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一些古老的传说
小时候,养母曾给我讲了许多随县当地的一些古老传说,如“飞来土、自来钟,岁丰桥下铁蜈蚣”,今天回忆起来觉得很有些传奇色彩,时隔几十年了,约摸着还有一些印象。
(一)飞来土
它的位置在青城的西门口一带,即现在的“随州一幼儿园”附近,也就是玉石街的西端。据说古代这地方特别低,随县的先民们在修筑城墙时需大量地填土,天上的菩萨路过随县,观察工程量太大,运用法术在此点划了一下,从别处调来一片土,飞到此处落下来,很快就把这块原来低洼的地方一下子填起来了,还填得比别处高一些,后来人们就称西门这块高地为“飞来土”。因为它是从别处飞来的,若现在观察,这地方在城内算是很高的位置了,不过这种传说大可不信,不过总算是个神奇的传说吧。
(二)自来钟
说起自来钟,只要50年代初在城关镇完小读过书的人,应该都見过。我从汉口到随县完小入学时是插班读小学三级的学生,那时学校上、下课的钟声便是由这口“自来钟”来传递。
自来钟大约一人多高,重逾千斤,挂在一个用碗口粗的园木做成的架子上,位置在学校校政厅的前面院子边(校政厅就是原报恩寺的正殿,我在前面有关“报恩寺”的文中有过叙述),钟面上有铭文及图案,钟体是由生铁浇铸的,每逢学按上、下课或集合站队,均由校工用木棰敲击,发出浑厚的声音。
自来钟的名字值得考究,自来是从哪儿自来的,我想这个名字一定有错讹的地方,不但错,而大错特错。我仔细思忖,这儿是报恩寺的旧址,有庙便有钟、鼓、罄之类的配套设施,有钟也似乎是寻常的事,不过钟只是个头大一些,显得奇特一些,为了显得神秘自园其说,故称其为“自来钟”。
(三)岁丰桥下“铁蜈蚣”
岁丰桥位于双龙寺之南,小时候,为了验证这句话,我还专门去到岁丰桥,看看到底有没有什么铁蜈蚣。根本没有,只能看到桥下面的清彻透底的流水,水中有桥的倒影在水中一晃一晃的,这些影子大概就是人们传说中的蜈蚣罢!这也太牵强附会了,哪里有什么岁丰桥下铁蜈蚣之说呢。
最近,我与一位姓马的老人说起这件事,他说这个传说还有一点依据的。
岁丰桥是座石头拱砌起来的石拱桥,传说先民们在搭桥时,在桥底面半园拱上、条与条之间的缝隙中,都安放横向和纵向的铁条,纵横交错,看起来就象蜈蚣一样扒在桥底面上,故称其为“岁丰桥下的铁蜈蚣”。老马的这种说法,倒也有些象是那么回事。
光阴似箭。几十年的时间,转眼逝去。时光过得真快,随县的这些古老传说,在我们这些老人的心中还是有些印象,当代的年轻人未必知道,也罢!土也不是飞来的,钟也不是自来的,铁蜈蚣也无从考证,因为它们毕竟只是随县的一些古老的传说而已。
【《父亲的往事》是83岁的老父亲以散记片断形式写成的回忆录系列。看他本篇的落款时间,是今年5月初。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传说,古老的随州自然也不例外。在过去老随县这一带流传蕞广的传说,可能就是今天老父亲所写的“飞来土、自来钟、岁丰桥下铁蜈蚣”了。
因为是传说,不入正史,自然也无籍可考,传的愈是天花乱坠就愈是被人津津乐道。各种各样的版本令人眼花缭乱,有兴趣的看官可以上网去查阅。姑妄听之。
飞来土还在,只是上面又砌了房屋,还栽了树木,成了恢复“古”城墙后的一道风景;自来钟不知所踪,如果还在,肯定是呆在某个博物馆里;岁丰桥也在,因桥名缘故旁边有了岁丰小学,至于桥下是不是铁蜈蚣,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依然只能是个传说。
而老父亲所讲述的“飞来土、自来钟,岁丰桥下铁蜈蚣”,至多算是个故事,抑或是他过去的点滴经历罢了。在想,这句颇有韵律且朗朗上口的传说,定会一直地传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