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跟着韩大爷读胡适先生的作品,许多心得,诸多收获。
胡适先生在他的诗《我的儿子》中说:
我实在不要儿子,
儿子自己来了。
“无后主义”的招牌,
于今挂不起来了!
譬如树上开花,
花落天然结果。
那果便是你。
那树便是我。
树本无心结子,
我也无恩于你。
但是你既来了,
我不能不养你教你,
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
并不是我待你的恩谊。
将来你长大时,
这是我所期望于你:
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
不要做我的孝顺儿子。
很有意思的一首诗,诗中禅明了一个鲜明的观点:我不需要儿子愚孝于我,只要他成为堂堂正正的人。
别说在他们那个封建年代,就算在21世纪初的今天,甚至今后几十年里,这种思想都是极其开明解放的。
千百年来,中国传宗接代的思想极其根深蒂固。胡适先生倡导新文化运动,至今大半个世纪过去了,虽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思想仍然无甚大改变。
人们生养儿子,看重的是“孝顺”,“养老”,而非育人。因而这种为了孝顺而孝顺,有时候演变成了愚孝。
然而先生说,“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恩于你”。先生的立意非常深,站的角度也高。我的理解就是,人与人之间,灵魂与灵魂之间,原本是平等的,我们把你带到这个世上来,本是无意的,着实不必居功。你原本也没说要来,既然是我们无意中把你带来这世间,需要向你道歉还来不及,更别说施恩了。又有何恩情?
先生又说:“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我待你的恩谊。”好吧,既然生了来,就要呵护你成长,就像种植物一样,种下一个种子,待他长成好树苗前,需要好好施肥,好好教育,好好照顾,免得长坏了,长歪了,是要给社会添乱的。看管你,这些都是我的责任,是人道上的义务。要是说成恩典,就有点过了。
先生还说“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做我的孝顺儿子。”意为站在我的角度来看,我只要你将来长大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至于那些养不养我老,报不报恩啥的,我也管不着。压根就没啥恩。将来怎么对我都是你自己的事。
由此可知,胡适先生的自由主者思想有多么超前开放。他觉得儿子与父亲,是两个平等的灵魂,我未经过你的同意,把你带到世间,我原本是要道歉的,千万别说我对你有恩。我有责任养你看管你,看管不好我是有责任的,祸害社会就是“子不教,父之过”了。长大后你要怎么对我又是你的事。
说白了,先生主要倡导的就是自己有“育人”的责任,而不是为了享受“被养老”的福利。我生儿子,我抚养他,教养他,看管他,我为的是对得起自己把他带到这世间来的这份责任,不给社会添乱,把他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带他来是为了等我老了,来养育我的晚年,为我送终的。
生儿育女本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总有些人会把这当成给孩子的恩赐,让孩子一生背上沉重的负担。
如果注重于教育,注重于给孩子立德树人,又何愁孩子不懂孝道不孝顺,对父母不好?
2.
什么是孝?《尔雅》里说,“善事父母者为孝。”意思就是说,很好侍奉父母就是孝顺。
孔子在《孝经》也谈到,光是物质上满足父母、供养父母是不足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尊敬父母。
圣贤告诉我们“孝”是一切品行的道德根本。
这种尊敬和侍奉,是自然而然的。圣贤告诫我们不忘父母之恩,才是人之根本。
然而我们现在很多人的状况就是信奉对父母的孝顺二字。而把育儿次而待之。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很多人奉这句话为经典,按字面意思大家都以为是指没有后代,就是对祖先,对父辈最大的不孝。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意思是曲解的。本意非如此。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本意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最为不孝。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君子认为还是告诉父母比较好。
原来不知从何开始,我们一直以来,都被这种曲解遮蔽了双眼,蒙蔽了思想。千百年来,多少家族以这句话奉上传统,古训。必须生儿子才有继承家产的权利,生儿子才能传宗接代,继承家业,传承烟火。更甚者,古代帝皇家三千后宫里,母凭子贵,生了儿子的就有机会封为太子,而生了女儿的庶出,就要被扫地出门……
一代又一代过去了,虽然说社会进步,女权出头。女子也顶得上半边天。
然而还是不乏有为了追生儿子,生了一个又女儿仍不罢休。因为长辈的苛令,不得不服从。而对于孝顺,原来只是以为只要一味地听从,便是孝顺父母。须不知,此为愚孝。
然后造成的结果就是,21世纪的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未来几十年,适婚男子比女子多出上千万。估计很多男人要打光棍了。
这种曲解圣贤书言的行为已经让我们被蒙蔽了千百年。我们在拟态环境里生活了经年……
最近从韩大爷的领读课程中,我学到了一个词:拟态环境。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不是真实的,而是人为的,经过媒体的传播,人为地造出许多自己以为是真的环境。
什么是拟态环境?:“拟态环境”或称“似而非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此观点最早由美国政论家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
所以,我们是真的是习惯性地生活在这个拟态环境里,很少对许多所谓的权威发出质疑。父辈说的就是对的,就是需要绝对服从的。我们从来也没有想过胡适先生的这种观点,原来是可以以平等的角度看待的。
3.
现代人,经济渐好,社会倡明,思想也逐渐开明。生了女儿也一样视为掌上明珠,也一样一视同仁。但仍然奉承“百善孝为先。”理解不同,养育的意义也就不同。
虽然信息闭塞的山里乡下,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仍然为了养儿防老。但是渐渐地他们发现,老了后,女儿也一样侍候父母,疼爱父母,甚至做得比兄弟还好,还尽孝。有些家庭,因为教育的缺陷,肚量狭窄,反而兄弟之间为了争那一亩三分地,打得不可开交。更别说供养老父亲老母亲了。父母老了走不动了,扔来扔去的,推卸责任……
有父母每天苦大仇深地跟孩子唠叨:“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长大以后一定要孝顺我啊!”这样的苦肉计,太不高明。孩子不但学不会孝顺,还可能产生厌烦情绪。
世间百态,诸多心酸无奈。却起源无不是和“教育”有关。
美国人的亲子关系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他们没有这种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而是从小就培养独立,什么都要靠孩子自己去做。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关系。父母打孩子是要吃官司的,父母是可以不用帮孩子做太多的,哪怕到了儿子娶媳妇生孩子,父母也从来不用帮忙带孙子的。因为他们认为:养育你的孩子是你的责任,我的责任就是养育你长大成人。
这种平等的关系,倒也是轻松自在。可以尽情地过好自己的人生。而不必像我们父辈那样,老了还要带孙子,操心这个那个,累不堪言。没有好好安享晚年生活。
那天认识的一个在移民家庭长大的朋友,他们的亲子的关系也是相对独立的,孩子大了,父母可以放手了,天高海阔任他去。一家人住得天南地北的,散落在地球各个角落里。姐姐警告弟弟说:没什么事别去麻烦父母亲。
这也是平等的亲子关系。自然,有些人看重感情多一些的,自然又忍受不得分离之苦,喜欢一家人在一起。和乐融融。
只是感觉这种过于独立的亲子关系,造成的却是亲情的缺失。反而感觉我们中国人到哪都是一大家子的热闹非凡的人间烟火味,是很满足感动的一件事。
不同的原生家庭,衍生出不同的情感与生活方式。
4.
问下自己,你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还是为了结婚礼金。又或者是为了孩子有出息,有一天光宗耀祖?
看到书里一个很感动的答案说:
“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争脸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我们只要这个生命存在,让我们有机会和ta同行一段。
多么美丽的答案呀!
是的,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经历他的每一个成长历程。从一粒种子在你的身体里发芽开始,慢慢长大,以营养细心呵护他的成长,当他努力地拼命地钻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
便是你们一生缘份的开始。
一个生命在成长,自她有成长的力量。
好好养育,好好看管,多些陪伴,少些呵斥与责备。
带他去自由地奔跑,在太阳底下自由地撒欢,用爱去引导他认识这个美丽的世界,用深深的天性的爱,充满他的心胸,感动他。让他认识到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多么值得他留恋。
孩子是上天派来帮助我们完成父母这个角色、这个任务的。
有了孩子让你陡然间变得勇敢,会甘愿为他庇护,全部的爱为他的成长护航。
用爱的名义来教育他学会善良,学会坚强,学会独立,学会勇敢……
用许多美丽的动听的经典故事来告诉他,原来“孝道”是这么一回事……
长大后,如此一个三观正,品行优良的孩子,难道还不晓得孝顺父母吗?
总而言之,先生间接教育我们,既育人本身,应当重于孝顺本身。
既为父母,有责任养育,有责任立德树人,有责任崇德重教,而应当摈弃愚孝。
本文已在版权印备案,如需转载请访问版权印27009189
琉璃苏比 原创作品。已委托“版权印”维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网友评论
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争脸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我们只要这个生命存在,让我们有机会和ta同行一段。
喜欢
他曾对秘书说过这样一番话:“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
我不赞成愚孝,唯母或者唯父侍从。在育儿路上,希望彼此虚心受教,共同成长。
自古以来,就有承欢膝下,儿孙满堂的幸福。我想对老人而言幸福不止这一种,还有的就是作者所说的彼此独立,各自安好,互不麻烦。不过,对大多的中国人来说,幸福应该是前者吧。如果对你来说,幸福是后者,那么就需要努力补充自己的精神食粮,好好教育自己孩子。等到未来,可以好好享受幸福。如果对你的上辈来说,幸福是后者,那么请不要埋怨,请换一种心情,尽己所能陪伴左右。
我从未想过啃老,因为我从小到大只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受,又怎么可能厚脸皮的要他们钱
诠释得挺全,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