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能够统一天下,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这个就是李德林,这个人智谋出众,在当时可以说是无人可以与之相比,可是这个人却在不怎么出名,原因在何处呢?今天本文就告诉你这个答案。
李德林有才干混的不怎么好的原因有四个,第一个原因,李德林这个家伙,依仗自己的才能,总是争强好胜,喜欢与人辩论,总喜欢把别人说的哑口无言,所以大多人都非常不喜欢他,让别人很没有面子,都非常痛恨他。
太聪明的人,总是不招人喜欢,因为别人聪明就无法显示自己的聪明,那么自己在别人面前就没有优越感。
其次,在聪明人面前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没有办法显示自己的能耐,那么就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价值。没有价值就没有获取利益的资本,所以大家都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人。
最后,人都是好面子,尤其中国人把面子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打人都不能打脸,要给足别人面子,要照顾别人的面子,聪明人不会顾忌这一点,自然就不会给别人面子,所以李德林被众人痛恨的原因。
李德林犯了因为这个错误,十年都没有升迁,固定在一个岗位之上,也没有任何外块可捞,完全是因为他那张争强好胜的嘴,不过完全是罪有应得。
第二个原因,李德林爱与强者唱反调,多次得罪权贵。
最看李德林不爽的就是四贵之一的苏威,苏威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当时苏威是当朝宰相,李德林就多次与苏威唱反调,苏威又有其他亲信大臣的帮助,隋文帝多听从苏威的意见,而忽略李德林的想法。
你一个人对一帮人,你肯定会输,而且这帮人都是牛逼哄哄的权贵大臣。这帮人一起在背后说李德林的坏话,抓住机会就打击李德林,使得隋文帝厌恶疏远李德林。
不要与强者对着干,意见来自于你的实力和权利,没有权利和实力,就不要与强者唱反调,否则吃亏的只能是自己。弱就应该学会韬光养晦。
第三个原因是直接对抗领导权威,触犯领导底线,给自己带来祸患。
领导者最重要的就是权威,没有权威别人就不会听命于自己,所以领导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自己的权威。
李德林多次挑战领导权威,直接惹怒了隋文帝,让隋文帝一步步的对他难以忍受,最后把他踢出了朝廷,再无论政的机会了。
隋文帝曾经命令虞庆则到底下视察工作,回来隋文帝说:“乡正全权处理民间诉讼纠纷,往往按照自己的爱憎,袒护同党,徇私枉法,贿赂公行,对黎民百姓有害无益。”于是隋文帝下令废除乡正。
这时候李德林却说:“这件事情我一直不可行,现在刚设置又废除,政令不一,朝令夕改,不是帝王该干的事。我提议如果有人随意提出修改已经确定的法令,就把砍头了。不这样做,朝令夕改的事还会发生,就会没有完结。”
隋文帝听到后非常生气,说:“你这是把我比做王莽么?”
第四个原因是欺骗。
这是领导最害怕的事,就是欺骗,所以自古以来帝王都对大臣们监视来监视区,害怕自己受到大臣们欺骗,凡事无能的领导,都是偏听偏信之人,他不能验证别人的话是真还假,所以他的位置始终都做不安稳。
李德林就欺骗过隋文帝几次,最后李德林被对手给揭发了,隋文帝终于忍无可忍了,把他踢出了朝廷。
以前,李德林向朝廷撒谎称他的老爹曾经担任过太尉府咨议参军,因此自己取得了赠官,给事黄门侍郎猗氏人陈茂等人密奏说:“李德林的父亲是死在校书郎任上的,李德林却妄称他父亲做过咨议参军。”隋文帝知道后非常痛恨李德林。
开皇十年,隋文帝把李德林踢走了,开皇十一年的时候,李德林挂掉了。
隋文帝在灭陈以前,打发高颖问李德林该怎么办,让隋炀帝杨广按着李德林的套路来,隋文帝认为李德林运筹帷幄的功劳很大,打算赏赐他,但是由于文章中的几个原因,撤销属于他的奖励。
李德林的错误,大多人都会犯的错,要想在职场混出个模样,必须回避掉这几个错误,如果不能够,那么结局肯定与李德林差不多,空耗了才华,还没有捞到好处,辜负了自己一生,悲哉!当然文章纯属个人之言,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