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种情况,《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2002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2015年第9版,定价68元。市面上有Franklin Covey(富兰克林·柯维)公司基于史提芬柯维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内容而产生7个习惯课程两天的线下培训课程,售价大概在6500元。
赵周老师的《这样拆书就够了》于2017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定价48元。市面上赵周老师根据《这样拆书就够了》提供两天的RIA学习力线下培训课程,售价在3500左右。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些课程的知识点都是一样的,但是通过培训师精心设计的现场引导,促进学习者内化,提高学习效率。自己读书,很多人读书慢、读了就忘……效果远不如参加培训课程。在培训课堂上,学习者能得到明确的引导进而思考问题,知识内化和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
倘若,我们不参加线下培训课程,想要通过自行阅读把知识内化并解决死神实际问题,能做到么?
答案是肯定的。本周给大家分享的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书中就教大家如何把30元的书读出几千元的价值。
这本书核心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if !supportLists](1)[endif]个人怎样利用便签法解决自身的问题。
[if !supportLists](2)[endif]搭建个人知识体系的三个方法。
[if !supportLists](3)[endif]如何当个好拆书家。
1、本书的适用边界
这本书如果你存在下列相似的困惑,建议你读读这本书。
你读了很多书,道理也知晓一箩筐,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促进自己成长的少之甚少。
一本书,读了到后面忘了前面。
一本书不从头到尾读就觉得自己没有读过这本书。
读书很佛系,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东看一本西看一本毫无章法……
罗胖说:“一切答案都在书本中”。
对于成年人,读书更多的是要解决自己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比如职场人士要解决人际沟通问题、提升写作能力问题、亲子教育问题、影响力问题等。这本书介绍了一种拆书法,主要是针对致用类图书,如《高效演讲》《金字塔原理》《实用性阅读指南》具有工具和方法论能知道人们去实践的书。
2个人怎样利用便签学习法,解决自身实际问题
针对成年人的有效学习有五大公理:自我导向、关联经验、强调实践、解决问题、内在驱动。读书是重要学习方式,拆书法便是基于这些学习公理,用于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核心观念在于:读到触动自己的地方时,不断的思考,这和当前我有什么联系?
便签学习法:准备3种不同颜色的便签,掌心大小最佳。当你读书看到一个点有触动时,停下来,分别写三张便签。步骤如下:
I便签: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读的这个点。
A1便签: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关于这个点自己做的如何,什么水平,举个例子。
A2便签:我的应用,即针对这,我的下一步目标与行动计划是什么。
读完一本书,如果你有十多个点有触动,那么一本书下来你可以写几十张便签,最后根据这些便签,逐步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还可以把A2便签贴在冰箱上,对照平时的改进,这样知识就转换为你自己的进步与在实践中的改变。
3个人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三个方法
好书本身就有自己的体系,为什么还要费劲的构建自己的体系呢?
书中的知识体系与你无关,别人的手法不是按照你脑袋的吸收方式写的;
作者不如你自己清楚自己的实际问题;
第只跟随书中体系,容易导致你忽视自己实践经验与学习动机。总之一句话,书中的体系再好,不转为自己的体系,解决不了你的问题。
搭建自己知识体系有三种思路:
1.从自身问题出发。以我自身为例,当我想更好的写作,未来更好的跟他人沟通,我目前的写作状态还没达到我想要的程度的时候,我就定位在写作主题阅读,一个时期内看了如弘丹、李笑来、Spenser等人的书籍,研究写作的结构、框架和模板等内容
2.从点到网。也就是说平时看的书、读的互联网文章、视频,有灵感和触动的,要学会收藏、分类、归集为文件夹,按照金字塔原理、思维导图一样分类;如读完一本书,写了100多张便签,这些也就是点,最终不断的归集梳理成为自己的网。
3.从网到点。也就是找到某个领域经典书,梳理出体系再从别的书籍、知识点中逐步添砖加瓦完善体系。
一直以来,读书在我的成长中的作用非常巨大,通过读书我也解决了实际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在这本书里,我不仅仅收获到的是如何读书学以致用的方法、培训他人的方法,更收到到一些新的思维模式和方式,做什么事情,都要想想,这和我有什么关系?这样我们就会少看一些八卦新闻、少关注一些吸引眼球的无用知识,多一些独立思考。虽然看似功利,其实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读书,永远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投资自己,永远都是只赚不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