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世间情真情诗文传统文化爱好者
入道之门:四圣谛之【苦谛】

入道之门:四圣谛之【苦谛】

作者: 清月照天心 | 来源:发表于2019-05-31 11:15 被阅读2次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是为人生八苦;依诸法迁流相,又有三大类苦,称为三苦:一者,众苦相逼,为苦苦;二者,乐境坏异,为坏苦;三者,无常迁流,刹那生灭,为行苦。

人身五蕴和合,五蕴变化增减,须执取外部世界色、受、想、行、识加以补充,不得不如此,由不得人;可是,由于诸行无常,无法保证一定能够抓取得到。即使取到的,很快又无常变灭,又不得不去继续抓取。由于世间诸法时刻处于生灭变化之中,乃至刹那生灭,故而人们需要一刻不停地来执取五蕴,可以说,丝毫没有自由分。不自由即苦,轮回即苦,有为有漏,不究竟圆满清净即苦。而六道众生无不置身其中,细细谛观思量,说身置苦海,亦毫不夸张也。

故八苦三苦,含摄世出世间一切苦。能体解苦谛,明悟此义,自然生发出离之心。【苦】犹如淤泥,【出离心】、【菩提心】犹如莲花种子,从淤泥中长出莲花,于不净中生清净心,是故三世诸佛,以苦为师。若无烦恼之有漏砂土,则无由生长菩提之妙觉圆果。以是义故,烦恼即菩提。是故应「以苦为师」,「以戒为师」。

若人能了达,诸法苦空相,是人能圆满,清净六波罗。

断除无明根,成就等正觉,一切智无碍,照明诸法相。

无挂亦无碍,自在无能胜,通达甚深义,而住于中道。

无烦无恼热,涅槃清凉地,福田尽大地,智慧遍虚空。

神通游戏达,智慧功德巍。能伏众魔怨,拔除众生苦。

见相于无相,度生入无生,犹莲不着水,似月不住空。

智日明朗照,除灭诸冥暗,悲心无穷尽,救拔诸有情。

诸佛智广大,相好光明身。人天中最胜,十方无上尊。

我观十法界,一切无如佛。充满虚空界,遍入众心中。

百兽狮子长,天中梵天尊,大德佛世尊,能为大施主。

法雨降法界,甘霖普润泽,疗愈三毒苦,亦如大药王。

我今稽首礼,无上天人师,愿消诸障碍,明达智慧果。

三世佛世尊,我今立此愿,出离三界狱,究竟涅槃心。

广运无碍智,拔济有情苦。钦仰文殊智,遵行普贤德。

观音慈悯行,地藏大悲愿,大士殊胜迹,一切我悉学。

释迦文本师,阿弥陀如来,我今尽赞叹,一切无上尊。

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显发般若光,圆满菩提果。善巧方便慧,度化诸有情。

报答四恩育,救济三途苦。往昔诸冤亲,平等皆度化。

愿以此大愿,回向遍法界,普令诸含识,悉蒙法雨润。

十方三世佛,为作功德主,普愿诸众生,同生极乐国。

入道之门:四圣谛之【苦谛】

相关文章

  • 入道之门:四圣谛之【苦谛】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是为人生八苦;依诸法迁流相,又有三大类苦,称为三苦:一者,众苦相逼,为苦...

  • 18-四圣谛

    1苦是四圣谛的核心 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三八○) 谛,仔细听、道理...

  • 苦谛三问

    四圣谛是佛陀最基础的教法,而苦谛为四圣谛之首。建立了苦谛,才好谈苦集、苦灭、苦灭道诸圣谛。 1)那么,苦何以称为圣...

  • 学习笔记—佛陀的根本教义

    一、四圣谛是基于有限之苦,明晰个人与人类之苦。 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现象,是人自我需要摆脱的;集...

  • 佛教思想专题(一)”四圣谛“之“苦”谛的诠释

    文/杨惠南 “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是释迦摩尼佛最中心的思想。所谓“四圣谛”,指的是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以及道...

  • 今日阅读任务

    四圣谛名称的涵意 为何称四者为“谛” 谛,表示真谛、真理、是实际上真实的样子。四圣谛是关于苦、苦因、苦灭、灭苦之道...

  • 《心经》参悟(十一)

    【经文】 无苦、集、灭、道。 〔浅释及参悟〕 一、 什么是”四圣谛” 苦、集、灭、道,佛教称为”四圣谛”。 ”谛”...

  • 【无苦集灭道】语出《心经》

    【无苦集灭道】,语出《心经》经文。 这“苦集灭道”这四字,也叫做四圣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这“谛”呢,就是...

  • 12. 鼎然开示:四圣谛的修持

    四圣谛,指的是苦聖谛、苦集聖谛、苦灭跡聖谛,苦灭道跡聖谛。什么是苦?不知不明即是苦;什么是苦集?於苦因缘生喜爱即是...

  • 今日阅读任务

    苦、集、灭、道的次第 佛陀宣说四圣谛,是依着苦谛、集谛、灭谛、道谛的次第讲的。以乐与苦来说,先讲的是苦的部分; 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入道之门:四圣谛之【苦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lw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