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0岁的产品经理临摹产品产品经理
思考的梯子 | 黄金圈法则What-How-Why(超干货)

思考的梯子 | 黄金圈法则What-How-Why(超干货)

作者: c67a5dea0ca4 | 来源:发表于2019-04-28 09:25 被阅读9次

    「思考的梯子」系列,第二篇,强烈安利你认真看完,我也花了点时间做PPT配图,因为「黄金圈法则」我几乎每个需求都在使用,是我认为每个从事策划工作的职场人应该学会的思考方式!

    「黄金圈」有啥用? 相信你遇到过以下的场景

    · 用户说,如果有意见反馈功能就好了,照着用户说的做?

    · 产品1.0发布了,明天就要给相关同事培训,PPT没思路怎么办?

    · 运营说,公司数据太乱,有个管理数据的就好了,数据平台该怎么规划?

    · 生活中,你想向别人安利自己的家乡/电影/有趣的工具,如何安利?

    当你以后再遇到上述问题时,再回来看看这篇文章,希望能触发到你的「Aha Monment」~

    01

    「黄金圈」是什么?


    这里的「黄金圈」并不是金拱门那个

    「黄金圈」法则是营销大师Simon Sinek 提出的理论

    上面这段英文的大概意思就是消费者更愿意为「本质需求」买单。

    举个例子(瞎编的),假设外国车在一开始中国本地化的时候

    · 宝马宣传策略

    车好,发动机好,省油,动力足,安全

    · 奥迪宣传策略

    中国特有加长版,后排乘坐超舒适,尊贵

    这种情况下高端市场谁的销量好?

    肯定是「奥迪」,高端车和普通车,都是四个轮子,如何体现差异性,这时候再从表象入手已经不能体现差异,必须深入到人内心的本质。

    国人好面子,「加长」「尊贵」简直就是直击老板们的内心,销量自然不差

    上面的case中,如果只看到了「表象」,谈论的就是「是什么」,就是在「What」层面,但谈论的是「为什么」的时候,已经深入到了「Why」层面。

    将事物分为「What-How-Why」逐层深入,就是「黄金圈」法则。

    而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网上各种版本都有,切入的角度不相同,下面总结两种我认为比较合适的切入角度。

    02

    使用「黄金圈」实现「1-->0.1」的过程


    当一个事物,现象或者需求已经存在的时,我们想要去探寻它,了解它,学习或者分享它的时候,适合用「What - How - Why」的思维方式

    1)我们学新事物的过程

    当面对一个新的事物,如果上来直接讲原理,多数人是会懵逼的

    但如果你从表象出发

    · What - 了解完这个东西是什么?

    · How - 再了解这个东西它是怎么使用的?

    · Why - 最终再去了解原理

    那么这个过程就会变得顺畅很多,而这个过程实际也就是这样一个整体拆成一个个组成部分,掰开揉碎的过程

    2)给老外介绍微信支付的case

    举一个简单例子,假如有个老外来中国,他完全没有用过移动支付,你需要给他介绍微信支付

    · Step1 - What

    你需要告诉他什么是微信支付?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直接给他演示一遍支付的过程。

    · Step2 - How

    而当他知道了什么是微信支付之后,你教她如何使用微信支付,就需要一步一步的引导

    1. 绑定银行卡

    2. 实名认证

    3. 开通微信支付

    4. 设定密码

    5. 使用

    · Step3 - Why

    后续随着交谈的进一步深入

    你们可以再去讨论一下为什么在中国会诞生如此通用的微信支付

    又或者探讨一下为什么国内的人愿意使用微信支付,但是在外国更多使用信用卡?

    探索内容其实是围绕的微信支付引申出的更加深入的内容,可能会涉及到社会的科技,经济,文化等。

    通过以上简单的例子,说明当一个事物它本身存在在那里,你要去介绍或者探索它的时候就可以通过「What - How - Why」的方式,实现「1->0.1」逐步拆解

    千万不要觉得这东西太简单没有用。

    我们试着把场景延伸一点,例如你去分析用户需求时,实际也可以使用这个策略

    3)运营人员的数据看板的case

    例如你要给公司内部运营人员做「数据看板」的工具,自动获取当天的数据形成图表显示。

    当你收集需求的时候,注意!这个需求是已经存在的,你是可以通过需要通过「What - How - Why」的步骤去深入挖掘

    例如,面对面交流时

    · what - 运营人员口头表述的需求是什么?

    · How - 他们现在用什么流程实现上述需求?(没有数据看板工具时,他们用什么流程完成数据汇总展示)

    · Why - 为什么会有这个需求?是因为KPI指标?还是领导个人喜好?

    4)介绍一本书/一个工具/一部电影case

    再比如你在写文章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时

    · what - 这本书是关于什么内容?

    · How - 作者是如何去呈现这些内容?建议读者怎样去阅读这本书?

    · Why -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为什么作者会有书中的这些观点,而我是怎么看的?等

    合理的使用「What - How - Why」,它能够在你大脑毫无思绪的时候,快速建立起逻辑框架,顺着这个框架往下走,能够深入的挖掘出不少有价值的内容。

    03

    使用「黄金圈」实现「0.1-->1」的过程


    在产品策划需求的时候,需要将大脑中的点子,转化为最终实际可以被用户使用的产品。

    这个过程我认为是从「0.1-->1」的过程,适合用「What - Why - How」的方式

    策划产品功能时,一开始是不知道最终的形态是什么的,所以你需要从零开始一点点的深入,积累每一个0.1,最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1。

    举一个用户反馈功能策划的思考过程

    1)用户反馈功能策划case

    · Step1 - What

    用户说需要一个反馈功能,我们设想用户能够利用该功能吐槽产品,反馈他的建议,产品人员能看到用户的建议,从而改进我们的产品

    但如果直接开发,可能并没有挖到用户真实的需求

    · Step2 - Why

    我们继续去探索下,为什么用户会有这个需求?

    问用户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时,解释说因为要退货,但是不知道怎么退,产品上也没有任何的提示,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所以我希望有反馈功能,你们看到我的问题就可以帮我退货

    好吧,其实用户想要的并不是一个用户反馈的功能,而是一个帮助中心的功能,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去完成退货,APP里又不存在帮助中心。

    在他过往的概念里,退货就是打电话反馈给相应的人,这个问题就能解决,所以他需要一个反馈的功能。

    虽然用反馈功能确实能够解决这一个用户的问题,但它不是最佳的方式。反而提供「帮助中心」给他,不仅能解决他一个人的问题,也能解决其他用户的问题

    · Step3 - How

    开始思考如何实现帮助中心,用「Visio」梳理清楚,当有了清晰流程后,再用「Auxre」画原型。

    上述的这个例子实际是虚构的,但做产品过程中,问题会比上述的更为复杂,而且要规划的是一整个产品的所有用功能

    但其实是对于整个产品,这样的思考思路依旧是成立的,将一整个产品拆散给一个个的业务流,每一个业务流里面去使用「What - Why - How」

    2)完成老板的需求的case

    如果你不是产品策划人员,这个思考方式依旧对你有用。

    例如某天临下班的时,老板说做一个介绍公司的PPT,明天上午就要用!

    如果你没有任何的思考,直接去做,即使你熬夜通宵,做出了一份「公司简史」,描述过公司从创立到现今取得的种种成就,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等,但第二天老板可能大发雷霆,因为你写的东西并不是他想要的。

    你可以使用如下的方式思考

    · what - 做一个介绍公司的PPT

    · Why - 为什么需要做一个PPT?

    老板回答「明天上午有投资人过来,需要你写个PPT,介绍一下我们公司」,价值,愿景,使命这些带过就可以了,着重描述一下我们的产品

    需求明确了,老板是想通过介绍我们公司的产品来获得投资人的青睐,所以你应该思考投资人希望看到什么

    例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长率,日活跃等等,表现产品在市面上蒸蒸日上的感觉

    · How - 将上述你思考的需要给投资人看的点,通过PPT描述出来

    3)两种思考方式如何配合?

    上述提及的两种思考方式,实际是相辅相成的。

    当你设计一个东西的时候,东西不存在,是「0.1 -->1」的过程,用「What - Why - How」去思考整体流程。

    而当你去探寻一个已知的事物的时候,实现「0.1 --> 0.01」逐步拆解的过程,用「What - How - Why」的方式

    · 再回来看 「用户反馈需求的case」

    case里面我们用了「What - Why - How」的过程

    「Why」这一步去探寻用户的需求的时候,是站在「用户的视角」,用「What - How - Why」去深挖

    · 再回看「给老板写PPT的Case」

    因为这个PPT,你不明确要写什么内容的时候,你要去创造它,我们用了「What - Why - How」的流程

    当你在思考「why」时,是去思考「投资人」想要看什么,使用「What - How - Why」的方式去深挖。

    而最终实际展示给投资人的PPT,也是通过「What - How - Why」来讲解,展示公司的实力。

    所以,当你在创造时,从「0.1-->1」,用「What - Why - How」的大流程,去逐渐的将每个0.1拼接起来,成为1

    但当你要深挖需求的时候,实际就是要深入的每一个「0.1」你要切换视角将自己作为需求方去思考「What - How - Why」,去深挖。

    两种思维方式实际在过程中是不断切换使用,不断的将每一个「0.1」思考透彻,最终逐步汇聚成「1」

    以上说的可能有点绕,如果看不明白的话,可以认真再看一遍 : P

    04

    为什么推荐用「黄金圈」?


    在我「梯子仓库」中,其实存在着多种思考模型,但是「黄金圈」却是我最常用的一种,我自己在生活中和在产品策划上的亲身实践经验也告诉我,这个思考方式普适性很广,极力推荐。

    熟练的使用「黄金圈」,能很快的从「表象层」下的「本质层」去打「本质大Boss」,获得Boss爆出的装备 —— 「部分的真相」

    06

     重点总结 


    1. 什么是「黄金圈」法则?

    由营销大师 Simon Sinek 提出的理论,事物有「What,How,Why」三个层,逐层深入。

    ① What,是什么

    ② How,如何实现

    ③ Why,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另外的样子呢)?

    2. 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黄金圈」法则?

    ① 当你构思的时候,使用「what - why - how」

    拿到一个需求不要立刻动手画原型,先思考可能的本质(为什么有这个需求),想清楚每一个「0.1」,最终再汇总为「1」,形成方案。

    ② 当你需要深入细节部分的时候,使用「What - How - Why」

    一个事物本身存在在那里,你要去探索或介绍它时,可以通过「What - How - Why」的方式,通过「0.1-->0.01」逐步拆解的过程,获得更深入的挖掘。

    这篇文章你可能看的觉得累,良药苦口,希望对你有帮助,感谢优秀的你耐心看完啦~

    # 推荐阅读

    -AI说 | 如何入门AI行业,成为人工智能产品经理?(上)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朱利安笔记】,定期推送AI产品干货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的梯子 | 黄金圈法则What-How-Why(超干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vr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