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问篇第十四·四三(375)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钱穆译】子张问道:“《尚书》上说:‘高宗谅阴,三年不言。’这是什么意思呀?”先生说:“何必定是高宗呀?古人莫不这样!前王死了,朝廷百官,便各自总摄己职去听命于家冢,共历三年。”
【杨伯峻译】子张道:“《尚书》说:‘殷高宗守孝,住在凶庐,三年不言语。’这是什么意思?”孔子道:“不仅仅高宗,古人都是这样:国君死了,继承的君王三年不问政治,各部门的官员听命于宰相。”
【傅佩荣译】子张说:“《书经》上说:‘殷高宗守孝时,住在守丧的屋子,三年不说话。’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不只是殷高宗,古人都这样。国君死了,新君三年不问政治,所有的官员各居其职,听命于宰相。”
谅阴,守丧时所住的屋子,又称凶庐。言,谈及。总己,总摄己职。冢宰,太宰。
本章是说三年之丧的礼仪,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毫无例外。孔子借子张问,回答说何止高宗时这样,先前的人都是这样做的,言外之意可能说是现在有人对这一礼仪不严格遵守了。孔子对礼仪的遵守可谓严苛,他多次对那些不符合礼仪的事情表示极大的愤慨并提出严厉的批评,如在《论语·阳货21》篇中,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隧改火,期已可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孔子直接斥责宰我不仁,并严正指出“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与本章的“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同样振聋发聩,言犹在耳。
宪问篇第十四·四四(376)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钱穆译】先生说:“在上位者能知好礼,在下民众就易于使命了。”
【杨伯峻译】孔子说:“在上位的人若遇事依礼而行,就容易使百姓听从指挥。”
【傅佩荣译】孔子说:“政治领袖爱好礼制,百姓就容易接受指挥。”
本章是讲上与民的行为关系,上好礼,则民易使。领导者什么事都依礼而行,待人有敬,使人有和,民众被感化,自然会效仿,就容易接受命令了。
《论语》里与本章内容相似的有,《论语·颜渊17》篇,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于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子路6》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都是讲领导者自己身正了,他们可以影响、带领和更好地指挥老百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