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曰美食,吃货们首先遐想到,美食入口时的惬意和余香的缭绕,以及佳肴呈于眼前的色诱,可谓好吃又好色。再冠以文化之名,更让吃货们顺理成惯地四处觅食佳肴,以解馋欲。
而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相对性。再美的佳肴,在席桌上种种美食依依满满堆叠时,再贪食的吃货,也品尝不出美食的真实美味。若你饥饿有加,再普通的食物进口咀嚼时,你也会感到它的美味而狼吞虎咽。此乃口舌功能对食物相对的欺骗性。诚如《道德经》中所曰:五味令人口爽。(爽:指味觉失灵)
遥想曾几何时,民间野传:明太祖朱元璋未发迹时,行乞至一村落,乞来一碗菠菜面团汤,因饥饿而狼吞,深感其食之美味。便询问施主其“佳肴”之名。施主嘻答曰: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登基后,每天锦味玉食,佳肴丰盛。而他却感到食无滋味,便大骂厨师无能,勒令烹饪珍珠翡翠白玉汤。当然了,结果是“佳肴”未能如愿,厨师杀戮了一批批。
此民间传播的野史,我们不去鉴别它的直伪,而它却告诉人们一个至简的哲理,即是美食的相对性与口感相对的不实性。
世间美食佳肴的种类,多得让人难以想象,谓如满汉全席、秦淮风味、四川麻辣、江西酸趣、京津小吃……等等之类数不胜数。若问哪个地域哪种佳肴最美最香,任谁难以说清,只因各种美食有它的地域习惯,以及没有一个评判的标准。
如今的人们,总喜欢把某事或某物冠以文化,似乎有了文化二字,便有了文明的外衣。就像让猿猴穿上衣衫,便成了人一样。什么茶文化、酒文化、烟文化、好吃文化,种种类类咸冠以文化,给人感觉文化之冠的泛滥与苍白。
其实,在华夏美食的传承中,有几种家禽食材的传承,传了数千年而不衰的食材,那即是猪牛羊鸡鹅鸭。这些久远之传承,若冠以美食文化,显然谓为冠冕堂皇。它们从远古传承至今,自然有它无可替代的优势,当然也称得上美食文化的传承。
而有些吃货们,更是挖空脑筋,猎奇地绞杀野生动物,以解馋欲。却不知一味地求奇觅新,既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又对自身的身体造成不察觉的伤害。因为人类对饮食有他的习惯性,对其它地域的食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异地水土不服)
吃货们!在你四处搜觅美食时,不要忘了肠胃地域食材的习惯性,以及食物的健康性,不可为了口感的惬意,而忘了美食的真实内涵。若是烹炸的美食,违悖了健康的宗旨,那它便称不上佳肴,而是垃圾食品。任谁皆不愿为了口感的爽滑酥脆,而造成事后身体的伤害。
美食文化有它完善的历程,即是从解饥饿至味美,最后讲究食物的健康。真正的美食家,总是随着美食理念的不断更新,而跨跃在美食文化的最高境界,即是美食的健康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味美的追求中。
至高境界之美食家对于美食的鉴别,首先考虑是它的健康性,再考虑食材的大众化与普遍性,而不是只要色香味大全,即大夸谬赞。
惟如此方可给予美食冠以文化二字!文化是大众化的传承、普遍性的接纳。
晚成 文
二零一七年六月二十一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