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不同类别的书,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有时候碰上那种你很想搞明白的内容,哪怕一句话要读上两遍,也不会有什么顾虑或不耐烦,这种专注的感受实在是太棒了。
其实阅读本身就是要享受专注阅读、探索未知、新知的乐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也曾耗时4个月时间拜读《科学、宗教信仰与社会》,并认为这本书值得每一位处于行为科学领域的人仔细阅读。
当你读到读不懂的书时,不必对自己灰心、失望或是为自己的阅读水平感到堪忧,任何人都会遇到自己不了解的知识,或是读到过度深刻的内容就偶尔对自己产生质疑。
一点点质疑无伤大雅,倘若你为此感到困扰,那么我还是劝你从一些简单的读物读起,否则你对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能会遭到破坏。
人们的攀比心理在阅读时也很容易产生,有些人因为担心自己落下的功课太多,所以常常刻意去读一些自己目前还无法理解的书籍,强迫自己拿出高考前的备战状态,每天刻苦钻研那些教授、思想家或是学者们读的书。
他们的做法只会产生两种结果。要么他们真的提升了阅读水平,参透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道理。要么他们彻底丧失了这些书籍的兴趣,或是他们开始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感到失望。
不论是对物质层面或是对精神层面,都不要去攀比。攀比只会让你让人忽略掉眼前的美好,比如此刻阅读带给你的这份安宁。
取而代之的则是内心的那份焦虑,焦虑于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如他人丰厚,焦虑于自己的理解能力及阅读水平不如他人精进,焦虑于不知何时自己才能达到与他人差不多的认知层次。
对于那些拥有攀比心态的人,不论是学习或是工作,总希望自己的表现在他人之上,其实你只要与自己前一天的表现相比,就够了,何必拿他人的工作或生活状态做参照,给自己添堵呢?
在人们过度满足物欲的今天,仍有很多读者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这一点很值得推崇。
不过有人持续读着浅显易懂的书,也有人似乎总想通过阅读某些难啃的书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或阅读能力。
其实这就好比是制定了过低或是过高的阅读目标,要么无需努力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目标,要么怎么努力也无法实现。
如果你之前从未读过哲学领域的书,那么你可以试着每两个月增加一本或者两本,用精读的方式给自己一段时间去消化。
或者在自己目前阅读的书单的基础上,每天读几页稍稍有点难度的书,比如哲学、学术、或是历史方面的大部头的书。
总之学习、读书是件循序渐进的事,没有人能在短时间内变成一名学者。
因此,只要我们每天都给自己定下一个“超越昨天”的小目标,就够了,不必攀比他人的知识储备。
就好比那些在物质和金钱上经常攀比的人一样,常常为满足私欲而不择手段,比如为自己争取一些灰色收入,或者为了买奢侈品而去借钱、透支信用卡等等。
也就是说当人们的目标只定格在结果上时,他们就会为了实现那个目标而做事,这样就很容易误入歧途。
当然读书本身是件好事,但有些朋友会为了完成自己制定的年读100本或200本的目标,而去读一些简单的书,也有朋友为了证明自己阅读能力强,而专门去挑一些难啃的书来读。
这都不是理想的阅读状态,我们要关注的是专注在阅读那一刻,体会阅读与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为了完成某些阅读任务而去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