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畫】人間詞話·卷上<4>·清·王國維

作者: 半暇 | 来源:发表于2019-03-13 00:01 被阅读44次

半暇·得半日清閑,抵十年塵夢

【臨硯】

【原文】

無我之境,人惟於靜①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壹優美,壹宏壯也。

【註釋】

①靜:原指安定不動,沒有聲響,平靜或安靜。這裏是指寧靜直觀的狀態。

【譯文】

無我的境界,人們只能在靜中得到;有我的境界,人們從由動到靜時得到。因此,前者表現為優美,後者表現為宏壯。

【評析】

此則從動靜關系來區別無我之境與有我之境,並將其納入到西方優美、宏壯的風格類型之中,王國維中西融合的美學思想在此則也表現得頗為充分。所謂動、靜,是就觀物時的感情狀態而言的,“靜”是指感情平和,沒有很大的起伏,此時詩人心境平靜宛如壹物;“動”是指感情激烈,不僅指引著觀物者的審美傾向,而且將物性也淹沒在這種激越的情感之中。

在靜的觀物狀態下,我與物之間,沒有明顯的利害沖突,故物與我之間等閑相待,呈現出優美的風格;在動的觀物狀態下,我與物之間則具有強烈的利害關系,故物與我之間彼此不相對等,“我”的強勢障蔽了“物”之本性,所以就形成了宏壯的風格。這是王國維的基本理路。

但王國維並非簡單化地處理兩種觀物方式。實際上,任何壹種境界,當要形成文字予以表達時,都已經部分脫離了當時情景,而或多或少帶有壹種“追憶”的性質,而處於創作狀態中的詩人都需要持有壹種“虛靜”的心理狀態。換言之,無論表達怎樣的境界,詩人首先必須將自己處於壹種靜思狀態,才有可能將所想要表達的內容予以清晰構思,從而予以準確表達。

所以,在表現無我之境時,固然是“靜”中得之;表現有我之境時,也同樣要在“靜”中得之。所以王國維特別說明有我之境是“由動之靜”時得之,就在於強調雖然表達內容、形成境界各有不同,而在創作的虛靜心理機制上,其實是相似的。有我之境也同樣要在動蕩的心理漸趨安靜時,才能再度審視情感的特性,才能將“以我觀物”的過程和心理完整地描述出來。

【參閱作品·鹿柴①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②,復照青苔上。


①鹿柴(zhài):王維在陜西藍田輞川谷口的別墅附近壹景。

②景:同影。返景:夕陽返照。

【參閱作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①· [唐]李白 】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②。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①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昌黃鶴磯頭,下臨長江。廣陵:今江蘇揚州。

②煙花:指春天艷麗的景色。

【鑒賞提示】

以上兩首絕句,王維詩寫的是鹿柴附近景物的幽深靜謐,是由靜中得之,意在言外;李白詩寫的是送別友人時的悵惘之情,是由動中得到,以景寄情,豪放恣肆。試用“無我之境優美,有我之境宏壯”來分析兩首詩的特點,註意人的心情誌趣對寫景的影響。

註:以上均轉載自易文言網。

半暇·悦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畫】人間詞話·卷上<4>·清·王國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tv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