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集雅阁道玄斋主与她的简友们⭐小鱼星探社⭐
文海晨光‖蜀汉五虎将谥号里隐藏的巨大秘密……

文海晨光‖蜀汉五虎将谥号里隐藏的巨大秘密……

作者: 爱心小岛2 | 来源:发表于2020-05-08 14:56 被阅读0次

    文‖渤海居士冯志亮

    我虽然还活着
    但有学生给起了个谥号“文昭”
    每想起来
    内心总有沾沾自喜之情

    三千年前,武王灭商,周朝初立。周公旦和姜子牙有殊功于周室,死后获谥,此为谥法之源。

    《逸周书》上说:“谥者,行之迹也。”说白了就是用一个字或两个字对人一生的总结,所谓的盖棺论定就是指这个。

    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周制有封爵者即有谥号,迟至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

    后来谥号又逐渐蔓延至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古代除对过世了的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另外还有“私谥”。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武“表示“威强睿德”。汉武帝被评为“威强睿德”所以得名。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好内就是好色,比如隋炀帝;“幽”表示“壅遏不通”、就是幽暗不明,昏君一个,比如周幽王;“灵”表示“乱而不损”等,就是国家乱了但没有到灭亡的地步,比如夏姬之乱的陈灵公等等,赵武灵王也有一灵字,说明他后来也昏庸了。

    “下谥”之“恶谥”,“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比如周厉王,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东北)并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同时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嬴政自称为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如二世、三世等等。

    汉代时期恢复谥法,而且这一时期谥法制度也日趋严密,朝廷中正式设立“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汉代以后,谥号大多为两个汉字:汉文帝刘恒“谥号”全名为孝文帝,萧何谥为文终侯。

    唐宋时期为谥法发展时期(其实也是玩坏了的时期)。谥法一方面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满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从女皇帝武则天更是厉害,她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时追谥丈夫唐高宗李治为“天皇大帝”。

    自唐高宗以后,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在四个字以上。因为太长了,所以后世称唐朝的皇帝不再是谥号,而是庙号,比如“某祖、某宗”,唐玄宗、宋太祖这都是庙号,就是死了之后给盖一间房子作为供奉皇帝排位的地方,把这个地方称之为“庙堂”,庙堂门口的名字就叫某祖庙或某宗庙。而开国皇帝多称之为祖,守成皇帝多称之为宗,意为“祖有功、宗有德”,所有祖宗就是功德,拜祖宗就是增加自己的功德,因此中国最早的信仰是祖先崇拜。

    自明清之后基本一个皇帝一生只用一个年号,所以后世多称年号而不称谥号和庙号了,比如“崇祯、康熙、乾隆”等,无非是为了方面,毕竟只用两个字即可。

    说到这里,文章的主题才刚刚开始,今天就着重介绍一下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五虎上将的谥号,这五个人可以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他们谥号里的信息量却非常大,甚至难以想象……

    在三国蜀汉政权里,只有十二位有功之臣身后得到了追谥。除了第一位法正是刘备亲赐的谥号外,其余十一人都是后主刘禅钦定的。谥号作为一种荣誉象征,代表了官方盖棺定论式的评价,并不是随便就能享有的,尤其蜀汉更是把谥号看的无比重要,绝不轻易赐人。

    对于谥号,刘禅的理解是“存有令问,则亡加美谥”,意思是活着时有美好名声的人,那么去世后就给他加上美好的谥号。

    然而赫赫有名的所谓“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三国志中为《关张马黄赵》列传,只把他们放到了一个传记里介绍,并无五虎上将之说,当时刘备称汉中王时只册封了四个将军,赵云是杂号将军,不在四将军之内)的谥号却是在最后一个批次被刘禅赐予的,而且谥号的称谓又是那么的耐人寻味。阿斗对这五位叔父级人物到底持有什么印象?让我们从五虎将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中探寻推测一番蜀汉朝廷的人事风云吧。

    关羽所得的谥号是“壮缪”,实在不能说是个好谥号,有人说是武而不遂曰壮,这是一个讹误,武而不遂曰庄才是正确的谥法。也有人说壮通庄,是为了避汉明帝刘庄之讳而改用此字,汉明帝是东汉的第二个皇帝,但在西汉初年,就有壮这个谥号,击杀项羽的五位将官死后都谥为壮,此说是有点站不住脚的,壮字当有另解,下面慢慢分析。

    魏国有很多大将被谥为壮,查三国志共有张郃、徐晃、文聘、许褚、庞德、桓阶、邓艾、曹休八人,由于只是在我所认为可能是武将的传中查找,可能会有错漏。现在就这几个人的情况来分析一下壮字会是什么含义。

    首先这几人都是当时镇守一方的大员,都有着或者说曾有着不错的领兵作战的战绩,在三国时都有很高的声望;其次这几人都亲历战阵,作战勇敢,用游戏里的话说叫做武力值很高;再有就是基本上都可以算是死于任上。他们的相同点就是这些,当然还有一点是他们的爵位都比较高,但这是得谥的前提,就不算在内了。

    再来看看他们的结局:死于军事的有张郃、庞德、桓阶,曹休兵败之后惭愤痈发而死,邓艾虽然是在晋朝的时候才得谥,但晋延魏制,也可以把他统计进来,从现在的资料看得善终的有徐晃、文聘、许褚。

    再看魏国大将,死于军事的除了夏侯渊外,就是上面这几位被谥为壮的将军了。夏侯渊被谥为愍,在国逢难曰愍,这个谥号在谥法里只能算作是平谥,考虑到夏侯渊和曹操的渊源还有他以往的功劳,一旦兵败身死,也不过得了一个平谥,那这几位也都是兵败身死,评价应该是不会高过夏侯渊的,最多也是平谥。这样就又牵扯出来一个问题,徐晃、文聘、许褚都是善终,他们的谥号又该作何解释呢?

    还是先看一下庞德的谥文:“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戎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

    从这里看谥文对三位善终的将军并不是非常贴切,那么壮字至少当有两个解释,牺牲于战场的人主要就是取这个“戎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的含义,魏承汉制,蜀汉也以汉朝正统自居,两方的谥法都应当是依据汉代的谥法得出联系到关羽也是死于军事,其含义当和庞德相差不多。

    当关羽斩杀庞德的时候,也许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和庞德得到一样的谥号吧。这样看来壮字的含义有一种应该是壮烈,也就像现在我们民政部门所说的非正常死亡,悼词里说的牺牲,关羽的谥号应该是这个意思,再加上名与实爽曰缪,意思是有武力但是没干成什么大事反而功败身死、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关羽被东吴算计死的时候,阿斗还是个十三岁的孩子,立为太子不过一年的时间。一个征战在外,一个长于深宫;一个只对老大忠心不二,一个但求嬉戏游乐;一个高傲自重,一个懵懂无知,所以俩人不存在交往上的必要和利害上的冲突。少年阿斗不会在意关羽的作为与性格,但是帝王阿斗会在意的。

    蜀汉政权衰弱的直接诱因就是关羽丢失荆州兵败身死。他的死又连带了张飞的遇刺身亡和刘备的中道崩殂。在刘禅执政的四十多年里,孔明和姜维的多次北伐而未功成,正是缺少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冲。从蜀汉的国策和国运来看,关羽实在功不抵过。所以阿斗认为关羽素质与职务不成正比,基本是个花架子。

    原先人们认为,蜀之名将唯羽,关羽的声望是很高的,但是他冲锋陷阵是一把好手,领兵打仗就一般了,好容易带领几万人马将魏国几千守军打得喘不过气来,后路却被东吴给抄了,不但落得功败身死,还丢掉了蜀国一大块重要的地盘,给他这样的谥号也就不奇怪了。

    还有的专家考证说谬通穆,是布德执义的意思,是个很好的谥号,这也是站在维护武圣的立场上用后世的名声来反推当时的评价了,蜀国刘备的吴皇后就被谥为穆,在同一时期两个谥号是并存的,谥法一字千金,说成互通有点勉强。

    张飞的谥号是“桓”,他的两个闺女都嫁给了阿斗。对这位老泰山,阿斗给出了桓侯的谥号。桓者,辟土服远也。意思就是承认了张飞在政权建立过程中开拓疆土的征战之功。在这个貌似实事求是的谥号背后,仍然隐藏了一些东西。因为他们的特殊关系。

    公元221年3月,张飞被人害死,5月阿斗荣升皇太子,紧接着迎娶张飞的大闺女为太子妃。不是阿斗看中了张大闺女,而是他的父亲把对张家的垂怀之情转化成了儿女亲事。对于这桩政治婚姻,阿斗的心里是有想法的。

    我们不知道这位张大闺女的容貌和年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阿斗并不喜欢她。他喜欢上的却是陪伴张大闺女一起入宫的王侍女,并与她珠胎暗结,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立为太子的刘璿。可见阿斗对张大闺女并没有情分,对已故的岳父就更缺乏感情了。张大闺女嫁入刘门十六年后,郁郁而终。

    在她尸骨未寒之际,阿斗看上了她那美貌的妹妹,公然将其纳为贵人后册立为皇后。其时,相父诸葛亮已经去世,阿斗理所当然地为所欲为了。也许正是看在张二闺女的面上,阿斗才给了张飞一个看上去很美的谥号。

    马超的谥号是“威”,马超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了刘氏集团。这位威震西凉的响当当汉子,任何人都不能小觑。皇叔刘备同意接受马超的时候,他正在成都围攻刘璋数月而不下。

    马超率兵直接抵达成都城下向刘备请降,城里刘璋的人马看到马超来了,十分震怖。刘璋立马放弃抵抗,举手投降。马超的刚猛威武由此可见一斑。刘禅看重马超这股劲,赐谥威侯。

    威侯的“威”还有执正无邪的寓意,刘禅对马超的评价还是中肯的。这个起因于马超及时打了一个欲图不轨的人的小报告。这个人叫彭羕,他很有才华,但自视甚高,得意时很张狂,失意时很牢骚。诸葛亮认为他不是个好东西,建议刘备疏远了他,还准备把他从京官下到地方。

    彭恙听到这个消息,心底愤恨,思谋着马超是个外来户,找到马超说咱们来个里应外合,天下可定了。

    马超自来到蜀汉一直谨小慎微,听了这话,半天没吭声。随后他将彭恙来访的具体经过详细呈报上去,彭恙因涉嫌谋反而被诛杀。刘禅就是从这件事上判断马超是个不玩阴谋诡计的人。

    老将黄忠的谥号是“刚”,自黄忠归顺刘备以后,表现一直很抢眼。每次打仗他带头冲锋陷阵,勇毅冠绝三军。刘禅赐他刚侯谥号,是恰如其分的。刚者,威武不屈,利禄不惑,老迈不服。表面看来,刘禅的确是黄忠的一个知音,但“刚”还有一个意思是有过则改,弃暗投明,从这点说黄忠毕竟是投降过来的将领,总感觉这个谥号有点揭老底的意思。

    五虎将里数赵云的人缘最好,人气最旺,后世喜欢、敬仰、崇拜他的人远远超出其他四位。大概是因为他相貌俊美,智勇双全,品行高贵的缘故吧。

    但恰恰赵云的谥号更加耐人寻味,他的谥号是“顺平”。

    大家都知道原先追谥时是没有赵云的,但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追谥,这里面就说明在姜维等大臣心目中赵云是不配得谥的,但后来不知道是由于赵云后人的争取还是后主感念赵云在长坂坡没有将他丢给曹兵,总之赵云被照顾了一个谥号,就是这个“顺平”。姜维还对后主解释说:“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好像是个不错的谥号,但仔细分析下来,问题大了去了。

    按照谥法:慈和便服曰顺,也就是说是一个没有什么威仪的老好人,这对一个文官可能还算不错,但一个武将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讽刺;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眚是过失的意思,从这里看这几个解释虽然都只是说赵云没有什么过失,还不算太坏的谥号。

    但关键是还有一条:惠无内德为平,这条可就很严厉了,总之一句话,赵云就是不配得谥,可是又拗不过领导,于是就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在这里“克定祸乱曰平”是在糊弄人,“克定祸乱曰武”才是谥法。

    看赵云传虽然很简短,但也提到过赵云带兵作战的实际,进益州时,独自带兵打下从外水到江阳一带,顺利带兵攻进益州,暮年时作为疑军成功的拖住了曹真去岐山的进军速度,而且是在兵弱敌强的情况下。

    赵云传的记载是“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这短短的几句话写下了这场战争三个时期。

    第一个,赵云和曹真在箕谷相遇,在两军实力完好的情况下,赵云失利。

    第二个,是赵云带领残兵败将固守来抵挡曹真大军(史书记载为--敛众固守 ) 。

    第三个,诸葛亮错用马谡失街亭 然后全军撤军的时候,赵云成功的带领自己的军队从曹真的大军面前撤军,从上面的史料可以看出,赵云 也是颇有军事能力的一位将领。

    那么在刘备集团中 为何不被“重用 ”却长期担任所谓“保镖”一样的职务呢?

    有一个大胆的推断,赵云很少上前线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能力很水而是他的柔贤慈惠性格所致。

    那么为何拥有这种性格的赵云早期会有带兵打仗的机会,到了后期 基本就是干“保镖”的职务呢?这也许和刘备集团早期缺乏将才,和刘备会识人有关。

    早期的刘备集团能外出打仗的将军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就算刘备早已看出来以赵云的性格更适合做“保镖”之类的官职(这里并不是在贬低赵云,上面我已说过,赵云也是一个颇具军事才华的将领,因为柔贤慈惠的性格所以很少有机会证明自己),也不会完全让他去做那种事,从长坂坡一役就看出来了,当时赵云身兼两职,即主持刘备得骑兵,又保护刘备的家眷。

    当刘备夺下荆州四郡和益州后,刘备集团的人才得到了很大的补充,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所以这是刘备不仅有了大量的文臣相助,也有了许多可以在派出镇守地方的武将和外出打仗的武将。所以刘备就给赵云安排了一个颇为符合赵云性格的职位。

    事实上刘备应该早就看出对赵云的性格最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有这种想法的依据就是日后在刘备还在世是所封的赵云的官职 来推断出来的。

    我们看看在刘备未去世前。平定益州后赵云算担任的官职。平定益州后刘备给赵云创造了一一个官职出来--翊军将军。

    翊军将军是刘备为自己的心腹爱将赵云原创,并由赵云首次担任的一个将军位。从字形来看,“翊”通“翼”,形声。字从羽,从立,立亦声。“立”指“竖立”。“羽”指“双翼”。“立”与“羽”联合起来表示“鸟之双翼竖立起来”。本义:鸟儿准备起飞的样子。鸟儿欲飞。“军”就是指刘备军团,当时刘备不过是左将军。

    刘备为赵云创“翊军”号将军,大概就是想表达,赵云你是我刘备军团的左膀右臂;二来,当时的刘备刚刚拿下成都,处在事业的巅峰时期,“翊军”即是我刘备军团此时正是成就大业的时候。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官职的寓意是后人的推测而已,其实这不过是一个杂号将军而已,但是请你想一想 杂号将军那么多,如果这个将军的名字没有特殊寓意的话,刘备干么给赵云创造出这样一个从字的形状来看很容易让人“误解”的一个官职呢?他直接封赵云一个可以和这个官职一样大小或可以高一些,有相同权力的现有的杂号将军就行了,何必另创。

    再然后赵云成为了中护军,中护军在三国时期是一个很重要的官职。一般领导只会把他交给一个可以信任的人来掌管,因为三国时期由于以军阀割据为主题,控制军事力量的势力往往能在内外政治斗争中取得极大优势。

    中护军、中领军等要职直接负责选拔下级武将,执掌禁军,非常容易形成忠于自己的军事势力,所以很多情况下都由受到统治者绝对信任的托孤重臣担当,如东吴的周瑜、蜀汉的李严都曾担任中护军之职。而此职位一旦落入权臣家族之手,则可能成为其控制朝政进而夺取政权的重要力量,曹魏后期司马氏控制朝中大权,设置四护军,统领都城外禁军。

    先后担任此职务的有司马师、司马昭、王肃、司马望、羊祜,其中王肃是司马昭岳父,司马望是司马昭堂兄,羊祜是司马昭妻弟,最终司马昭之子司马炎迫使曹魏禅让,建立晋朝。

    按当时的情况来看,刘备最信任的两个武将关羽、张飞,都不适合,再往后排 有能力和标准的,也只有赵云了,因为赵云的性格和办事特点——柔贤慈惠、执事有班,赵云这样的特点确实是做这种官职的最佳人选。

    而且从《三国志赵云传》记载来看,以前赵云并未做过这种职务的记载,而且一直担任作战的军事将领,进益州时还独自带兵攻占郡县,所以刘备任赵云这种官职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长时间和赵云接触才任命的。

    这也证明了我上面的猜测,赵云后期很少被刘备派去带兵打仗并不是能力很水而是因为他的性格,使赵云失去了外出带兵打仗的机会,而得到了一个很重要却往往被人轻视的官职(仅次于和带兵作战 颇有军功的将领做比较)。

    从以上解读的五虎上将谥号里隐藏的秘密,我们可以看出,阿斗并不傻,刘禅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要不然他也不会在战争那么激烈的三国时期在位四十二年了。

    有机会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诸葛亮的谥号,更是让人耐人寻味……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笔名禾子尼,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修谱师。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原宗教学院)特聘教授。曾编写《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余部,《姓氏填谱手册》一百二十余部,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十二年辛勤耕耘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各类书籍共计编著五百余册,并全部出版发行。更多详细资料请看冯志亮的百度百科,感谢关注!

    作者‖渤海居士冯志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海晨光‖蜀汉五虎将谥号里隐藏的巨大秘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os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