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刚毕业时,我有幸拿到了某世界知名500强外企的offer。那会儿刚开始工作,就得面对和老外们一起共事的工作环境。作为项目经理,我在第一次组织跨国电话会议时,便“不幸”遇上了印度同事。可想而知,那个会议上的我,是相当崩溃的,因为完全没有办法听懂那几位哥们在说什么。在若干次“对不起,您能重复一遍刚才的问题吗”之后,电话另一头的我老板实在听不下去了,接管了之后的会议,算是把我从无比的尴尬和无助中解救了出来。
在外企,英语是必需技能如今的我,仍然定居在国内。在出差做项目时,坐在国外的写字楼里,身边是来自不同国家的老外,很难见到同胞的身影。每天除了在微信上打打汉字外,基本上没有什么说母语的机会。老外同事们对于会说英语的中国人,早就司空见惯。但他们还是会忍不住问我:你会说英语这事儿我可以理解,可是为什么你的口音这么纯正?你是在国外长大的吗?我总是一脸真诚地回答:这个真没有。
1,哑巴英语,如何找到500强外企的工作?
每个人都有些憨憨的青涩往事。
一直到大三暑假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我的英语都还持续稳定地在哑巴英语的水平线上苦苦挣扎。高考英语120多分,当年也就是个平均水平。大二、大三时考四六级,虽然都考了600+,但都是抱着单词书死记硬背的结果。除了四六级的单词书外,我没有看过任何的参考书,没有考过英语类的证,没有考过托福、雅思等等各类考试。当时想过为了找工作时增加点竞争力,考个高级口译什么的,后来还是因为懒而不了了之了。就这么个英语水平,去面试的时候,还是有些犯怵的。
自家人知自家事。虽然看起来我的四六级成绩都还不错,但是口语水平完全是渣,那种状态去参加外企全英文的面试,必挂无疑。因此在面试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1)针对群面,准备一些万金油式的套话,比如说:请大家注意时间 / 我们是否有点离题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吧 / 刚刚这位同学说的很对,我有一些补充……这样的话,几乎肯定是有机会可以说的,当你在面对case的时候手足无措,无从说起时,说几句这样的套话,至少可以帮助你建立起一些信心来。
2)针对单面,把自己个人简历里提到的所有经历的细节,用英文扩写,每一件提到的事情都拓展成一个完整的英文故事,对着镜子用英文反复练习。注意:不要以背诵的形式复述,而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说给自己听。
3)收集网上可以找到的面经,针对你要面试的公司,准备一些很可能要被问到的问题,用英文想好回答的思路。在平时准备的时候,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自问自答。
这其中当然还有很多面试的经验,并不一定和英语相关,暂且略过。主要想表达的是,哑巴英语,通过充分和有效的面试准备的过程,在面试外企时还是有机会的,不要自我放弃。
哑巴英语另外一点是,对于世界排名前列500强外企而言,英文类的证书在面试中的帮助并不大,至多在简历筛选时有一点点的加分,而且这种加分的幅度还很小。至于在面试过程中,这些证书的作用几乎为零。之后几年,以我自己做简历筛选和担任面试官的时候,对于托业、高级口译这些证书和托福、雅思这些成绩,看简历的时候只会感觉——“英语可能还不错吧”,但考虑的优先级会排在学校、实习经验、校园社团经验等等之后。而面试时实际的口语交流,会完全掩盖所有证书的作用。
当然,并不是说考证和考试完全无用,只是说,如果你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进外企工作的话,那考证和考试仅仅是手段,口语能力才是关键,而通过这种手段达到提高口语的目的,似乎并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2,工作期间,如何让英语脱胎换骨?
在遭遇了刚入职时,完全听不懂印度同事口音的尴尬之后,我痛定思痛,开始计划如何快速提高口语能力,挽救多年哑巴英语留下的后遗症。
第一个方法,是带个录音笔,或者用手机的录音功能,把电话会议的内容记录下来。下班后反复地听,实在听不懂的请教同事或老板,如果每次电话会议的内容最终都能听懂90%左右,之后和相同的同事,甚至相同国籍的不同同事,不管他们的口音一开始听着有多么诡异,在多次重复之后,都会变得熟悉而亲切。
第二个方法,是勤看邮件。外企有很多“抄送”的邮件,意思是不是直接发给你的,而只是知会你。这类邮件,很多人会以“忙”为借口而忽略,实际上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另外一类邮件,有着长长的历史对话,大部分人会只看最新的部分,而忽略之前的长篇大论。对于这两类邮件,我都会以学习英语为目的,认真地通读。包括历史内容的邮件,从最早的那封开始读起,了解整个邮件对话的来龙去脉。阅读的同时,重点看叙事的方法、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同时在心中默念,或者直接读出来,这些都有助于熟悉外企的英语语境,让自己在会议上发言时有机会“入乡随俗”。
第三个方法,是学习老外的口音。在英语口音和美语口音之间,我个人偏爱美语。这两者之间如何选择,只要看看英剧和美剧就可以感受出来了。对于我这样习惯于美音的类型,在平时的对话中会特别留意美国同事的发言,他们的语音语调,他们的抑扬顿挫,感受那种起伏和律动……其实没有那么夸张,真正要做的,是多和这类老外同事接触,不仅在工作情境下,也在工作之余的聊天之中。就像我之前在北京待了几个月就带出了儿化音一样,和老美们待的久了,说几句地道的美式英语,也就顺理成章了。
告别中式英语第四个方法,是把握好出国的机会。其实不管是否在外企工作,这个年代的我们,出国的机会都不会太少。但是,很多出过国的同学回来之后,英语水平依然不怎么样。这是因为,虽然身在国外,但交谈的对象,大多还是同胞,而真正和老外们对话的机会并不高。因此如果真正想通过出国来锻炼自己英语的话,一定不要整天和身边的老乡捆绑在一起,结交新的朋友,勇敢地去party、去泡吧,去搭讪、去把妹吧!听不懂没关系,大不了多问几次,实在不行就换人,没人会觉得你丢脸的,脸皮并不值钱。若非如此,出国的意义就只剩下走马观花了。
第五个方法,是在工作之余,娱乐的方式,选择看美剧。当然,以学习英语、提高口语能力为前提的看剧,自然不会像平时纯娱乐时那么轻松。一部美剧,需要至少要求自己看三遍。第一遍,中英文字幕对照着看;第二遍,盖掉中文字幕,只看英文字幕;第三遍,隐藏字幕。当然,并不需要苛求字字句句都必须记住,毕竟有些俚语的使用机会并不多,除非有特别的兴趣,这类可以略过。但重点还在于日常的对话,和口音的潜移默化。我之前最爱看的是《Friends》,反复看过四遍之多。最近爱看的,则是《Game of throne》、《House of cards》这类当红剧,看完剧意犹未尽的,还可以继续看书。如此以兴趣为导向的学英语方法,效率会大大超越捧着英文单词死吭的哑巴式英语学习方法。
3,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习英语?
在各大分享类网站和社区里,经常看到各类学习英语的方法论帖子。每次忍不住好奇点进去看时,都会被长长的参考书目清单所震慑到。成片成片的干货,从听力、口语到阅读、写作、翻译全方位无死角的经验分享,几十本工具书、参考书的冗长清单,几十个网站、app的详尽介绍……不知道读者看到这样的干货文是否会兴奋,至少我个人的感觉,是崩溃的。这样硬啃一门语言,是痛苦的修行,而难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面对学英语干货文时的状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先问自己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学英语。
如果是英语专业的同学,以此为生,或是以后立志做翻译事业的,这些长长的书单和工具确实必不可少。拼专业,当然是要越多越全才能做得越好。但这样的同学毕竟是少数。学习英语,对大部分人来说,无非两个目的:第一是为了出国,托福和雅思是必经之路,不得不考;第二是为了找工作,尤其是外企的工作,英语是敲门砖的一部分。(当然还有第三个目的,为了拿到毕业证书,必须得把四级过了。这个要求并不高,在此不展开了。)对于第一个目的而言,把重点放在考试上,目标明确,着力点集中,不需要在干货的海洋中徘徊。而第二个目的,要求就更为宽松了。之前已经提到,托业、口译、其它各类英语证书,并非必备,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在考证上,不如花更多的时间积累实习经验,参与学校社团工作,多多阅读提高自身知识储备,而在英语方面,把重点集中在口语上,即可事半功倍。
综上,学习英语的书山题海,并非通往英语达人的必经之路。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英语之路,少一点干货文的囤积,多一点日积跬步的行动,你也可以,将英语玩转于鼓掌之间,而非苦逼地做英语的奴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