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是故乡明
味是家乡浓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
他的故事
依稀记得,那个时候的他,还是个刚出生社会的农村青年,受了长辈们“天干饿不死手艺人”的劝唆,便去拜师学做糕点。
刚开学的日子里,每次回家,他就在母亲面前嘀咕抱怨:灰面(面粉)真麻烦,一不小心,一身衣服就全花了……
母亲就会讲:做啥事不麻烦?有啥是容易的呢?务农得在田间地头里风吹日晒;修车得不分白日黑夜的满身泥污;当工人还得任劳任怨的埋头苦干……你不好好学艺,将来怎么娶媳妇儿?
他听母亲反复道了两次以后,渐渐地不再抱怨,慢慢端正了态度也有了兴趣,不仅谨遵老师教诲,还经常私下钻研。
也是他的勤奋努力,被师父家的一位女子看在眼里,印在了心里。他手艺日益见长,和女子的感情也随之升温。
师承之后,他一边努力打工养家,一边着手准备婚礼。
一切顺理成章,一切花好月圆。
婚后,他们开始估摸着开店,自己当老板,相对自由,方便照顾家庭。
可没有开店经验,曾经辛苦赚来的每一分一厘都来之不易,要是亏了怎么办?
为了能规避风险,又深知食物的味道和口感才是硬招牌,他又前后拜了两个师父,都是方圆百里,糕点界里各有千秋的前辈。
于是又钻研摸索了两年,在1993年正式开店:小林糕点坊,并推出“程氏月饼”做主打。
这一开就是24年……
这二十多年里,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各种机械化生产越来越多,手工艺成本也越来越高,可他们仍然坚持手工制作。甚至在未来的日子里,也准备一直做下去。
他说:这手艺,要留着。这样就可以让那些漂泊在外的家乡人,一回家,就可以吃到儿时的味道。
程氏月饼
程氏月饼是四川省南部县60年代糖果厂里双酥麻饼的后生,主要由:烫皮,制酥,包 酥,小擀酥,包馅,成型,沾芝麻,烘烤等工序制作而成。据南部(县)志上记载:朱德元帅回仪陇老家时,偶遇双酥麻饼,便买来尝之,口感酥软,唇齿留香,赞不绝口:好吃,好吃!
程氏月饼融合了70年代以前,南部县内双酥麻饼最强三家之所长。不仅延续了双酥麻饼的传统手工艺,又在原有食材上、手法上做了些精细改良和技艺延伸。
制作工序
1、精选上等芝麻、花生、冰糖等(其他都是秘方,嘘...)。
2、芝麻手工捣碎、花生炒熟碾碎备用
3、非转基因纯菜籽油
4、然后烫皮,制酥,包 酥,小擀酥,包馅,成型,沾芝麻,烘烤等纯手工工序
5、进专业烤箱烤制,并待冷却后便原始包装(24年一直未改模样)
最简易健康的食材,经勤劳双手地打磨,成了老少皆宜的美味,层层酥软,口口留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