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5:如何写出地道的中文?
何帆
导言
你好啊,我是何帆,欢迎回到我们的读书俱乐部。
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写出地道的中文。你会了解到,我们语文课本上选的范文大多都是有缺陷的,你也能意识到,我们日常用的中文中经常会受到“食西不化”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引进西方语言的时候,没有完全把它内化到中文环境中。
1. 为什么语文课本里的范文不是地道的中文
今天我介绍的书是著名台湾诗人、翻译家余光中的《翻译乃大道》。我先来介绍一下余光中的一个可能颇有争议的观点。他说,我们的语文教科书里喜欢选的模范文章,大多是20世纪20年代的几篇未尽成熟,甚至颇为青涩的“少作”,但五四时期的白话化真的不是最好的白话文。
余光中说的白话文的少作是指哪些作家的作品呢?我来举几个例子:比如,余光中指出朱自清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时只有25岁,写《荷塘月色》的时候是27岁。冰心写《山中杂记》的时候是24岁,徐志摩写《我所知道的康桥》时也不到30岁。
余光中认为当时的白话文刚刚兴起,五四时期的文字有很多生硬晦涩,甚至说不上通顺的地方。他讲到,20世纪20年代的作家要废除文言,改写白话,就要求新。求新的来源,一是西化,二是俗化,也就是多用俗语,多用虚字冗词。我们只举一个例子吧。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一句话:“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如果不说这是朱自清的名作,我想每一个语文老师都会毫不客气地把这句话改了,比如改为:“杨柳弯弯,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不是顺畅多了?
当然,我们不必苛责五四时期的作家。但是,我们得批评编语文教科书的人。平心而论,当代作家的中文比五四时期的作家写得地道多了。汪曾祺、李敖、王小波,哪个写得不比那些五四作家好?如果我们连地道的中文都选不出来,怎么让孩子们学会写作呢?
2. “食古不化”的中文
想要写出地道的中文,首先你要了解中文的历史。中文是一种很独特的语言。在漫长的岁月里,中文顽强地保持了自己的风格。我们讲到文言文,会觉得民国之前的文字都是文言文。其实不然。真正的古文是先秦和汉朝时候的文字。当时的中文并不是刻意要写得诘屈聱牙,《诗经》也好,《论语》也好,用的都是当时的日常用语,只不过年代久远,我们现在读起来才觉得费劲。汉魏之后,写作流行浮夸之风,讲究文字华丽,句子对仗。到了唐朝,像韩愈这样的文人主张师承秦汉,所以他们写文章的时候,有意地模仿秦汉时期的文风。唐宋时期的人,说话和写作的风格已经很不一样了。如果你读读宋朝的话本,那才更像当时的口语。尽管古文对保持中华文明的一致性有贡献,但它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古文的表现力非常狭窄。
古文到底有哪些弊端呢?像严复这样学贯中西的大师就有体会。他翻译了很多西方学术著作,而且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但如果你去读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再读读赫胥黎的原作,就会发现,与其说是翻译,不如说是严复的改写。再举一例。清代学术大师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有一篇《古文十弊》,痛心疾首地讲到,古文有妄加雕饰、八面求圆、削足适履、不达时势,等等毛病,而且不仅是癣疥之疾,已经是病入膏肓了。
3.“食西不化”的中文
说完中文中食古不化的问题,再来说说食西不化。
由于对文言文的毛病深有感触,所以五四时期的思想家们才会提倡废除文言,改写白话。当时的知识分子是发自内心地想把中文改造成西文。有的知识分子说,别说中文了,改说世界语吧。世界语是一种人工创造的语言,当年曾经风靡一时,现在基本上没有人在意了。也有的知识分子说,把中文改成拉丁字母吧,于是,后来出现了汉语拼音。还有的知识分子说,学习中文最好的办法就是找来西方的原著翻译,最好是直译,翻译出来的肯定不通顺。他们说,没关系,要的就是这种不通顺,看久了也就通顺了,中文就被改造过来了。
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中文中有大量的“西化”色彩。以下我们试举几例:
1. 西化表述:他的收入的减少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
地道的中文应该是:他因收入减少而改变了生活方式。
诊断:这是因为英文中有大量的抽象名词,而中文则习惯用具体名词,尤其是人做主语。西化的句子在中文中会显得头重脚轻。
2. 西化表述:昨晚的听众对访问教授作出了十分热烈的反应。
地道的中文应该是:昨晚的听众对访问教授的反应十分热烈。
诊断:西化的中文中出现了大量的“万能动词”,比如:进行、作出、造成、使得,都已经泛滥成灾了。
3. 西化表述:他被怀疑偷东西。
地道的中文应该是:他有偷东西的嫌疑。
诊断:英文写作指南经常告诉我们,能不用被动语态就不用,但这种恶习也传到了中国,生硬的被动语态削弱了文字的表现力。
4. 西化表述:我用我的一张信用卡支付了我买的一杯咖啡。
地道的中文应该是:我用信用卡买了一杯咖啡。
诊断:英文中的形容词、副词也会影响到中文的表达,比如西化的中文中会出现大量的“的”、“地”和人称代词。
5. 西化表述:日本大藏省计划,当国会通过为避免日元升值而设计的此一调整日本外贸关系的法案之后,将立刻实行此一降低关税及有关措施。
地道的中文应该是:日本大藏省的计划是,为了应对日元升值,应调整日本外贸关系法案,如果国会批准了这一法案,大藏省就会马上降低关税,并采取其它措施。
诊断:英文中经常会出现繁复的句式,主句套从句,而中文的句子一般都较短,需要把长句子拆开,才容易表达清楚。
今日小结
好了,到了今天的总结时间。
我们今天讲到,写出地道的中文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两千年来,我们一直用的是古文,但古文表达思想有很大的局限性。五四之后,我们开始学习西方,但中文“西化”之后读起来很别扭。既然回到文言文不行,全盘西化也不行,我们就得一边继承,一边革新,学习西方,要把西方的优点“内化”,同时,要张扬中文措辞简洁、语法对称、句式灵活、声调铿锵的优点。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开篇就讲到,要对本国的文化有温情和敬意。写出地道的中文,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问答:猪肉打激素了吗?
卓克
今日内容看点
通过阅读今天的内容,你将会掌握以下2个问题的答案:
猪肉、鸡肉里到底有没有打激素?
瘦肉精被广泛偷着用吗?它对人体有多大危害?
之前有一次答疑,我们说了反季节蔬菜对身体有没有害的问题,评论中就有同学说,他听过以后,确认植物激素对身体基本不会有害。那他又问:
动物激素有没有害?比如像猪肉里加的激素啊,还有那些40多天就长成,用激素催熟的鸡,这是不是有害呢?孩子能不能吃呢?
这个问题简单回答:
猪和鸡的快熟猛长,不是靠激素催熟的,它是靠一代一代育种筛选出来的。那些专门用来吃肉用的品种,天生长得就是那么快。
理论上说, 正规渠道买到的肉类制品应该都是安全的,孩子可以吃。
规模化养殖
养猪、养鸡这个行当到了今天已经是一门非常专门的社会分工了,超市电商能买到的肉大都是大型的肉联厂批发的,几乎不存在小作坊养出来的,因为规模化才有低成本,规模化才有品质的一致性。
一致性这个概念值得说一下:
它不代表优质,也不代表劣质,它代表的是相似度高。
比如说全校有2000个学生,一考试全都是97分到99分之间的,这就是一致性高的表现。还有,全校2000个学生一考试,全都是47分到49分的,这一样也是一致性高的表现。虽然一个分高,一个分都不及格,但它们仍然在一致性这个维度是一样高的。
一致性高有什么好处呢?
就是它可控。
如果一个环节从前的效率不好,那这个环节改善之后,产品的分数就会一致地整体地提高一大块,也因为数量巨大,所以必然也带来监管的方便,所以这些企业几乎是不敢往肉里添加乱七八糟的东西的,他们也会严格把控供货渠道,因为一旦贪图某一个小利惹上了官司,那个影响就是全局的了。
像小作坊,虽然很可能为了盈利在猪肉里加所谓的瘦肉精,但就算把多长出来的那些瘦肉的利润也算进去,他们的成本仍然会比那些大规模一致性高的生产成本还要高。实际上,现代中国城市里的肉蛋的供应,已经没有小作坊的生存空间了。
上面是从社会合作,还有经济的规律上看的,那下面咱们具体说说猪跟鸡具体都是怎么养的。
瘦肉型商品猪
咱们一般吃的猪肉,都是瘦肉型商品猪,背膘厚度,就是指猪后背上脂肪的厚度,行业标准是8到10毫米,到了这个指标就可以算是瘦肉型。
但实际上,肉用猪并不是那种一长就浑身肥油的生物,它经过几十年的育种,现在的肉猪都是在130天左右出栏的(从断奶后开始计算),那个时候它们的体重会刚刚超过100公斤。130天就是4个半月,所以这是一个惊人的生长速度。比如猪的野生品种,也就是野猪,它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长到这种成熟度。
瘦肉型猪在这4个月里着急忙慌地长到这个体重,它其实根本来不及积累脂肪。
从生长发育的角度看,在这短短的4个半月时间里,它只够把骨头、肌肉和其它器官长成熟,脂肪堆积的过程是在140天之后才刚刚开始的。如果在140天之后一直能够吃饱喝足,脂肪就堆积得快,否则就堆积得慢。
而对商家来说,这个时间也是个关键点,因为养的猪如果到了140天还没卖出去,这个猪的体重再往上长,饲料的成本就比之前要高。
所以最终结论就是,屠宰场这种猪的瘦肉比例比较高,不是因为吃了瘦肉精,它这个品种的生长规律就是这样。这个品种的猪不吃瘦肉精,长的肉也是这种脂肪比例不太高的。
瘦肉精
“精”这个字是中国特有的,它不具体指代什么化学成分,使用“精”这个字就代表人工的。
比如像调味的就是香精、味精,甜味的就是糖精,它们都指代着一类食品添加剂。瘦肉精实现的功能,就是让猪肉的蛋白质含量增加。
曾经确实使用过的瘦肉精有两种,一种是非法的,一种是合法的。
非法指的是什么物质呢?
就是盐酸克伦特罗,这种成分最早是治疗哮喘用的,就是治疗人的哮喘。
到后来偶然就发现,它会让猪长得更精壮,然后就有人在尚未批准的情况下就偷加到饲料里去了。这个成分在猪的体内代谢比较慢,半衰期30个小时,也就是说吃下去过了一天半的时间,才有一半的盐酸克伦特罗被分解。而猪在出栏的前几天肯定还吃饭呢,这个药物就积累在猪肉中了。
对成年人的安全剂量是一天超过10微克就会有心悸的情况,10微克这是一个比较小的单位,很容易就超了,所以食品监管部门依据科学的证据就全面禁止使用盐酸克伦特罗。所以这个是非法的。
合法指的是什么呢?
就是莱克多巴胺这种物质,把它加到饲料里,要产生精壮的效果比盐酸克伦特罗要用量少得多得多,而且猪代谢这个东西速度特快,半衰期4个小时,所以都可以不用设置停药期。
这个物质对成年人来说安全剂量是盐酸克伦特罗的上千倍,所以非常安全。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给的指标,是肌肉跟脂肪最后残留的是每公斤不超过10微克,肝是40微克,肾是90微克,在这个标准以下都是合格的。
所以,美国、东南亚的很多国家都在使用。但是欧盟、中国算是比较保守的,到目前还不允许使用。台湾是不允许使用,但是进口的肉制品里允许有。
而国内之前爆出的瘦肉精事件,它添加的是莱克多巴胺这种物质,这种药属于 β 类兴奋剂,所以在体育新闻里经常能听说,有的运动员误吃了什么什么猪肉,然后尿检不合格。
但对普通人来说,它危险不危险呢?
反正美国是允许使用的,中国是禁止用的。其实禁止反而更容易导致滥用,比如说剂量超标,那也不知道,没有监管嘛。所以说,要想真正达到超标,对身体有害,要达到这种量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还是有监管更好。
那瘦肉精到底有多少比例的厂家在偷偷地添加呢?
那次事件最终的排查结果是:
5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当时排查了6万个,其中有60个偷加了。50头以下的散养的场里,当时排查了7万家,有8个偷加了。
所以,瘦肉精即便是偷加,也不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这些物质在中国,连生产都是违法的,根本就不容易买到,即便买到,价格也比较贵。
担心激素是多余的
说到这儿,大家还是要注意,瘦肉精可不是激素。
很多家长担心:
鸡和猪长这么快,那我的孩子吃了它们,是不是也要长得这么快了?
长得这么快,这不就是早熟吗?
早熟,那差不多就是性早熟吧?
就这么一步一步地推演下来,最终就推演到,说明我们吃了含有性激素的鸡肉跟猪肉。
其实刚刚这段推导完全是错的, 性激素那可不是什么混合饲料,这东西的价格可不便宜。 想让几万头猪都有效地注射性激素产生效果,这笔花销足够让养殖场倒闭。
另外,性激素分泌过量导致的早熟,这种发育过程恰恰跟体重长得快是相反的,正因为是性激素过早地出现了,它就给身体一个信号,这个信号的意思就是,不用继续长肉了,我已经成熟了。
所以你看,凡是那些性早熟的个体,要不就是体型很小,要不就是身材很瘦弱。而那些130天就出栏的猪,它的体内性激素水平一定很低才疯长的。
猪肉是这样,鸡肉一样也是这样的。
现在选用的白羽鸡,它就是一种拥有42天就能让体重快速长到2420克体重能力的那么一个品种。
实话说,这些鸡是经不起折腾的,它们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就是给人类快快地长肉,快到以至于身体的很多方面的发育都还存在问题,有缺陷,对它们来说,寿命超过45天之后死亡率就特别高了。
你给它们注射激素,这个激素成本高得吓人先放在一边,光是把这些白羽鸡折腾得死去活来,这个比例就已经不低了。
所以, 对牲畜养殖来说,根本不用担心什么激素的问题,反而是另外一个问题更关键,那就是抗生素的滥用。
抗生素的滥用
这个问题,我在去年的专栏《卓老板聊科技》,在微生物系列有一期内容里仔细说过。
那些育种育出来只知道长肉的品种,它其它器官发育不太好,这是其中一个因素,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全,就容易生病,所以天生就需要大量的抗生素来维持。
这个问题不只是中国,它是全世界范围的。欧美虽然坚决不给人滥用抗生素,但是他们给动物用的那些抗生素都是可以用公斤来购买的,这个渠道让几乎所有养殖场都在长期大量地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仅用来治病,它还有一种副作用,就是长期低剂量地给动物吃的话,它们的体重会增加。
双管齐下的利益,就导致全球牲畜养殖中抗生素滥用的情况。虽然现在美国跟欧盟都重视了这个问题,但是要彻底解决,还得靠新的更健壮的养殖品种诞生。
在中国,现在要想彻底地躲开抗生素滥用下的猪、牛、羊、鸡、鸭、鱼的话,其实并没有什么办法。
道德并非都是处于善
用户洛克菲勒:
人类被治理,需要道德文化的约束,道德文化会对人类的潜意识有影响。人类的很多潜意识应该早就被道德文化所觉知过,只不过那时不被接受包容而已,社会要有怎样的发展,人类要有怎样的进步,才能包容住人类所有的觉知呢?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真的会有被充分包容的那一天到来么?还是只不过在人群之间达到某种力量的均衡点就可以了呢?
武志红
我必须说实话,这样的问题我也回答不了。
关于道德,也并非都是处于善,很多时候只是惩戒。例如孝顺,就成了我们文化中的一种道德,最严重的时候它仿佛是一种绝对正确的东西,我们不能去剖析认识它,只能去执行它,相对应的就是父母被绝对正确化。这种极端的道德,导致了极端的痛苦,甚至导致父母在伤害孩子时而不自知。我在相当程度上试图破解孝道的逻辑,看起来干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但其实最终可以促进家庭关系,让爱与平等,取代听话与孝顺,成为新时代家庭更好的逻辑。
幸运的是我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如果早两百年我去解析孝道,只怕就会小命不保。
在我的观察中,人类的确在整体上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禁忌,人类文明作为一个整体,在意识层面容纳的东西越来越多,这是非常好的事。
——武志红《问答:让感觉在你心中开花结果》
帮你辨识假消息的3种方法
信息爆炸的时代,虚假新闻也屡见不鲜。《经理人》月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3种帮你辨识假消息的方法:
第一,摆脱“采樱桃”(cherry picking)的思维方式。采樱桃是指,人们会专挑那些对自己有利的资料和信息。比如,你认为摄取太多维他命D会造成身体不适,于是当支持这个结论的证据出现时,你就会毫不犹豫地认同,忽略了信息本身是否属实。文章建议,当你获得一种观点时,要同时检视这个观点正反两方的信息,避免得出偏误的结论。
第二,思考数字的合理性。一些文章会用数字来论证观点,比如一篇文章说,加州吸食大麻的人口35年来每年增加两倍。这里的数字就有问题,假设35年前,加州只有1个人吸大麻,这个数字每年增加两倍,35年后就会超过170亿(2的34次方)。有时候简单的推算就能验证数据的可靠性。
第三,警惕专家、学者的意见。物理学家戈顿·肖曾提出,每天听20分钟莫札特的音乐能短暂地提高智商。后来这个观点受到质疑,因为这位物理学家并不是人类心智研究领域的权威。而且在他的实验中,有一组人听莫扎特,对照组则什么都不做,实验给对照组的安排不严谨,因为无聊与停滞,也会让智商反应暂时下降。文章建议,引用专家或学者的观点时,最好先了解他是否是相关领域的权威。
——李翔知识内参
《内向者心理学》| 秋秋解读
关于作者
马蒂·兰尼,心理临床医师,曾获得精神分析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她把前人的科学研究精髓和自身经验结合,第一次为内向者著书立说,并且成为了美国当前研究内向性格的权威专家。
关于本书
这是第一本为内向者代言的书。本书从工作、生活等领域出发,为内向者提出了几百条具体的操作建议,告诉内向者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因为发现了内向者的独特价值,这本书引起了很大反响,被翻译成15种语言,如果你也是一个内向的人,在阅读本书时,应该也能体验到强烈的共鸣感。
核心观点
在崇尚外向性格的社会中,内向者并不需要改变自己迎合社会,而是可以顺应自己的个性,创造条件发挥性格优势,让自己更成功。
一、内向性格的判断
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他们精力的来源不同。
内向人:他们的精力有限,需要不断地充电,补充精力。他们的精力来源于自身内部,外部环境的刺激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消耗,频繁的应酬和长时间的社交活动会让他们想要逃跑。他们的人生是有深度的,可以在一个领域积累丰富的经验。
外向人:需要不断从外部环境中获得能量,就像太阳能电池板,只要有外面的阳关照耀就能充满能量,独处反而像是生活在阴天中,让他们觉得孤独,失去了能量补给。他们不太能对一件事专注太久,人生很有宽度。
快速判断性格的六个问题:
1. 放松的时候,你是不是喜欢一个人,或者只跟少数几个好朋友在一起?
2. 你是不是经常觉得累?尤其是外出活动回来之后,通常都需要休息一下?
3. 你经常都不是侃侃而谈的那个,而是个倾听者?
4. 你总是在说话办事前先琢磨一番吗?
5. 在群体中会让你感觉不自在吗?你常常因为紧张而大脑短路吗?
6. 你是不是不喜欢匆忙行事?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大概率就是内向性格,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或者你的答案正好相反,那么你应该是个外向性格的人。
二、不同性格的生理结构
内向和外向性格的人,会倾向于使用不用的神经递质。
外向的人对多巴胺反应不敏感,所以他们就必须通过分泌肾上腺素,来召唤更多的多巴胺,肾上腺素的分泌让他们更活跃更好动,在得到了充足的多巴胺供应后,他们会感觉很棒。内向的人却对多巴胺高度地敏感,太多的多巴胺反而会让他们觉得刺激太多,他们更倾向于使用乙酰胆碱,它也能让人增加幸福感,让人扫除焦虑感觉平静。
在作者看来,由不同的神经递质激发不同的自主神经中枢,这就是人们表现出不同性格的根本原因。外向的人与多巴胺、肾上腺素、精力消耗、阀门全开这些系统联系,他们渴望得到外部刺激,比较短的多巴胺神经传导通路占优势,擅长短时记忆,话张嘴就来,受到刺激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多巴胺也会释放出快乐的感觉,让他们想停也停不下来。而内向的人与乙酰胆碱、精力储备和阀门关闭等系统相联系,他们需要回到长时记忆中寻找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思考,需要深思熟虑才能讲话,乙酰胆碱让身体慢下来,这样好能储存精力,使得他们在平静的状态而不是兴奋的状态中,才会感觉到幸福。
三、内向人指南
1. 控制个人节奏
内向的人关键是要节约精力,不要等到自己的精力耗尽了才开始放缓步调。人的身体都有周期性,你要知道你的精力什么时候达到高峰,什么时候处于低谷,然后在不同的状态下安排不同的事情。
可以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来记录你的精力变化。等你了解了身体的节奏,你就可以在高峰时段安排一些重要的工作,在低谷时段安排一些不太费力的活动。
【案例】
兰尼有位朋友,她是个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心理治疗师,她就发现自己只有在周一到周三,接待来心理治疗的人效率很高,其他时间就表现一般,所以她把画画的时间就安排在了周四到周末。她还非常清楚,自己一周内能外出活动的次数,如果她已经安排了一次看电影,那么她这个星期最多只会给自己再安排一次聚会,因为一周活动两次是她能承受的极限。
2. 划定个人边界
内向性格的人,常常因为精力有限不能做更多事而产生罪恶感。带着这种心态,你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对你提出的要求,这是一种没有边界的生活,你可能因为没有时间恢复精力而感到心力交瘁。而内向的人又承受不了太多刺激,划定边界,就是要创造一个界线,把刺激保持在一个正好合适的范围内。所以,内向的人需要学会拒绝别人的要求,让别人知道你对于个人时间和空间的需要。
【案例】
你可以在拒绝的同时告诉他们你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方式,比如跟你的朋友说,“对不起我今天不能陪你吃饭了,但我们下星期去喝咖啡怎么样?”,在说“不”的时候,语调要愉快但是态度要坚定,不需要道歉或者解释一大堆理由。
【案例】
内向性格的人神经通路比较长,他们不擅长快速反应,需要安静的时候思考一番,之后才能做决定。所以如果你在接电话时,来不及细细思考,你甚至可以礼貌地要求对方先挂掉电话,给你一些时间想想,然后等你有了决定再打过去回复他。这样内向的人才有机会,在没有干扰的环境下整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适时恢复精力
内向的人,身体总是倾向于精力不济,所以需要定时休息,不停充电。比如利用自然光给自己充电,自然光会调整人体中的褪黑素,帮助调节情绪和睡眠,内向的人在睡觉前不要把窗帘全拉上,这样第二天你就可以自然地被早上的阳光唤醒,更容易起床。
香味也能给我们充电,因为负责感受气味的鼻子跟大脑神经通路非常靠近,我们对香味能够迅速反应,激发大脑中的情绪中心和记忆中心,同时你在吸入喜欢的气味时,还能吸入更多氧气,这些都会提高你的精力水平。不妨试着在家里点上你喜欢的香薰蜡烛,让薰衣草或者天竺葵的味道充满整个房间,它能帮你恢复精神。
内向的人,可能更容易饿,因为吃进去的东西很快就转变成能量消耗掉了,所以内向的人要保证每天有规律地吃东西,还要时不时地吃点小零食什么的,维持体内稳定的血糖水平。
金句
1. 内向的人就像一个充电电池,他们的精力有限,需要不断地充电,补充精力。
2. 我们天生处在从内向到外向的横轴中的一个点上,在哪个点上都是健康的,关键是了解自己的性格,找到这个自然的点,使精力可以及时恢复,这样心境才能平和,达到理想状态。
3. 现代社会是为外向者设计的,外向的人在其中如鱼得水,内向的人却经常碰壁,遭受种种误解。
4. 内向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他们有着独特的性格优势!比如,保持冷静思考、谨慎专注,在与人沟通时善于倾听,这些都是难得的优秀品质。
柳传志:如何定战略、带队伍
在君联资本企业发展研究院二期班毕业仪式上,联想控股董事长、君联资本企业发展研究院荣誉院长柳传志,跟在场的CEO们分享了他定战略、带队伍的几点经验。
首先,柳传志认为,战略首先要有一个远方的目标,也就是愿景,然后为了实现这个愿景,有一个中期的目标,再有一个就是短期要实现的目标。而战略能帮你解决的,是短期行为和长期目标的平衡问题。
柳传志说,联想产生战略的过程,是一个从蒙着打到想着打的过程。最开始,联想并没有自己做电脑,而是做国外电脑的代理商。在这个过程中,联想慢慢明白了为什么国内电脑卖得不好,而国外的电脑卖得好,并且研究怎么能做出来。于是就产生了要做国产品牌的念头,这时候才开始逐渐有一些战略的想法在里面。这个目标就是一步一步这么出来的。柳传志建议,不管做哪个行业,都要想一下自己要做到行业里的什么位置,同时再往下还有没有可衔接的地方,这些就属于战略的目标,以及目标的延展性的问题。
联想总是讲复盘,柳传志说,其实复盘最先就是看目标定的对不对。 “好比河对岸有一棵苹果树,我们要搭桥,或者划船到河对岸,把苹果摘下来,回来以后挺得意。其实你也许一回头,发现根本不用过河,边上就有一棵树,苹果比你摘的个儿大,这完全可能。所以要不断、反复地研究这个目标到底应该是什么。但是也不能老在不停地看,原来的事总是做不好,不停地定新的目标,这样的人比过河摘苹果那个更差劲,是成不了事的。在什么情况下,定了以后,咬着牙就非做不可了,这其实是大家要反复复盘、认真拿捏的。”
其次,定路线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来说也很重要。定路线的好处就是,当各种各样的诱惑不停出现的时候,你就可以不用反复地想。柳传志说,联想就是因为当年把路线定为要做一个高科技企业,才能在发展过程中拒绝了修建科技园的诱惑,以及投资银行的诱惑,坚决地把钱用在电脑行业里面。柳传志认为,“大家最好还是把事想清楚,不要被中间的过程带着走,不然你不知道会飘到什么地方去。尤其是被带得好的时候,立刻要停下来想。”当然,路线是可以突破的,路线不是别人给你的规定,是可以调整的。有了路线以后,跟着就有了具体的步骤。
第三,当你想明白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接下来就涉及到执行力的问题。柳传志说,执行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是人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带队伍。虽然带队伍不是执行的全部,但一定是执行的难点之一。
联想提倡“发动机文化”,就是怎么能够让每个部门、每个子公司都能形成自己的驱动力。 柳传志说他和海底捞董事长张勇聊天的时候,张勇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张勇用的是绿皮火车和高铁的比喻。过去的绿皮火车是一个火车头带很多节车厢,太重就跑不快。现在的高铁每一节车厢都有驱动,这样就能快得多。
柳传志从张勇那里听到了让他很惊讶的两件事。第一是海底捞店里最基层的服务员有免单权,他们能给客人免单。张勇给出的理由是,这些服务员都是从家乡出来的,在北京、上海没有亲人,他们也有社交的需求,需要朋友圈,希望受人尊重。第二是海底捞对店长的特殊激励方式。一个店长除了本身的工资以外,有一定的利润提成,但是提成的比例很低。不过,这个店做到一定的标准,被认可之后,店长可以自己在本城里面开第二家店,第二个店的提成比例就高多了。因此这个店长就会非常注意,什么地方适合开店,会寻找合适的人往里面输送。柳传志认为,这种做法就是高铁驱动,带队伍就要有这种劲头。
最后,回到领导人本身,CEO到底应该干什么呢?柳传志说,企业就是一块块木板拼起的水桶,CEO应该去想,怎么让水桶的容积变得更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知道这个水桶是多少块木板拼成的,每块木板起什么作用。还要随时看看水桶应该在什么时候扩容,哪块木板短了,需要增长等等,而不是把自己一把塞到短板那儿堵“枪眼”。
柳传志表示,很多CEO都喜欢把权力拿到自己手里,这样企业就很难发展。CEO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水桶的延展性,环境如何变化,在变化之中每块木板的状况怎么样,现在领导这块木板的人行不行,这些才是CEO要不停考虑的问题。
以上就是柳传志分享的定战略、带队伍的经验,希望对你有启发。
——李翔知识内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