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仁者爱人⑴。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问:“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⑵。在古代,马是最贵重的交通工具,也是最值钱的。然而,孔子却不在乎“马”,而只在乎“人”。
颜回和子路陪伴孔子,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子路说:“家里的车马、貂皮大衣等财物,与朋友共享,用坏了,我也不悔恨。”颜回说:“我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也不加增加他人负担。”子路说:“希望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推行孝道让老人安养,推行直道让朋友诚信,推行仁道让少年归心。”⑶在孔子的理想之中,安定天下百姓,永远是第一位的。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⑷“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⑸在处理民间诉讼问题时,孔子总是引导人们将心比心,化解怨恨。是呀,凡诉讼,双方基本上都是亲朋好友。官司一打,情义便无。无论输赢,都输掉了情义。健康的生命情感永远只能来自宽恕,而非争执。
孔子慎重对待“齐,战,疾”⑹。卫灵公向孔子请教阵法的第二天,孔子就离开了卫国。孔子不是不懂兵法,而不是忍心看到战争对百姓带来的灾难。在孔子眼里,“济众”⑺“安百姓”⑻永远是建功立业的最终目标。叶公请教政治问题,孔子说:“近者说,远者来。” ⑼邦国治理效果如何,主要看百姓的满意度。增加百姓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才是执政者追求的唯一目标。
孔子爱人,更爱人才。子游任武城邑的地方长官,孔子问:“你在那里发现人才了吗?”⑽孔子发现公冶长、南容二人是难得的人才,就把女儿和侄女嫁给他们。孔子发现冉雍是人才,就予以表扬,并确定为接班人。发现颜回是人才,就把他当成儿子一样对待。颜回达到“不迁怒,不贰过”的境界,离“不忧不惑不惧”已经近在咫尺,孔子着急地说:“太可惜了!我只见颜回不断接近道,没有看见他达到最高境界。” ⑾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 ⑿孔子见南子回来,子路满脸不高兴,孔子马上对子路发誓,说:“我做错了的话,天打雷劈!天打雷劈!”⒀孔子爱惜人才,然而,许多人才却选择远离这个世界。孔子说:“贤人避开社会而隐居,其次是离开是非之地躲避到别的地方去,再其次是避开别人难看的脸色,再其次是避开难听的恶言。”孔子说:“像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⒁甚至,连宫廷乐队也解散了: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⒂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⒃孔子兴办私学,既要传播古代先进文化,又要再造一个伟大朝代,更要成就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成就人才方面,孔子的目标非常清晰,那就是让大家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⒄从佛家角度看,“不惑不忧不惧”就是达到如如不动的圣境。
【注释】⑴见《论语》12.22。原文是: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⑵见《论语》10.17。原文是: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⑶见《论语》5.26。原文是: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⑷见《论语》12.16。
⑸见《论语》12.13。
⑹见《论语》7.13。原文是:子之所慎:齐,战,疾。
⑺见《论语》6.30。原文是: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⑻见《论语》14.42。原文是: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⑼见《论语》13.16。原文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⑽见《论语》6.14。原文是: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⑾见《论语》9.21。原文是: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⑿见《论语》11.10。原文是: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⒀见《论语》6.28。原文是: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⒁见《论语》14.37。原文是: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⒂见《论语》18.9。
⒃见《论语》14.7。原文是: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参考译文:孔子说:“爱他,能不让他爱劳动吗?忠于他,能不让他受教诲吗?”
⒄见《论语》9.29。原文是: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