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兔上这几天有个很热烈的讨论话题(嗯,当然不是刷爆互联网的“左先生和右先生”,要是这么容易猜到,我早就追热门了,不用等到现在才动笔)——贫穷,对你的思维方式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我的回答是:只要精神上不贫穷,金钱上的贫穷只是暂时的。金钱是一种流通工具,最早人类社会没有金钱,所以只能以物易物。货币的出现符合社会进化的本质,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随着现在电子支付逐渐普及,意味着未来金钱只是一种数字。所以,当有人试图用金钱来解决你的问题,其实你是被歧视的。当你可以被金钱奴役,也就意味着你的高度只有别人给你定义的高度。
这回答当然不够完善,也没有完全表达出我的意思,不过还是收获了11个赞和三条留言,算是此问题的热门评论之一。
马云曾经在一档央视创业节目当中对那些创业者描述了关于做企业的三种区别:做企业有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之分。生意人是完全的利益驱动者,为了钱什么都可以去做,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不在乎对错黑白;商人重利,但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企业家是带着使命感要完成某种社会责任的,以改变社会风气,为天下人谋福祉为己任。
这段话形象的描述了不同思维方式对企业规模的局限性,但企业家最初也是从贫困起家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不是因为贫穷才造成了思维方式的差异,而是思维方式决定了你从贫穷到富有的程度。我之前的那段评论基本上算是从这里引申出去的。
我认为这样的表述还是有问题,贫穷和思维方式之间的关联并不是可以完全划等号的,比如去年有一段时间,媒体都在报道华人数学家张益唐。2013年5月,张益唐在孪生素数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他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弱化形式——发现存在无穷多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从而在孪生素数猜想这个此前没有数学家能实质推动的著名问题的道路上迈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在此之前,他不过是个美国非一流大学的普通讲师,只发表过两篇论文,没有研究经费,曾有近十年的时间找不到学术职位,“流浪”美国各州,在中餐馆和汽车旅馆打过工,无处安身只能睡汽车里,在北大留美同学那里蹭饭,后来他在subway(著名快餐连锁店)找到了一个餐馆服务员岗位,负责洗盘子和送外卖。张益唐成名后美国数学界都说,不要再看不起那些给你送外卖的中餐馆伙计了,没准他是大数学家。
如果单以财富论,即便成名之后,生活条件确实有所改善,但未必最有钱的对社会贡献最大,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的奖金在北京还不够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以金钱来计算她的思维方式并不能够形成正比,但思维方式决定了类似屠呦呦张益唐这样的人不会一辈子都生活在贫困线上,金钱上的贫困也没法决定他们的思维方式受到局限和影响。
思维方式影响一个人的格局,贫穷或许会为你的攀登高度制造一些障碍,但财富的多寡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恰恰相反,思维方式的改变能够给贫穷的人生带来财富,或迟或早,因为财富只是智慧的附属产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