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读书文惠书屋
《论语》讲堂留影198

《论语》讲堂留影198

作者: 饮酒扬波 | 来源:发表于2024-04-27 03:19 被阅读0次

    2024-4-26 一百九十八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8.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语音整理
    我们通过对《论语》的逐步深入学习,知道孔子心目中有一个偶像就是周公,也就是周礼的制定者。
    周公,姓姬,名旦,通常称为周公旦。周公对于周王朝可以说功勋卓著。他辅佐武王打败了商纣。但是武王命薄,国祚不久,周王朝可以说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内有兄弟反目,外有殷商的遗民反叛,而武王的嫡长子姬诵继位之时年仅九岁,是没有能力直接去治理天下的。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周公摄政,平定叛乱,制定礼乐,深深影响了此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在姬诵成年以后,周公还政于他,就是周成王。所以,周公在周朝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圣人,从周代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对他的褒奖无处不在。在孔子心目中,周公也一直都是一个偶像级的存在。
    后来孔子在赞美某个人的时候,常常就把他和周公来进行对比。比如本章,“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这里“如”和“使”都表示一种假设的意思。孔子说一个人,即使他有了周公的才华和能力,假如他存在骄傲和吝啬这两个缺点,其他的优点再多,“不足观也”,就是没什么好说的了,不值一提了。
    也就是说,孔子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用“骄”和“吝”对一个人进行一票否决。就算其他能力再强,其他品德再好,在孔子这里也会被全盘否定。那孔子为什么对“骄”和“吝”这么反感呢?我们知道“骄”和“吝”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人品质特别坏的表现,比这两个方面更恶的品质应该说还有很多,孔子为什么单单提出“骄”和“吝”这两个字呢?
    我想原因可能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经常是打家劫舍,恶贯满盈,那他这个缺点就太明显了,就很难遮掩。不仅周围的人能够看出来,他自己恐怕也能够意识到。但是“骄”和“吝”就比较难以判断,因为它们的尺度很难拿捏的准确到位。比如自信,它是一个好的品质,那自信过头儿了就变成了“骄”。节俭,也是一个美好的品德,但是节俭过了头也就成了“吝”。
    所以说“骄”和“吝”这两个缺点,它的边界感实际上是不清晰的,模糊的,所以很难被人意识到。这样就容易产生更多、更大的伤害。仔细想一想,“骄”实际上就是爱名,“吝”实际上就是爱物。一个人既爱名又爱物,其实就是贪。如果一个人贪,就会带来嗔,就会带来痴,从而产生更多的痛苦。
    一个人无论是爱名还是爱物,他的本质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那一个人如果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以自我为中心,就算他有惊天纬地之才,他的行为也是不足取的。所以在孔子看来就不值一提,“不足观也已”。

    孔子说,纵有周公的才华,如果有骄傲和吝啬的毛病,优点再多,也不足观。周公出名,是忍辱负重。(李零)

    其余不足观:其余,骄吝之所余,指其才言。用才者德,苟非其德,才失所用,则虽美不足观。必如周公,其才足以平祸乱,兴礼乐,由其不骄不吝,乃见其才之美。(钱穆)

    铎罡 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讲堂留影19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qa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