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垫5集连续剧,终于讲到重点啦。
北宗“积渐修渐悟以成顿悟”的修习方法,适用于自我修行。南宗的禅法更适合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法。

为什么呢?因为,人的认知四重境界中存在2个认知盲点: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2个认知盲点里的内容究竟长什么,自己完全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自行顿悟。而这两个盲点的内容,恰恰是人自我突破、自我进化的关隘。
既然连长什么样都不知道,那就只能科学试错咯。不管试错怎么科学,本质上采用的都是排除法。既然是排除法,实际上就是“替换法+对比法”,通过观察“模块替换是否会引发变化”来确认进化部位和确定更好方法。试错时采用最小单位模块的替换,自然是替换速率更快且成本更低的做法。运用“渐修渐悟”的方法,速度会慢一点,成本高一点,但胜在有“法”可依,每个人依法都能训练和运用。大概率能做到日益精进,每天比昨天的自己好一丢丢。
顿悟,则大为不同,它是跳跃性的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它是类似受神启之后灵光一闪获得一个全新概念,基于这个新概念重新构建一整套理论体系。典型的就是,爱因斯坦的E=mc²,DNA双螺旋结构,凯库勒的苯环结构(蛇咬尾状),等等。成果很耀眼很辉煌,缺陷是无法复制,连当事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再现这种“神迹”。
画龙点睛,世人都惊叹“点睛”之笔法,却少有人想过若墙上没先画出一条龙,眼珠子又怎能问世?
回顾:上一篇《南顿北渐⑤:神秀之道Ⅰ过桥》
预告:下一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