国用人,国家能不乱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十三章 从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zu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