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百花园透视经典尺牘
【心畫】人間詞話·卷上<26>·清·王國維

【心畫】人間詞話·卷上<26>·清·王國維

作者: 半暇 | 来源:发表于2019-04-04 00:00 被阅读104次

    半暇·得半日清閑,抵十年塵夢

    【臨硯】

    【原文】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壹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①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②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註釋】

    ①“衣帶”二句:出自柳永《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壹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王國維將此詞作者誤作歐陽修。

    ②“眾裏”三句:出自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引文將“驀然回首”誤作“回頭驀見”,將“卻在”誤作“正在”。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省濟南)人。南宋著名詞人。有《稼軒長短句》《稼軒詞》等。

    【譯文】

    古今成就大事業、大學問的人,壹定要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第壹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第二種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原詞作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第三種境界。這樣的語言不是大詞人都不能夠說出來。但是就用這意思來解釋這幾首詞,恐怕晏殊、歐陽修等人是不會贊同的。

    【評析】

    此則頗為馳名,“三種境界”雲雲,也當為王國維非常自賞的壹則,在此前的《文學小言》以及王國維各種自定的《人間詞話》中都保留此則。據蒲菁《人間詞話補箋》所記:“江津吳碧柳芳吉曩教於西北大學,某舉此節問之,碧柳未能對。嗣入都因請於先生。先生謂第壹境即所謂世無明王,棲棲皇皇者;第二境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第三境非‘歸與歸與’之嘆與?”以孔子從憂慮不安到堅守理念到最後的退隱棲息來作為其人生境界不斷升華的三個步驟。王國維對此的解釋是撰寫此則時就已經有的想法,還是後來的認識,現在難以確斷了。

    按照語境,王國維是立足成就大事業、大學問的高度來建立“三種境界”說的。晏殊“昨夜”三句乃是表示確立高遠目標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在“高樓”才能“望盡天涯路”的;柳永的“衣帶”二句,表現的是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需要壹種持之以恒的執著品格;辛棄疾的“眾裏”三句乃是用以表現實現目標的最終境界。三種境界,其實分別說明了理想的確立、追求和實現的三個階段。因為三個階段不斷提升,所以三種境界也呈遞進之勢。

    王國維當然明白自己是斷章取義,是姑妄言之,所以他說自己的解釋未必是引詞作者所持的本義。但他同時也認為,能夠給人以聯想的闡釋空間的詞句也不是壹般詞人所能寫出,必須是“大詞人”才能寫出在具體的意象中涵蓋更為廣闊的內涵的詞句。如此,王國維也為自己聯想的合理性作了壹定的說明。

    註:以上均轉載自易文言網。

    半暇·悦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畫】人間詞話·卷上<26>·清·王國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mm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