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我们与孩子之间似乎并不缺乏幸福的时刻。要想了解这点,只要看看微信的朋友圈的动态就能发现:有和襁褓中的孩子甜蜜凝视的,有看着孩子在跑道上笨拙地学轮滑的,有和孩子在海边拾贝壳的,有和孩子在花丛中摆弄各种造型的,还有给孩子精心准备的健康点心......
不过,除了这些温暖的场景,我们似乎更经常地发现,自己与孩子陷入战争状态,而且情况越来越糟:婴儿时期的孩子怎么哄还是哭;大一些的时候,他就开始耍性子、发脾气;上学以后,他还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爱上武侠小说,喜欢在外面泡很久,开始锁上自己的日记本,碰一下就会发飙......
一旦遇到冲突,我们渴望的亲密交流好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要么是说教,要么是惩罚,要么是赌气,直到最后无奈地放弃:“好吧,你好自为之吧!”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感到无计可施,或者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实际上,我们内心很希望与孩子重新建立亲密的关系,只是不知道从何入手。于是,有的父母选择逃避,把目光转到自己能够掌控的地方,比如事业和爱好,至于孩子,直接交给学校或社会,不管也不问。
01.
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养育自己的孩子呢?
有一种策略可以做到,就是使用游戏力。游戏力就是用游戏的方式与孩子互动的养育方式。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进入孩子的世界,还能帮助我们以孩子的方式重建亲情。
提到游戏,有的父母以为就是捉迷藏、老鹰抓小鸡、跳格子等需要独立开展的活动,其实不止是这些。
举个例子,有一次,儿子早上起床,我把衣服给他:“来,换衣服吧!”“我不换!”儿子赖床不起。我双手蒙住眼睛,夸张地说:“好,我现在数到十,看看哪个小朋友能穿好衣服。十,九,八……”还没数到“三”,就听到儿子叫:“我换好啦!”睁开眼,发现儿子真的换好了衣服,站在床上向我炫。
这也算游戏?算!游戏力源于游戏,但它的内涵要比游戏更加丰富:从早上穿衣,到睡前刷牙;从准备上学,到放学回家;从晚上写作业,到周末外出游玩,都可以使用游戏力,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02.
为什么游戏力会有用呢?
有的孩子开朗,有的孩子文静,有的孩子喜欢踢足球,有的孩子喜欢芭比娃娃,但几乎每个孩子天生就热爱游戏。对我们大人来说,游戏意味着休闲,但是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它是孩子进行社交、探索学习和修复情绪的主要途径。
1.培养亲密,远离孤独感
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和朋友一起做的事情。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和孩子可以拉进彼此的距离,培养亲密的感情。游戏一直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方式之一。
有一段时间,儿子一无聊就找我打羽毛球,然后两个人就拿着球拍,找一块空地就开打。如果他打偏了,我会故意夸张地说:“哎呀,太远啦,我都接不到了!”如果他打的刚刚好,我会露出很惊喜的表情:“这个球打的刚刚好,下一个球我要更努力打了!”这时,儿子也会跟着摆好架势,准备下一个球。
有时,儿子会把他妈妈也拉进来,接着,我就坐在旁边,看着儿子“训”他妈妈:“妈妈,大高一点!对着我的拍打!球高的时候,你可以跳起来打!……”每次打球花的时间都在半个小时左右,儿子和我们的亲密关系,在每一次的互动中得到了加强。
2.建立自信,远离无力感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引起孩子的兴趣。旺盛的生命力和好奇心,让孩子不知疲倦地探索这个世界的运转方式,游戏是他们探索活动的主要形式。通过游戏,孩子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越来越熟悉,内心也会越发自信。
有好几次,我带儿子骑着摩托车到加油站加油。儿子每次都会盯着工作人员,一动不动。一天,儿子突然拿着他的玩具手枪,找我玩加油的游戏。于是,我们把玩具手枪当做“加油枪”,把小三轮车当做“摩托车”,模拟加油的情景玩起来。先是儿子当“工作人员”,然后轮到我当,足足玩了十几轮才罢休。
通过这个游戏,儿子明白了骑着摩托车去加油是怎么一回事,尽管他没有真的自己去加一次油,也没有去加油站上过一天班。
3.修复情绪,避免陷入悲伤
没有谁的童年一直都能无忧无虑,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吃亏和委屈,这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快速地从自己的坏情绪中恢复过来,避免陷入悲伤。游戏可以帮得上忙。
儿子有一次去体检,其中一个项目是抽血。从护士系上止血带,到抽完血用棉签摁住伤口,儿子一直歇斯底里地哭个不停。晚上,他找到打气球用的打气筒,要给我“抽血”。我伸出手,假装很害怕地问:“医生,会不会很疼啊?”“有一点点疼。”儿子麻利地“操作”着每一个流程,最后拿“针筒”往我手上用力一扎,我大喊:“疼死我啦!”“抽完了。”儿子淡定地把“针筒”收了回去,心情貌似好多了。
其实,儿子选择这个假装游戏,是因为他需要克服打针留下的真实痛苦,通过再次经历整个过程,让恐惧感在笑声中得到释放。
03.
可以看出,游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大人似乎对游戏不大感冒。
首先,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已经严重挤压了我们游戏的时间和空间,让我们很难再去发现游戏的乐趣。有时,我们可能也想和孩子痛快地玩一场,可是一天的辛苦工作和家务琐事以后,疲惫得的身体早已让我们失去耐心,最后只好作罢。
其次,即使有时间陪孩子玩游戏,有些父母生性要强,既不肯放下自己的身段,又不肯放下对孩子的控制欲,结果还得大家都无法享受游戏的乐趣。
我曾经在小区见过一对父子打羽毛球,父亲把球打过去,孩子动作别扭没接住,这个父亲就生气了:“你的动作不行,自己先练一下,练好了我们再打!”说完,自己把拍放下,就站到一边玩手机去了。孩子自己无聊地拍了几下,干脆跑到别的地方玩。我看了这个父亲教他孩子的动作,也标准不到那里去,不知道他哪来的自信,强硬孩子按他的动作来练习。
许多父母可能会说,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已经让自己焦头烂额,哪有这么多时间和孩子玩游戏?其实只要算一算,比起我们在唠叨说教、发脾气以及催促孩子上花的时间,游戏的时间反而要少很多,而且养育的效率更高。
当我们尽情地跟随孩子玩耍时,我们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有不少精力,而且,关于孩子的许多问题,在游戏中都会得到巧妙无痕的解决。
因此,我们更明智的选择,是成为擅长游戏的父母。
怎么做呢?我们下文继续。
参考资料:
《游戏力》作者:Ph·D·Lawrence J·Cohen 出版社:军事谊文出版社 2011年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