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萌宠想法
对人·对事·对物

对人·对事·对物

作者: 左手梦圆 | 来源:发表于2021-09-26 12:42 被阅读0次

        我们每个人日常的一切活动,概括起来不外乎是对人、对事、对物三个方面的问题,而是否能应对得好,则考验着一个人的智慧和德相。

        对人,应做到与人为善。就是要慈悲为怀,想人所想,忧人所忧,急人所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或通过善意的引导,使人走上正道;或通过善意的称赞,使人鼓足干劲;或通过善意的扶助,使人增强力量;或通过善意的布施,使人离苦得乐。尤其是要坚持“摆渡摆到河边,送佛送到西天”的理念,帮助成全他人的好事、美事,真正做到成人之美,这样成就他人的人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孔子说得经典:“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对事,应做到舍己为人。中峰和尚说:“做有益于别人的事,是善;做有益于自己的事,是恶。”佛教为何认为凡是为自己的都是恶,为别人的才是善呢?《华严经》上写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净空法师指出,贪、瞋、痴、慢就是妄想;我执、法执就是执著,一个人起心动念都是为自己,就会增长我执,我执要是不破,不要说成不了佛菩萨,阿罗汉都成不了。佛教的善恶标准正是这样定的。我认为对此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解释,一个人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我,与生俱来的智慧德相就会被我执所遮蔽、所辗压,这必定出现两个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是因观察、思考、判断、抉择能力的弱化甚至消失,导致分不清方向,辨不明是非,而选错路向,误入歧途;二是因缺乏优良的品德,导致人性败坏,灵魂堕落,干出违法乱纪、伤天害理的情事来。这两方面的后果,不是恶又是什么呢?所以,为人应该多为他人着想,多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甚至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温暖和照亮他人。有道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也惟有牺牲小我,才能成就大我。

        对物,应做到超然物外。大珠禅师说:“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可见,一个人如果追逐外物,就会走上邪道。老子说得有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所以,一个人要避免因追逐色彩的享受,终致视觉迟钝,视而不见;因追逐声音的享受,终致听觉不灵,听而不闻;因追逐味道的享受,终致味觉丧失,食不知味;因纵情于骑马打猎,追逐鸟兽,终致心神不宁,放荡不安;因追逐金银珍宝,终致行伤德坏,身败名裂,就要超然物外,让物从心,以确保内心的自由和自在。

        心态决定姿态,一个人无论是怎样对人,对事,还是怎样对物,都源自其心。只有断尽自己的妄想、执著,修得清净心的人,对人、对事、对物才能表现出一种高姿态。而这种高姿态的人越多,人与人之间就愈加和睦,社会就更加和谐。

相关文章

  • 对人·对事·对物

    我们每个人日常的一切活动,概括起来不外乎是对人、对事、对物三个方面的问题,而是否能应对得好,则考验着一个人...

  • 对事对人

    对事不对人的习惯便是好习惯。家庭是我们活动生活的场所,谁家卖楼房了,咱家还没有,对丈夫埋怨,指责;埋怨和指责肯定是...

  • 对人?对事?

    刚刚开始工作时,听到一句话叫对事不对人。那一刻觉得敢于对事不对人的领导特别的棒,特别有原则。 随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

  • 对事,对人?

    说是对事儿不对人 现实多是对人不对事儿 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你在对方心中几斤几两 同一件事儿 会有不同的态度 认清...

  • 对人、对事、对己

    对人,要宽容 待人豁达大度、胸怀宽广,这是一个人具有良好修养的外在表现。 古人云:“君子要...

  • 深情以待

    希望自己是一个深情的姑娘,对事、对物、对人。

  • 对事?还是对人?

    今天我们班的助学金评定出来了,学校有点不公平,因为名额有限,只有填写了家庭贫困表的才有资格评,不然就做弃权,...

  • 对事还是对人

    本期《奇葩说》辩题:对事不对人,OK么? 道理当然是站在正方的,这个社会的趋势,必然是偏向于"对事不对人",否则就...

  • 对人与对事

    日常工作中经常提到对事不对人,实际上,这句话是需要做人物及场景处理的。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确实需要关注事,要按照规...

  • 对人还是对事?

    这两天有个发现。 对人对事这件事情是有层次在的,首先就是我们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去聚焦在事情上,不去评判人;那么接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人·对事·对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sq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