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904390/90fcca90c97961d2.jpg)
晚年的毛姆在《作家笔记》里,有一段描写年老的文字,非常动人:
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烈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
对于尚且年轻的我们现在可能还无法体会这种感觉,但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体验一把年老的感觉,你是否有勇气去尝试?
中国人民大学在2014年建立了首个老年人体验中心,以智能化老年体验服装为依托,让体验者真实地感受老年人因年老所带来的肢体及感官变化。让体验者遇到数十年后老年的自己,感受无助的生活状态,以一种末路触角看当下的生活与健康活力的自己,更加珍惜健康、理解老人。
老年体验中心约80平方米的房间,设置了卧室、餐厅、超市、楼梯等模拟场景用以体验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不便,体验者可通过行动体验、就餐体验、购物体验和视听体验等来真实感受一把老年人生活,提前遇见几十年后衰老的自己。
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邬沧萍说,设立老年体验中心的基本意义,就是要让年轻人懂得:什么叫衰老,都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只有在穿上那些特制服装对自己加以各种肢体和感官上的限制后,才会深刻体会老人走路缓慢,关节不灵活,脑子负担重,记忆力退化,直不起腰的苦处。
体验后,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人到老的时候真的很可怜”。交流之中,大家逐渐形成了共识。第一,感觉到了年迈,老弱病残时是一种什么状态。实际上很大程度是提醒我们年轻人延缓这个过程。很多人都感觉有一种危机感,大家习惯了目前健康或青春的状态,会麻木。通过体验反面的“人生末路”,才会发现健康是一种赐予,习惯了青春活力,老年体验是一种时空性、短暂的人生体验。
对我们父母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嫌弃。是第二点共识。有位体验者举了自己的例子,他的父亲得了帕金森23年了,他妈妈照顾他父亲,有点烦,嫌他父亲懒,不好好锻炼。他有一次跟她妈妈讲到央视《清明说吧:说出心底的思念》的一个故事:一个中年妇女在说吧里说,爸,你离开我们十几年了。然后这名妇女开始痛哭流涕,其中她说到,你中风在恢复期间,我总是嫌你,埋怨你,总觉得你没有尽到自己的努力锻炼,嫌你懒,我慢慢也到你的年龄,也渐渐明白,那时的你不是懒,是确实动不了,很费劲。
这说明,即便是身边最亲的人也很难理解身边的年老亲人那种无助的状态。这就是“最亲密最熟悉的陌生人”,很多家庭都有这种状态。
从来不曾想到,老了竟然是这种感觉:看不清晰、听不清楚、直不起腰、迈不开腿、动作迟缓、筷子也拿不好……原本很自然的行走、吃饭、睡觉、购物等都变成了挑战,这种感觉除了让人感到难受、更多的是无助。
体验过程中,体验者说得最多的两个词就是“慢点”、“帮我一下”,确实,这就是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最需要的。
脱下体验服,体验者都会大声地喊一句“年轻真好”。趁着我们还未老去,好好珍惜现在,珍惜健康的自己。虽然变老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我们可以选择认真的老去。
对身边的老人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理解,因为有一天这也是我们最需要的。
THE END
我是悦兮,一手抱娃一手码字的宝妈。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动动手指点个赞,给我一点鼓励。如果你不喜欢我的文字,欢迎你给我提建议。非常感谢你能看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