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51年,在卡勒西顿召开的万国基督教会议上,正式确定了基督的道成肉身的正统教义。
欧洲的中世纪始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76年),止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公元1453年)。它的历史分为前,中,后,三段时期。公元5世纪初的那段时期,又被称为古代社会的晚期,那段时期的西罗马帝国的城市已经非常衰落。随着日耳曼蛮族的不断入侵,欧洲的人口大量减少,经济严重衰退,直至圣奥古斯丁的离世,依赖于理性和逻辑论证的哲学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强调柏拉图的神秘主义和倾向于直觉的思想。在整个西欧被粗野的日耳曼人征服后,他们也同时被基督教的信仰所征服,并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中央集权制。
公元5世纪和6世纪的欧洲是及其动荡不安的,在这动荡纷扰期间,教会不但解决不了社会问题,反而开始了一场关于正统与异端之争论。其争辩的主题就是道成肉身,其争辩的主角是两位主教,他们是赛瑞利(又译区利罗)和奈斯脱流斯(又译涅斯脱里)。其争辩的结果是,前者被封为了圣徒,后者却被判为异端。对于这个结果的决定,奈斯脱流斯则是愤然反抗。
异端,顾名思义就是异于正统或主流思的学说。异端并不是要脱离一个宗教,因此它不是叛教,也不是亵渎或对本宗教信仰的不敬,那只是对主流教义的不同理解,虽然许多异端因为违反正统或主流的观点被指责为亵渎。“异端”一词一般只被用于宗教中,但也可以在其他语境中使用,指不被重视或认同,乃至被厌弃的思想和事物。在一神教的信仰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就是他们最担心和害怕的不是信仰不同的异教徒,因为他们认为异教徒只是尚未对本教信仰有觉悟之人,一旦时机成熟,他们还是有被觉悟的可能。而异端则不同,他们是属于同一个信仰之内,但对所谓的正确与正统教义有误解,并且还坚决不承认自己是误解了教义,还坚定不移的捍这种错误的理论。这样的人是无法被改造的,因此异端的危害被认为是远甚于异教徒。
圣赛瑞利是亚历山大里亚的大主教,是神人一体论的拥护者,他也是一个有争议性的人物。在他的任职期间,驱逐了亚历山大城里的犹太人和诺洼天派,并可能参与了杀害希腊女哲学家希帕提娅。历史学家对于赛瑞利要为这些事件应负上多少责任有不同意见。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曾指责他的举止就像一个骄横的法王,而奈斯脱流斯派的主教们认为他是“来破坏教会的魔王”。
圣赛瑞利自小接受过文法、修辞和人文学科及神学和圣经学的正规教育。公元412年--444年间,圣赛瑞利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任职亚历山大宗主教。在任职期间积极参于了关于耶稣基督的神性和人性的争论。关于基督是否具有两个位格~即是人又是神,或者是就只有一个属性,这个问题在5世纪是有关敌我两个阵营的狂热的争论。这个问题上大致可以分成两派,即以苏伊士以东的主教们赞同的奈斯脱流斯派,和以西的主教们支持的赛瑞利派。于是公元431年在皇帝的主持下,在以弗所召开了一次会议来解决这一问题。在会议召开之前,西方的主教们抢先进入会议场后就紧闭大门,他们拒绝了奈斯脱流斯及其支持者的入内,然后在赛瑞利的主持下火速通过了拥护赛瑞利的决定。因此这次会议的结果就可想而知,奈斯脱流斯从此被判为异端,并革除了他作为君士坦丁牧首的职务。但奈斯脱流斯并没有屈服,反而成了奈斯脱流斯流派的创始人,并在东方发展了很多信徒,之后又被东方教会追认为第1任大公长。多个世纪后该教派曾盛行于中国,它就是曾在唐朝传教的著名的景教。
由于君士坦丁堡的天主教政府对奈斯脱流斯教派的迫害没有停止,公教会和奈斯脱流斯派从此分裂,这也使得回教徒从中渔利,从而顺利的征服了叙利亚,也促成了日后的一个强大的回教世界。
奈斯脱流斯反对过度强调耶稣的神性,认为童贞女玛利亚只是生育了耶稣基督的人间的肉体,她只是耶稣的人位的母亲,而不是耶稣神性的母亲,因此他反对将玛利亚神化,他认为基督同时具有神性和人性两种性质(这其实更像是现在新教的基督教)。这就引来了基督受难时有没有感受到痛苦的争论。
圣赛瑞利则认为神子的肉体可以真实的感受到痛苦,他是反对奈斯脱流斯最坚定的代表,这种争论最终以赛瑞利的胜利而告终。但在赛瑞利死后的公元449年,以弗所宗教会议试图进一步扩大这种胜利,即主张耶稣基督只有一个本性~神性,这又与圣赛瑞利的主张有所区别。最终在公元451年的卡勒西顿召开的万国基督教会议上,又否定了耶稣基督只有一个位格的一性论,从而确定了基督的道成肉身的正统教义。在这次的会议上,确立了基督教的正统教义是:耶稣基督同时存在于双重本性之中,即一为人性,一为神性。这项决议得以通过,主要还在于教皇的权力和影响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