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时候过年,
父亲会亲笔写对联,带着我们一起“总把新桃换旧符”。
母亲会做一桌年夜饭,有鸡,有肉,有圆子,还有一碗直到十五也不动筷的“年年有余”。
那时候过年,
父亲包的压岁钱只有一元,在新衣口袋里捂到开学,又压给了老师抵我们的学费钱。
母亲做的糯米糖和炒花生,让香甜弥漫在整个正月,一直到花开时节。
那时候过年,
父亲总会制作一盏油纸灯笼,朴实而又明亮,映红了我们的笑脸。
母亲为每人缝制一双新布鞋,一针一线都透着温暖和舒适,既养脚又养心。
那时候过年,
父亲常常在炭盒上小心地翻烤着年糕,等着户外疯玩归来的我们。
母亲会做一只鸡毛键子,让我们在冬天踢得热血沸腾,哪里还有寒冷。
那时候过年,
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自己手工的,花时间费力气,却令大家快乐无比、让人珍惜。
新鞋新衣也总是大一号,陪伴我们长大的同时可以多穿些时日。
那时候过年,
很有仪式,讲传统多规矩。
让现在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我们,年年回味。
那时候过年,
物资贪乏却很热闹快活,
如今,向往只能在字里行间深深地流露。
那时候过年,
……
再也回不去。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