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写东西了,最近忙忙碌碌,荒废了很多,这个是脑海里长久的一篇东西,看题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我曾经是个交通项目的客户经理,当然,跟那个有点儿关系,却并非全部相关。
记得我刚到西安上大学时,爸爸来送我,从还算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潍坊,坐着绿皮火车一路西行,铁路两边的景色渐渐荒凉,爸爸叹了口气说,你怎么选了这么个地方?
而在此前,我从未真正离开过家。我住在山东的一个小县城,虽然现在它改成了市,但仍不改小县城的本色。如果换种说法,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城,听上去更文艺一些。它隶属于潍坊地区,距离潍坊城二三十公里左右,就这么近,其实到我上大学之前,连潍坊这个城市,我都只去过有限的几次。我上大学前的十九年,可以说活动范围就是那个巴掌大的小县城,甚至连我们县的乡下,我都大多数情况只是去姥姥家而已。
于我,于我们那儿大多数的人,十几二十几公里,就算是“出远门”了。我唯一可以期盼的,就是暑假的时候可以回姥姥家住几天,或者过年的时候,可以跟着爸爸到乡下走亲戚。而那时的交通工具,就只有爸爸的“大金鹿”自行车。我坐在车后面,紧紧的搂着前面的爸爸。爸爸身高不高,骑大金鹿那种比较高的自行车,要稍微往旁边侧一下,才能蹬的到车踏板。爸爸就那样左一下右一下,带着我,在并不平整的路上颠簸前行。
大金鹿几乎是我童年时对爸爸对深刻的印象。他骑着那辆自行车,上班,下班,出去讨债,往家驮东西……寒冷寂静的黑夜里,我躺在炕上,只要听到大门的锁链哗哗一响,大门应声而开,然后就是爸爸在院子里咔的一声把自行车支起来的声音……爸爸回来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722/b783cf993100b4dd.jpg)
终于,我要离开那个小城了。报志愿的时候,我自己选的学校,自己选的城市,离家足够远了。那时候的我,十九岁,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离家千里,第一次远离父母。
我坐在绿皮火车里,一点点儿期待、一点点儿不真实的晃悠着,到了西安。而绿皮火车,成了那时上大学的我们,最不可磨灭的回忆。
西安是有名的大学城,每次寒暑假离校和返校自然都是扎堆儿,一张火车票真正是一票难求。往往费劲了周折,比如连夜排队,比如找各路票贩子,才能拿到手。而票拿到手,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等你扛着大包小包上了车,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722/3752289db4f0db5d.jpg)
大家都看过《人在囧途》吧?其实我们那时候,远远要比电影里表现的囧的多。尤其出街回家或返校时,几乎所有车厢里能站人坐人或者不能站人坐人的地方都有人,座椅底下,行李架上,过道里,洗手间里。那种环境里,去上洗手间绝对是各种攻坚克难,脚抬起来就找不到往下落脚的地方,往往从车厢一头到另一头的洗手间要半个多小时,简直是跋山涉水,真佩服卖小吃的列车服务员,推着车子愣是东挪西挪,畅通无阻,嘴里还叨叨着:“香烟瓜子打火机啊……来,前面的把脚往里缩一下。”
岁月如梭。一晃,到今年,我在家乡呆了十九年,在西安也呆了十九年,一切都在飞速的变化。工作以后,经常会有机会出差,于是就有了人生第一次坐飞机的机会。不巧那阵儿国内有架小型客机失事,而我坐的正好是同型号的小客机。赶上那天天气也不怎么好,飞机在气流里各种上下颠簸,我吓的一身汗,还要在同事面前表现出不紧张,真是各种囧。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722/a6cb91483aa15d2e.jpg)
后来,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出差多了,坐飞机也就多了,也就不再紧张,但每次坐飞机时,心还是悬着,直到飞机落地,才算踏踏实实。2011年,开始到法国工作。坐飞机就成了家常便饭,一座就是十几个小时,心一悬也就是十几个小时。那时候,落地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给父母报平安,父母的心也就跟着落了地。当然,其实飞机上的时间并没有多难熬,七八千公里,飞跃千山万水,高山,荒漠,大海,皆在脚下,白昼黑夜,均在眼前,是另外一种风景和感受。那时候,在两个世界奔波,飞机就是两个世界的连接线。记得有个同在海外的同事说,他儿子有一天在玩的时候,看到天上的飞机,指着给妈妈说,爸爸在飞机上。我儿子也一样,我从法国回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即便是我在国内出差,儿子还是跟幼儿园的阿姨说,爸爸去法国了。在他意识里,爸爸一直在法国,只要出差,就是去法国。
这几年,火车也在悄悄的变化。绿皮火车已经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在的动车、高铁真是快、准、稳。西安到北京,四个多小时就可以到,早上去北京出个差,晚上就可以返回来。今年,从西安到我的老家山东也通了高铁,全程8个小时,比起原来晃晃悠悠2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自然是天上人间。据说明年,西安到成都的高铁也要通了,坐火车去成都,在宽窄巷吃个大庙火锅,然后晚上返回西安撸个串,想来妙不可言。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722/61564eb6cfb195de.jpg)
交通工具的变化,是一方面,道路的变化,是另一方面。 去年回老家,爸爸骑自行车载我去姥姥家的那条路,早已经修成了泊柏油路,而且重新规划了路线,距离缩短了,现在大家又有私家车,十几公里的路,也不过就是平时在大城市里上下班的路程,转眼就到,方便了不少。
工作的前七年,我一直做公路项目的客户经理,对陕西公路的发展变化更有切身的感触。 从西安到柞水,原来要翻过秦岭山脉,差不多要走四个多小时的盘山路,秦岭终南山隧道修通后,半个小时就可以过去,柞水一下子就进了西安的一小时经济圈。西安到圣地延安,原来火车要十几个小时,开车更不用说。高速修通后,三四个小时轻松就到。这种变化说起来真是举不胜举。现在开车走在条条高速路上,想到自己曾为它们加班写报告,加班做资金支付等等,不由得有些感慨,好在自己也曾为此做出过一些贡献,挥洒过汗水。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722/d2e1b9918eaca562.jpg)
交通,除了原本的意义外,更有感应、交流的意思。不管多少个意思,其实本意都是一样的。其实,只有距离上的拉近,人才有交集的可能,才会心灵相通。交通的日新月异,大大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千里之外,瞬间可达,不再遥不可及,心也就越来越近,越来越相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