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一篇游记,写成如此精彩,我真是服了!看来写作的方法(手法)多样化,行家出手就是不一样!下面,我特摘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追寻李白的诗与远方(作者/孙翔蔚 )
一千多年前,江南小镇泾县的县令汪伦,在一个清风拂面的暮春,漫步于阡陌交通的山野,赏百花斗艳,闻莺声婉转,那层峦叠嶂的群山随云而动,那温婉的青弋江鳞浪随风而起,伴着阳光在跳跃,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
美!醉人!汪伦不禁心头涌起阵阵感慨,若约上三五好友,乘一叶小舟,奏一首清曲,品一盏佳茗,饮一坛杜康,向塘畔浣纱的娇娘抛一个媚眼,与情意相投的挚友吟一首情诗,定会醉在其中不知归路了!
只是如此人间仙境无人来识,大为可惜。
正巧朋友圈传闻:当朝诗仙加驴友李白,正在江南一带探亲访友。汪伦对李白极为敬慕,他还知道李白有嗜酒之好,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之称,遂突发奇想,即书信一封:“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托朋友的朋友递于李白。
李白一看书信,有桃花有美酒,欣然应邀,乘舟逆水而行,一路上景色绝美,赏心悦目。
汪伦携小镇风雅知士为李白接风洗尘,扫榻相迎。
见面后,李白便说:“此番前来,一是游览十里桃花;二是品赏万家酒店……”汪伦闻言,只好带着几分歉意笑着答道:“桃花者,潭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乃店主人姓万也,不是酒店万家……”李白听后,并不以为忤,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
经常玩弄文字的李白,被文字玩弄了一回,也算得其所好。酒酣意浓,两人举樽互敬,“一声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既来之则安之,况且有山水游览,有美酒品尝,有粉丝拥戴。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李白与汪伦踏遍泾县的山水田园,观山川之灵气,发思古之幽情,诗酒唱和,留连忘返。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多日后李白辞行。依依不舍的汪伦送李白至桃花潭乘舟,晨光初耀,烟云如虹。岸上送别的人们泪水涟涟,难舍难分,踏歌践行,那歌一定是这样唱的: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李白再也控制不住他那文人的情怀,绣口一吐,便是一首千古流芳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首情深意切的《赠汪伦》,让世人永远地记住了桃花潭,它是桃花潭水开出的金莲,熠熠生辉,在桃花潭闪烁,这一闪烁就是一千多年。引得历代文人骚客慕名而至,寻访诗仙遗踪,赏桃花潭仙境。
而我们一群人去桃花潭游览,完全是中了唐诗的“毒”。
车行沿江公路上,车窗就成了画框: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群山环抱着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淳朴而和美,山岚间云蒸雾罩,远处的亭台楼阁淹没其中,如海市蜃楼。下了车,一座用泾县特有的“茂林花砖”砌就的门楼古朴典雅,一对门联“十里桃花笑迎客,万家酒店潭留香”让我们展开无限遐想。
拾上两级台阶就迈过门楼,眼前是一片开阔的田园地,一棵棵瘦小的桃树,枝干苍古而清秀,排列在阡陌的道路两旁,初冬的寒风摇拽着它那光秃秃的枝丫;那一大片白的黄的野菊花仍在肆意的开放;垄上的菜地里小白菜翠绿油亮,那缠绕篱笆墙的藤蔓上不经意间就会看见一个两个黄灿灿的大南瓜,让你的内心莫名有了一丝欣喜;池塘里渐渐枯萎的荷叶待听雨声。
一块块收获后的田地宁静而安详,它们在等待一场雪的滋润,把生命的种子藏入自己的怀抱,等待冬去春来,迎来漫山遍野的芬芳。
经过几处鸡犬相闻的农舍,走过一座巍巍耸立的文昌阁宝塔,一座号称“中华第一祠”的翟氏宗祠,放眼望去处处古树成荫,苍松翠竹。田园间建有“春、夏、秋、冬”四座飘逸的长廊,长廊周围碧藤缠绕,廊柱上题有四季轮回、光阴易逝的对联,似一句句禅语意味深长。
田野中有一个巨大的棚屋,里面整齐摆放着一条条龙舟,不由让我们自觉脑补:在那杨柳依依、桃花如霞的季节,清弋江上号声阵阵“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火热场面。
一阵小雨悄悄来袭,我们撑起雨伞。踏过一座雕刻着古朴花纹的石桥,走进正阳古街鹅卵石铺就的小巷,两边墙壁斑驳、青苔爬满石缝。有几处保存完整的古民居群,雕梁画栋,闻名皖南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随处可见;有收拾一新的大厅里陈列着许多古玩字画、老家具、工艺品供游人挑选;有闲散安逸的老人们守着老宅,靠在门口看着我们远到的游人恬静而安详。
小雨在瓦片上汇成晶莹剔透的水滴,嘀嗒、嘀嗒地在鹅卵石的地面上敲出清脆的音符,时光似乎就停滞在那里,停滞在唐诗宋词里,我们就成了戴望舒笔下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在雨巷中缓缓而行,脚下是一千多年前李白与汪伦走过的路……
小巷尽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阁楼,是后人为纪念李白与汪伦两人深厚友谊而建造的“踏歌岸阁”,上层临潭一面设有窗台栏杆,可供游人凭眺潭上风光,下层为半圆形门洞,出了门洞,眼前景致豁然开朗,清凌凌的青弋江从层峦叠嶂中浩浩荡荡奔流而来,在此处蜿蜒回旋,形成一泓潭水,波光滟涟,薄雾蒙蒙。拾阶而下,走到潭边,碧水清澈,像被揉皱的绿绸荡漾起伏,雨落在水面,开出朵朵小花,击起道道涟漪。
潭对岸怪石耸立,古树青藤纷披,悬崖上的怀仙阁,在雨雾中成了淡淡的影子,一幅印染在宣纸上的水墨丹青画卷在眼前舒展延伸……
偶尔有一只小舟飘荡在潭面,那小舟上的船家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晃晃悠悠地摇着桨就从你的视野里慢慢消失,给人极不真实的感觉,仿佛他们是从千年的岁月中穿越而来,那小舟上坐着正是即将辞行的诗人,那岸上隐约传来踏步为拍,宛转悠扬的江南小曲……
桃花潭畔,一个让诗仙李白回望间热泪盈眶的地方,一千多年来,从来就没有十里桃花的踪影,因为一个美好的传说而变得神秘动人,我们就站在这里,体验着故事的意境:萋萋芳草地,碧水桃花潭。白云吻翠岭,醉倒入乡人。
诗与远方就在脚下!
作者:孙翔蔚,安徽省桐城市人,安庆市作协会员,就职于桐城实验中学,作品散见报纸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