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看书的时候,心里像书里的内容一样宁静。
不要在乎别人说的,能懂安妮的人,自会知道她的宝贵。
想说的太多。
需要慢慢体会的也太多。
所幸还有时间。不算太晚。
——题记
和安妮以前的书完全不同。
《得未曾有》中,她不再是年少青春里的那个安妮,迷茫,叛逆,游走,随意,企图能在旅途与陌生人中,找到生命的意义,获得安置灵魂的容器。
曾经,她有多少次出走,就有多么期盼被爱与温暖包裹。她走过我们每个内心敏感的人所走过的每一条路。她每次对于世界的描摹与书写,都像是对于我们的心灵对话。安妮是每一个平凡中的我们,只是,她更加清醒,更加叛逆。
现在的她,改了名字。面对诸多在她的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的自留地的人的质问,她依旧是像以前一样的随意,不予解释,只让个人去体会,若能观摩出这名字中的深意的人,即是所谓有缘人,若苦苦深陷于从前的她的人,那就不可勉强,安妮只做自己的安妮。改变不代表否定。
少了对于命运的质问,对无常的无所适从。
《得未曾有》中,安妮从四个不同的人,来讲述他们的生活,一个爱做菜的人,一个从城市回到农村的人,一个僧人,一个爱琴人,讲他们的生活。说生活,说追求,说梦想,说家常。
说这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在说怎样的生活,才能将自己的内心安置,安妮好像在他人的生活中看到了生命的奥秘,又好像她本来就懂得了,只是拿这四个人做例子,讲给我们这些依旧陷在欲望中的人、魔念中的人听。
她或许想让我们能在她的叙述中,得到些许启发,和解脱。她知晓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早已忘记了要怎样将内心安置了。或许是,人们早就不再关怀内心,只随着时代漂流,用物质填充自己,表面的麻痹,可以暂时忘却内心的虚无。
安妮是抱着怎样的心来写作,我的猜测或许只是我自己给予自己的解释。我妄想安妮是得到解脱的那个人,然后,用她的文字,带我们这样迷途中的人离开。
处在这样多思想,多信息的时代,其实我有时候只想有坚定的人带着我走就行,我不想在太多的先哲中,游走不断,却找不到路。我是期待安妮能成为我思想上的先哲的。她从迷惘中走出,她的所有迷惘同我的挣扎是这样的相似,或许,她是最懂我的人。
安妮描绘的四个人中,我最感同身受的,或者就是那个从城市离开,回到乡村居住的男子。他的情怀,他的挣扎,好像在应征我所有的迷惘一样:在外求学多年,自从从家里出来,就再也没有能够回去。多次试图回去,却总也找不到当初的味道。早已对故乡是抱着永远怀念的态度,它只存在梦中,回忆中,和童年中。那个男子很勇敢,他选择了回去,就算心里刻着故乡和城市的两种印痕,他也愿意回去,宁愿用故乡的空气,水,人来慢慢冲刷掉那种不属于故乡的痕迹,将故乡的印记刻的深一些,再深一些,这样就永远无法离开,无法去过没有自留地的生活。
而我呢,却是在多年的流浪中,失却了故乡。灵魂早已无处安置。哪里都不是家。回去,又谈何容易。
只是最后还是要谢谢安妮。让我再次进行了自省。自己一直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可能以后还会浑浑噩噩吧,但终究发现了一些生活的秘密,终究不再是糊涂无比。
但是也明白这只是书籍罢了。
该走的路,该受的苦,一点也不会因此而简单许多。只是心境的启发,又多了一些。
像书里写的那样,愿我能探寻到心的源泉,重新发现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