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7 刘德华
Andy Lau
如果你不认识香港特首,没有人会意外;但如果你不认识刘德华,大概是因为你不在中国长大,或者你还没长大。
刘德华所做的事情已经超越演员本身了,毫无疑问的是,他是一个巅峰级别的艺人,绝对是所有公众人物的模范。
只是回归到演员本身,他的演技其实是备受质疑的,很多的评价是两个字,一般。然而衡量一个演员水准的重要指标是作品,刘德华所带给我们的作品证明着,就算他只作为演员,也绝不一般。
01巅峰之作
要证明刘德华实力的作品,无疑就是2002年的《无间道》。
当年的金马奖、金像奖,这一部电影就提名了两个影帝,一个是梁朝伟,一个是刘德华。梁朝伟最后拿到影帝没得说,他的存在甚至盖过了刘德华的光芒。
实际上,梁朝伟本来就很适合陈永仁这样郁郁寡欢的角色,而且他专注于表演,有这样的表现是合情合理。
而刘建明其实也挺适合刘德华的,他并不是没演过黑社会,《龙在边缘》、《旺角卡门》,都有不错的发挥。尤其是《龙在边缘》,奉献了“笑容逐渐消失”的经典一幕,杀气满满。
1999年《暗战》更是把一个坏人演出了独特的魅力,他也凭借侠盗张彼德一角拿到了一个金像奖影帝。亦正亦邪这种角色,他是可以Hold住的。
只可惜刘德华并没有深入刘建明这个角色,原因大概是,他真的太忙了。虽然和梁朝伟一样,2002年有大概3~4部电影上映,但刘德华在演戏的同时,2001年和2002年都分别还要开10场自己的巡回演唱会,更别说准备演唱会的时间和其他的通告了。
他演出了刘建明想要做好人的强烈意愿,却没能像梁朝伟一样能演出人物的内心挣扎。陈永仁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是迷茫的;刘建明在刘德华的演绎下,是清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的。
虽说这种诠释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至少他是有自己的理解的,并不能因为梁朝伟的超神演绎就完全把他的表演说得一文不值。
《无间道》的成功也并非梁朝伟一人撑起整部电影的类型,片中几乎每一个演员几乎都是自己的演技巅峰,加上本来就是S级的剧本,才成就了划时代的电影作品。
而在一众演员的巅峰状态下,刘德华并没有拖后腿。他表演有争议的原因,是大家对他的期待值过高。他是华语的一线演员,就应该和梁朝伟有一样等级的演出。
只是演员也是分类型的,梁朝伟是像小李子那样的实力派,刘德华是像阿汤哥那样的偶像派,戏路不同,硬拿他们来比较并不是那么合适。
就算硬拿来对戏,刘德华演技上是落了下风,但最后一场两人面对面的天台戏,如果华仔真的完全演崩了,就不会成为影史经典了。
没有刘德华这种级别的大牌的配戏,也很难衬托出梁朝伟的优秀。与其说他们谁演得更好,不如说他们的这次合作是互相成就。
他们也分别了代表了当时香港偶像派和实力派的顶级水平,两种风格碰撞融合,绝对对得起《无间道》这部电影的名头。
02偶像之前
在《无间道》之前,刘德华就已经是一个出色的演员了。
除了1999年凭借《暗战》拿到第一个金像奖影帝之外,他还塑造出《赌神》系列里“赌侠”刀仔这个经典角色。
优秀的作品,他有;自己的专属角色,也有。
如果他的演技不及格,也很难能和王家卫这种强迫症的导演合作两次的。在《旺角卡门》里有突破戏路的演出之后,两人又合作了《阿飞正传》。
片中他饰演一名警察超仔,同样和张曼玉演对手戏,在王家卫的把控之下却有所不同,毕竟两个角色的性格也有所不同。
这应该是《无间道》之外,刘德华最优秀的电影之一了。但好像大家都只记住了张国荣的风华绝代,梁朝伟的惊艳一现。
谁又曾想到当年的华仔也是能演文艺片的品质演员。
早在1982年,他就参演了许鞍华导演的《投奔怒海》,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作品之一,也凭借这次表演,他不仅获得了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的提名,也证明了自己是个演技在线的新锐演员。
虽然只是配角,但他还是把握住了机会,将祖明这个原本属于周润发的角色演出了他那个年纪才有的热血。
要知道《投奔怒海》这部电影摆在中国影史,是有资格进前10的。除了是第2届金像奖的最佳影片,上映之时口碑票房双丰收,后来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举办的最佳一百部华语电影选举中,本片名列第8。
刚刚崭露头角就取得如此的票房成绩,除了对机遇的把握,演艺的天分,当然离不开自己的努力。
刚出来打拼的刘德华,是不顾一切,尽心尽力去当一个演员的。据说《投奔怒海》刚拍的时候他的外形达不到要求,于是和造型师到三亚晒了三个小时,才显得不是太白。
依靠这部许鞍华名著正式入行之后,他平均每年都至少参演3部影视作品。
直到2017年,他仍然有《拆弹专家》、《侠盗联盟》、《追龙》三部华语大片上映。30多年间,保守估计,他已经演过的电影长片至少超过150部。
这个量级,以及对每部电影的敬业程度来说,哪怕放到全世界,能相提并论的演员,屈指可数。
03优秀却难以顶级
刘德华的努力是“过度”的,他不只是拍戏很努力,音乐、公益上他也是竭尽全力。有《忘情水》、《男人哭吧不是罪》等经典金曲,每逢什么天灾人祸他也是立马挺身而出,以身作则,出钱又出力。
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许多演员不愿意接多部电影是为了更专注地演好一部作品。当刘德华决定去唱歌的时候,他的目标也绝不是当一个演员而已了。
自从93年开始办大型巡回演唱会的时候,他电影作品的质量也直线下滑,整个90年代他基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电影了。这也导致了他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后来甚至有变成“烂片王”的趋势。
这也是他再难和王家卫合作的主要原因,根本没时间和你墨镜王NG一百遍慢慢玩。直到1999年的《暗战》之后,他才把重心放回到电影事业上。
电影之外的事情让他难以专心当一个演员,还大大限制了他的戏路。
因为他在社会的正能量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扛上了社会的责任。借用周杰伦的一句歌词:
“我到底是一个演员还是好人好事代表?”
刘德华本人也直言,我不能演坏人,就算演坏人也必须死。他怕他的坏人形象会带坏小朋友。
社会的榜样和演员之间,他将社会榜样视为己任。与此同时牺牲的,便是他在电影艺术领域的更高成就。
做演员就要做好出卖自己肉体,甚至是灵魂给角色的准备。
为了一个角色增重瘦身的,是基本的要求;去专门请教专业人士体验生活,是进阶要求;把自己关在酒店一个星期的进入角色的,是顶配要求。
也有人拿阿米尔·汗和刘德华做比较,在阿米尔·汗为了角色增重又减重这样的敬业程度面前,刘德华在演《瘦身男女》的时候却只能依靠化妆解决,表面看上去好像没得比。
但我们需要考虑到的是,华仔在拍完电影,还得去跑个唱,还得去应对各式各样的社会活动,增重减重不是一时半会的,如果大家看到一个肥胖的刘德华,那所有人都有理由去疯狂吃喝了。
再说,化妆对于演员来说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再借用周杰伦的一句歌词:
“随时随地注意形象,要控制饮食,不然就跟杜莎夫人蜡像的我不像。”
如果当时刘德华更加专注地做一个演员,相信他是有潜力能达到梁家辉、梁朝伟这种香港顶级水准的。
只可惜他很难再像当年《投奔怒海》一样,真正放开手脚去做一个“全职演员”。社会形象不允许,戏路限了,时间不允许,深度限了。
这也导致他只能在一个圈里打转,只能演适合自己的角色,很少有所突破。作为演员,他绝对算是优秀的,却始终很难达到顶级。
但和普通的演员相比,他已经足够优秀了。3届金像奖影帝,两届金马奖影帝,1985-2005年累计票房最高的香港男演员等等,这一切成就都是他在被各种限制下完成的,要换作另一个人,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笑到肚子痛,比哭到心痛好。
——《桃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