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跑姿的自我感觉与身体变化》
对跑者来说,不稳定的平衡状态正好达到我们称为“关键跑步姿势”的位置。处于“关键跑步姿势”时,膝盖微弯,身体的重量落在跖球部,而大脑的信息会告诉身体开始落下,这个过程轻易就能完成,耗费的力气也最少。为了从“关键跑步姿势”启动落下的动作,你要做的只是放松肌肉,然后尽量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要左摇右晃,让它自然地向前落下。
不过你不能在两条腿都在地面上时让身体落下,所以落下的第二个关键动作是起脚落下时,另一只脚要从支撑位置移至抬起位置,然后两脚轮替。接着要搭配第三个最微妙的动作,那就是稍稍提高身体,然后让脚顺着身体移动。
最后这个动作,只是利用肌肉与肌腱的弹性,使拉起的动作变得更为轻松。当你跑姿正确时,会感觉到自己的脚掌只是在臀部下方反复进行直上直下的动作,虽然实际上脚掌是随着不断向前移动的身体在摆荡。跑得越快,从支撑点拉起脚掌的高度也会越高,这是为了发挥科氏力的效应,使腾空腿被动地加快摆荡(更快回到臀部下方),而拉起的动作大都是由后大腿肌群所完成的。没错,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动作主要的收缩肌群在后大腿,但运动员应该下令的对象不是后大腿肌,而是拉起脚掌的动作。肌肉是用来执行拉起和屈膝的动作的,这是自然演化的发展过程。你不需要主动命令肌肉收缩用力,只需关注动作本身,使肌肉的收缩成为下意识的自发过程。
基本上,大脑会同时下达三个指令,让身体启动自由落下的程序:1.允许落下;2.使身体从支撑的平衡状态移开;3.上抬支撑脚。前两个指令都是在潜意识中完成,而第三个“上抬支撑脚”的指令是意识层面的动作,需要你反复地练习,使拉起变成自动的反射动作。这三个指令的启动与整合就完成了跑步动作的整个循环。
简单来讲,跑步的力学原理与物体绕着支撑点“向前落下”类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