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与社会交往并不矛盾

作者: 呱呱鸟 | 来源:发表于2017-12-25 11:32 被阅读539次

我是一个社会交往能力非常强的人。

我同时也非常喜欢独处,二者交替进行使生活充满了乐趣。

独处是一种能力

从小我们都是在集体生活中长大的,从呀呀学语就上了幼儿园,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快乐地成长。

等到开始懂事的年龄就进入集中学习阶段,高中的时候我就集体住校,大家扎堆蜂涌般地冲过独木桥,进入大学校园。

进了大学还是集体住校,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一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一个什么观?所以我就被塑造成了一个“三观”正常的好孩子。

工作之后就茫然了,没有老师带着我们往前走心里感觉空唠唠滴。

单位的领导都挺忙,他们讲话也经常只讲一些空话、大话,中间还经常夹杂着一些假话。

在单位我就喜好热闹,害怕孤独,没事情干的时候就找人瞎扯。

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每到节日和年末,喧嚣过后就是茫然,有几次突然发现自己岁数不小了,恐惧顿袭心头。

自己和自己的心灵开始了对话,进行自我的内心引导和梳理,感觉特别好。

定期反思调整就成为我人生的必修课,触摸到了人们所说的灵魂。

心灵感悟是自发的,寻找迷失的另一个自我。

我分裂成了两个小人,可能一个是灵魂,另一个是肉体,二者合一就构成了现在的我。

有句名言好像是说:“停下脚步,等等灵魂”,别每天忙忙叨叨地把灵魂给丢了。

独处需要时间和空间

还是得安排固定的时间,定期检查更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实,阅读和写作就是非常好的方法,静心潜读,对照前人(包括现人)积累的经验,调整和充实自己。

用手划拉划拉写写字,固化思考的过程,形成身心的统一。

独处需要独立的场所,思绪不受打扰,如果能有独立的住所就最好不过了。

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创造条件,比如拿一台苹果电脑到星巴克之类的地方,做沉思状。

小河边或山崖旁也行,不过要注意安全,一但想不开就会有危险。

独处的最高境界是发呆

一个人想啊想,满脑子都是空白,这就进入了独处的最高境界。

这是对大脑和心灵的休眠,人是有自我免疫系统的高级动物,有些毛病其实不用吃药,休息一下就好。

心理医生的催眠术就是这个道理,计算机系统装的太多,就容易乱码宕机,办法就只有一个“重启”。

美好的人生从“发呆”开始。

社会上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统统都是雾霾,刮一阵风就散了。

人活的是过程,除了生与死其它的都不重要,离开了谁地球都照样转。

所以能做点啥就做点啥,不做也行,别添乱。

社会交往的核心是你能为别人做点什么

换位思考是社会交往的出发点,别人需要的就是我存在的价值。

想到这里我心里就坦然了许多,独处完了,出来活动一下,交往交往为别人做点事。

记住别违法,坏事咱不干,互惠互利的事情最好。

独处是积攒能量,社会交往是释放能量。

有张有弛才会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独处与社会交往并不矛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ql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