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演讲口才上班这点事儿创业
如何从工作中获得心流体验

如何从工作中获得心流体验

作者: 飞生 | 来源:发表于2017-11-24 20:41 被阅读29次

社会学领域常常需要搞调查,有些人搞调查,可是调查结果往往和调查前的预判如出一辙。这怎么能不让人心生疑问呢?好的调查一定是调查前对结果没有把握,调查后的结果甚至还会令人惊讶。

米哈里的调查就是好的调查。通过调查他发现:第一,获得心流体验的,工作状态时是54%,大大高于休闲时的18%;

第二,面对“我现在是否宁可做别的事情”这一问题时,回答“是”,也就是愿意停止正在做的事情的受试者中,正在工作的人大大高于休闲的人,哪怕受试者正处于心流的状态。

这真是个值得思考的悖论。米哈里的解释是:很多人屈从主流文化,认为工作是强制的,不去理性地比较自己工作与休闲的状态。

更多的心流出现在工作状态,而不是休闲中,这一结论符合米哈里的一贯认识。他引用弗洛伊德的话解释说:“快乐的秘诀在于工作与爱。”

1.工作中的心流体验

他在书中动情而生动地讲述了东西方两个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心流体验。

我们先来听他讲的第一个故事:“里柯•麦德林在一条装配线上工作。完成一个单元,规定的时间是43秒,每个工作日约需重复600 次。大多数人很快就对这样的工作感到厌倦了,但里柯做同样的工作已经5 年多了,还是觉得很愉快,因为他对待工作的态度跟一名奥运选手差不多,训练自己创造装配线上的新纪录。经过5 年的努力,他最好的成绩是28 秒就装配完一个单元,最高速度工作时会产生一种快感。

里柯说:‘这比什么都好,比看电视有意思多了。’里柯知道,他很快就会达到在装配线上工作的极限,所以他每周固定抽两个晚上去进修电子学的课程。拿到文凭后,他打算找一份更复杂的工作。我相信他会用同样的热忱,努力做好任何一份工作。”

这个案例非常生动地讲述了工作带来的心流。对此,我有一些看法,不妨分享给你。我常对学生们说,你们一定要选择一份与你自己智商相匹配的工作。不要干了十年后才发现你已经穷尽了这份工作的全部奥秘,对这个领域感觉索然无味了。因为我很怀疑中年后能否重新学着干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我用下棋跟他们直说,智商高的不要选择跳棋,要选择围棋,因为围棋艺无止境,能长久吸引你的注意力。

令中国读者惊异的是,米哈里的第二个案例是《庄子•庖丁解牛》。这很让我感动,因为我一向认为这是中国文字中最美的一篇。对比前几讲,你可以从庄子的描写中看到,庖丁无疑在劳作中进入了心流的状态。可米哈里却有更多的期待。

庖丁回答文惠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米哈里的原文引用的一段英文翻译是:“Per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 have come to a stop and spirit moves where it wants”。

其实庄子“以神遇”的意思是“以直觉应对”,翻译成“spirit moves”,显然不妥。是翻译误导了米哈里。遇到,相遇——moves,flow。中英文字转化后的对比,令米哈里痴迷东方的“遇”与西方的“流”可以“融会贯通”。

但瑕不掩瑜,庖丁解牛确实是符合心流的原理。

2.为何工作产生心流却又让人心生不满

既然工作时能够得到的心流体验远远高于休闲时,为什么对工作的不满却是主流情绪呢?

正如米哈里所说: “工作可以残酷而无聊,但也可能充满乐趣和刺激。”最好的体验和最坏的体验都在工作中,而不是在休闲中。工作中好的体验与个人性格密切相关,当事人或许宁可藏而不露,也不愿意逢人便讲。而工作中紧张、单调、劳累过度、收入又低,却可能因劳工的利益诉求和他们的代言人振聋发聩的言论进入公共领域,传染众生。

工作虽有内在的挑战、有造成心流的可能性,但工作对于普通员工还有其他的重要维度。最大的两项是自由度和收入。收入不公会引起一个员工的抱怨,而一个从工作中找到心流的工人,工作效率多半不低,但如果收入没有相应提升,他的抱怨可能多半会高于效率较低、无心流体验的工人。所以,上述悖论有很大的解释空间。

“现在我宁可做别的事情”这句话,很可能要表达这么一层意思,就是“我不一定要从有心流体验的工作换到无心流体验的休闲,而是从有心流体验、但工资低的工作,换到有心流且工资较高的岗位上”。缺乏自由度,正是青年马克思一针见血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的“异化”。这批评雄辩且持久不衰。

米哈里从心流的角度触及到这一问题,他的思路是改良的。他说:“通过工作提升生活品质,需要两项辅助策略:

一方面,要重新设计工作,使它尽可能接近心流活动,比如,打猎、家庭式纺织、外科手术等。

另一方面,还得培养像庖丁那样自得其乐的性格,加强技巧,选择可行的目标。

这两项策略如果单独使用,都不可能使工作乐趣增加太多,但两者双管齐下,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最优体验。但目前的状况却是,那些有能力改变特定工作性质的人,并不重视工作能否带来乐趣。管理者的首要考虑是生产力,工会领袖满脑子也都是安全、保险与工资。短期看来,这些前提跟产生心流的条件可能有冲突。这实在很可惜,因为如果工人真正喜爱他们的工作,不但自己受益,他们的效率也会提高,届时所有其他目标都能水到渠成。”

米哈里改革的建议实现起来并不容易。连工会领袖对他的建议都未必真有兴趣,根本原因在于,劳资双方共享着一个资本主义价值观,就是什么都没有货币收益来得重要。

3.休闲将成为心流的主战场

但是时代的进展正朝着米哈里的建议行进,那就是伴随机器人的大规模问世,人们的工作时间将越来越少,闲暇将越来越多。这样,缺乏自由、自主的问题将得到缓解。工人虽然没办法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自由和自主,但整体生存中自由和自主的时间会大幅度增加。而米哈里的问题也将转化,获得更多心流的主战场,将从工作转向休闲。

凯恩斯在1920年就发出了伟大的预言:经济问题将在百年内终结,“人类自从出现以来,第一次遇到了他们真正的、永恒的问题——当从紧迫的经济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后,应该怎样来利用他们的自由?科学和财富的力量将为他赢得闲暇,而他又该如何来消磨这段光阴,生活得更明智而惬意呢?”

好在历史上的贵族阶层已经做出了尝试,积累了经验。贵族阶层脱离生产,率先面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挑战。一部分贵族陷入物欲不能自拔,另一部分选择体育、音乐、诗词歌赋的艺术化生活方式。中西方在此高度一致。

— 互动 —

留给你一个思考题:怎样在工作中获得心流?不同历史阶段,人类获得心流的方式有什么不同?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思考。

相关文章

  • 如何从工作中获得心流体验

    社会学领域常常需要搞调查,有些人搞调查,可是调查结果往往和调查前的预判如出一辙。这怎么能不让人心生疑问呢?好的调查...

  • 发现心流

    心流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创造心流体验呢? 可以从三个方面: 一是工作中,主动工作更容易产生心流,被动工作就会勉为...

  • 如何获得心流的体验

    心流是什么?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他的书《心流》里是这样说的。 心流,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

  • 从精神熵的角度看情绪

    最近看了《心流》这本书,该书主要是阐述如何从工作中,生活中找到最优体验。这个最优体验是一种精神高度集中,身体会疲惫...

  •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读后感

    一、概念 1.心流:心流是你忘我的投入一件事时的体验,从心理学上说就是最优体验。在心流体验中,能获得幸福:即内心秩...

  • 心流人生

    心流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忘我的体验。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心流体验是高品质生活的必须。 如何获得心流体验?简...

  • 如何在工作中获得心流?

    人类,总是自许自己是所有物种中最有智慧的。 人类不管多么有智慧,也和其它所有动物一样,首先得先生存下来。 要生存下...

  • 《心流》心流能帮我们获得工作中的最优体验

    《心流》一书中的心流指的是,专注沉浸于事物本身所产生的一种体验。 专注是心流的关键。 这本书里提到了精神熵,心熵还...

  • 如何获得心流

    心流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种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人们处于这种情境时,往往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是一种将...

  • 如何获得心流

    全神贯注某项活动, 精神消耗一定更大, 好在当事者心甘情愿——这似乎是常识。 但米哈里告诉我们: 不对。 有实验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从工作中获得心流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af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