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畫】人間詞話·卷上<5>·清·王國維

作者: 半暇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05:31 被阅读7次

    半暇·得半日清閑,抵十年塵夢

    【臨硯】

    【原文】

    自然中之物,互相關系,互相限制。然其寫之於文學及美術①中也,必遺②其關系、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於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註釋】

    ①美術:是指藝術。

    ②遺:指拋棄、摒棄、撇開。

    【譯文】

    自然界中的物體,相互之間有著關系,相互之間又有著限制。然而將它們用文學與美術作品表現出來時,壹定會遺棄了它們之間有關系、有限制的地方。因此,即使是寫實家,也同時是理想家。再有不管怎樣虛構的境界,它組成的材料也必然是來自自然,而它的構造,也必然遵從自然的法則。所以即使是理想家,也同時是寫實家。

    【評析】

    這壹則是對造境與寫境、理想與寫實壹則的補充,不過將論述重點從創作特點和創作流派轉移到作者身上。與此前側重對造境和寫境的區別不同,王國維在這壹則重點強調兩者的融合與辯證關系。寫實家相當於現實主義詩人,理想家相當於浪漫主義詩人,這是兩種大致的區分。

    推崇現實主義創作思想的詩人,雖然描寫的是自然中之物,但當詩人以文學的手段表現這種“自然中之物”的時候,其實是按照自己的理念將這種自然之物從紛繁復雜的關系中剝離出來了,這個過程包含著想象和虛構的因素,所以寫實家其實包含著理想家的影子;而理想家雖然將虛構作為基本的創作手段,但所虛構的“材料”及其“構造”都來自於自然,並按照自然的法則虛構著,則理想家何曾稍離過自然?所以理想家必定兼有著寫實家的特性。王國維關於理想與寫實關系的分析,堪稱精辟。

    王國維視文學、美術為“完全之美”,即要將文學超越世俗功名關系而成就壹種純粹之美。但自然中之物,往往糾葛於種種關系和限制之中,這種糾葛使得物之自體被部分障蔽,而被外物所包圍,所以就不成其為純粹之物。王國維主張當詩人有意將這種自然之物反映到文學之中時,要將這種外綴的種種關系、限制之處去除,從而在文學中展現清澈洞明的境界。

    王國維的這壹觀點其實部分地涉及生活與藝術的關系,他所指稱的自然,包括純粹的自然界和現實社會兩個方面。但平心而論,無論是寫實家還是理想家,其所表現的“自然之物”,都不可能是孑然獨立之物,則從反映“自然”的角度而言,這種被關系和限制包裹著的自然之物,其實是壹種更為普遍的“自然之物”,文學的使命應該包含著表現這壹類型自然之物的內容的。王國維過於追求文學之純粹,不免限制了他的思想視野。

    【參閱作品·渡荊門送別①·[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②。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③。月下飛天鏡④,雲生結海樓⑤。仍憐故鄉水⑥,萬裏送行舟。


    ①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

    ②楚國:指今湖北、湖南壹帶,春秋戰國時屬楚。

    ③大荒:指廣闊無邊的原野。

    ④“月下”句:謂江中的月影,猶如明鏡從天上飛下。

    ⑤海樓:海市蜃樓。光線折射變化成如城市、樓臺般的景象。

    ⑥憐:愛。故鄉水:長江。長江從四川流入湖北,李白的家鄉在四川,故稱長江為“故鄉水”。

    【鑒賞提示】

    這首詩是開元十四年(726)李白經三峽出四川時所作,寫渡荊門留別時所見所感,筆力宏放,氣勢軒昂。中間兩聯壹用飄逸的筆觸,形象地寫實;壹用雄奇的氣度,瑰麗的想象,而每壹聯中又互相包融有寫實與想象。請結合王國維的論述,對這兩聯做分析。

    註:以上均轉載自易文言網。

    半暇·悦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畫】人間詞話·卷上<5>·清·王國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tv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