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圣的第一个小目标,和你一起打破100个职场误区,带你透过现象看本质,此为第3篇,关于人际关系。
在恋爱中,有一个经典的无解题,“我和你妈一起掉进水里,先救谁?”
先救谁?这个问题可以当作一个辩题,找两组辩手讨论一天,估计也得不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先救谁只有真的掉进水里才知道,在没有经历事实之前,所有的研究,都是想太多、戏太过。
那么,在职场中,也有个经典的无解题,“到底是要和上级处好关系,还是和同事处好关系?”
一些不完全经验告诉我们,和上级处的好,则容易和同事生嫌隙,和同事打成一片,上级又会怀疑搞小团体。
这个无头命题,搞的很多职场新人无所适从。但是,我想说的是,职场是工作的地方,任何脱离工作谈社交的思考,都是想太多、戏太过!
1、和上级的关系是越亲密越好吗?
上级,顾名思义,跟你不在一个级别。你们不在金字塔的同一层,是和上级社交永远要记住的宗旨。你可以和上级把酒言欢,也可以和他因为某个决策吹胡子瞪眼,但是永远别忘了,他是上级。
不管你们看起来多么亲如兄弟,有两个雷区最好不要碰。其一,是他的决策权;其二,是他的隐私权。
我有两个下属,“蓝皮鼠”和“大脸猫”(这可能是一波暴露年龄的操作(¬_¬))。
“蓝皮鼠”总是给我提很多建议,但最后总是会说一句,“您看怎么做合适,我去执行。”她总是把决策的权力交到我手上,一旦我做出决策,她从不质疑。
“大脸猫”则截然相反,每次我做出决策,她总要说,“啊?可是我觉得那样更好啊。”一次两次不要紧,如果总是这样,试想哪个做上级的不反感?
“蓝皮鼠”从来没有和我谈论过私人话题,我们的话题永远只有工作。而”大脸猫“因为入职比较早,可能因为熟悉而感觉松弛,经常发起一些私人话题,有时候我倒也觉得无伤大雅,但很多情况下,我并不想和她分享超出安全距离之外的事情。
所谓安全距离,就像两只刺猬,可以互相合作取暖,但不会伤害到彼此。我相信,在”大脸猫“的心里,她一定以为我和她的关系,要比”蓝皮鼠“亲密。但是过分暴露隐私,会无意间拉近两个人的距离,最后混淆级别关系,不利于管理。
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我需要的不是亲密关系,而是能帮我分担工作的人,假使公司裁员,我肯定会选择留下”蓝皮鼠“,而不是和我貌似亲密的”大脸猫“。
2、和同事的关系是越亲密越好吗?
你的公司有没有茶水间?吃午餐的休息室?或者可以散根烟的小阳台?这些地方是培养同事之间亲密关系的温床,当然,也是散播八卦的温床。
思考,你每天工作的八小时,有多长时间奉献给了这种“亲密关系”里?
当我还是个职场新人的时候,非常蒙昧,很乐于参加这种活动,仿佛没有参加同事们的窃窃私语,就错过什么。我生怕自己不合群,被同事排挤,更怕成不了谈论者,就会变成被谈论对象。
幸运的是,我及时的觉悟了,在职场,合群并不重要。
同事,其实就是共同做事,一切社交的落脚点都在“事”上,我发现只要把事做好,偶尔在“事”上与人方便,尽量不在“事”上给同事添麻烦,简单方便,这些就足够了。
我节省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上,我变得更加高效,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至今,我从未和同事建立起深厚的私交,也从未被孤立过。
后来,我做了管理层,做过一个小观察。午餐的时间,不和其他人扎堆的人,往往工作的格外出色。虽然性格可能有点个性,但因为工作水平足够好,不仅没有被孤立,反而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几年前,职场有句俗语。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我们反过来想一下,那些出色的职场精英到底凭什么出色呢?
他们都是因为业绩做得好,几乎没有人是因为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在职场,把事做好永远是最重要的事情,抛开做事谈做人,很容易沦为”乌合之众“。反之,如果一家公司,需要你花费很大的精力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我认为,你可以脱离这个消耗你的平台了!
职场社交,其实不必想的太复杂。这年头,宫廷剧都不以宫斗为卖点了,我们就不要自己给自己加戏了~
看完请点一下小红心吧(^∀^),关注公众号“百里生涯”,我还有很多话要对你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