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培训
青松下,白云相伴不怕慢;沙漠边,黄河奔腾依旧晚。
汽车绕过西安的繁华街道,一路向东北驶去,越走越荒凉。
阎良虽是西安的一个区,但是离主城区非常远,我印象中汽车驶过了高陵县才到阎良区,而部队驻地又喜欢坐落在这些偏僻的地方。
教导队就是部队的学校,主要是培训战士的地方,当然偶尔也会培训一下干部,这次就是。按照我军一贯的传统,培训人就要用最恶劣的条件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所以教导队相对于其他部队来说就更加偏僻,并且其他条件也就可想而知。
毕业刚分到单位的时候就被扔到兰州军区坦训基地待了长达四个多月,美其名曰当兵锻炼,其实就是领导想让我们尝一下当兵的苦,好与战士打成一片,有个口号是:不管博士还是硕士,首先要当好一名战士。
博士都要先当好战士更不要说我们这些学士了,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招收博士的意义就在于当好一名战士,那么要博士有何用呢?对于这一问题我不知道答案,我只知道这种培训往往是苦吃了,可是效果怎么样就不好说了,而且吃苦的可能正是本身已经吃苦的人,而应该来吃苦的人却没有吃,这句话有点绕,各位听听且罢。
坦训基地其实就是培养坦克士兵的地方,想想看坦克都能跑的地方得是多么的荒凉。我们与战士同吃同睡同劳动同学习,每天操课时间主要的事情就是搬个小板凳跟着这些坦克兵一起看教员上课,而无论驾驶技术还是坦克维修等等是不需要我们学习的,所以我们就只能像个墩子似的戳在那,下午和晚上进行体能锻炼,二十多岁的我跑的比大多数十八九的小伙子还快,想想现在的自己饭已经吃不动了,有一种廉颇老矣的感觉。这些操课加上一天三餐、睡觉和偶尔站岗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三餐我得好好介绍一下,这种地方一般都是八个人一桌,提前选定人先去食堂打饭,我们称为小值日,类似小学生留下打扫班里卫生的工作,吃完饭要自己洗碗。早饭一般是馒头加四个凉菜,最夸张的一次上了一盘腌辣椒,细数一下还只有六个,这可让八个人怎么分?午餐和晚餐也好不到哪去。后来有机会在北京某机关食堂和某油气集团机关吃过几顿,呵,才知道什么叫食堂。我属于不挑食的,自打初一开始住校就一直吃食堂,所以这么多年基本什么样的饭都能吃下去,也并没有什么要求,唯独坦训基地和阎良教导队的饭菜让我始终记忆如新。
当然,坦训基地四个月时光也没有完全白费,我抽空重新看了有关于单片机编程和高级语言编程的书,给我日后工作定下了一个方向。
当领导提出让我去参加阎良培训的时候由于这段经验,我很清楚是怎么回事,所以心里100个不情愿。
汽车晃悠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教导队大院,相传附近是刘邦葬父的地方,可我一点没有看出龙脉之气,只感到阵阵凉意,虽然才十月中旬,寒风已经在头顶盘旋不去,西安还是艳阳的天空此刻已经开始飘洒几滴细雨,空旷的大院几无一人。
汽车停靠在宿舍楼门口,我扛着大包小包找到了为我安排好的房间。一个宿舍四张上下铺,我们屋只住了三个人,分别是西安预备役部队的现役参谋吴宪伟,临洮某部的副连长张朝,外加我。
吴宪伟已经副营,因为国庆值班不在岗被领导抓了个典型,所以扔到这里锻炼,他说这种事放往常算得了什么,只怪领导在气头上,小题大做,而我基本也是如此,张朝正儿八经的是要提升连长所以非常高兴来参加此次培训,他的口头禅:“我来自中国第三大城市临洮-北京上海临洮”。
三个各自怀揣着不同想法的人就这么同处一室,十点熄灯睡觉,一宿无话。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