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贺新郎2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7-23 05:41 被阅读0次
夜读:贺新郎2

换头三句转写自己和其他人才不被重用的愤懑之情,既与上片歌舞酣醉,不管兴亡、毫无心肝的官僚士大夫作鲜明的对比,又同上片“问中流、击楫何人是”一句相呼应。“余生”句用《后汉书·范滂传》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作者在这里自比范滂。

“更有谁”两句,用姜子牙、傅说两人的事典。相传姜子牙隐居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垂钓,周文王发现他是人材,便用为辅佐之臣,后终于佐武王消灭了商朝。相传傅说在傅岩(今山西平陆)筑墙,殷高宗用为大臣,天下大治。姜、傅两人,在这里代表当代“未遇”、“未起”的人材。

三句意为当今人材多的是,问题在于统治者没有发现、没有起用而已。国势危殆,人材不用,统治阶层凭借什么来抵御强大的元蒙军队。“国事”两句,自问又复自答:只是倚仗“衣带一江”罢了。朝廷不依靠人材,徒然凭借长江天险,甚至还可笑地说是“江神堪恃”。

这里再一次对当权者进行了无情的冷嘲热讽。朝廷重臣颟顸昏聩,像北宋初期“梅妻鹤子”、隐居孤山的林逋那样自命清高的士大夫们又如何。“但掉头、笑指梅花蕊!”问他们救亡之事,他们却顾左右而笑道:“你看,梅花已经含苞待放了!”

作者对这些人深表不满之意,与有澄清天下之志,有姜、傅之才具的爱国志士又是一个对比。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揭露、对比,最后逼出“天下事,可知矣”六字收束全篇,在极端悲愤之中,又发出了无可奈何的浩叹,读之令人扼腕,使人发指。

作者在词中表达了对国事的深刻的危机感,揭示了南宋小朝廷岌岌可危的现状,批判、讽刺了酣歌醉舞的南宋执政者和逃避现实的士大夫。这些揭露和鞭笞,是通过近乎议论散文的笔法,一系列的设问、发问,以及纵、横两个方面的反复对比,一层递进一层、一环扣住一环地表现出来的。

明末张岱《西湖梦寻》康熙刻本王雨谦批语说:“宋室君臣不以精神注燕汴,而注之一湖。”南宋小朝廷的最终覆亡,其主要原因盖在于此。而词人处在宋亡之前,即已逆料到这一历史悲剧的不可避免,可见他在政治上还是很有预见的。

相关文章

  • 贺新郎·书斋夜读

    入夜重开卷。拥台灯、临窗对月,秋风轻翦。伏案千篇人不寐,又见冰轮光满。应笑我、以书相伴。漫解文章须多读,亦自知、学...

  • 辛弃疾的《贺新郎》

    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声韵有如摩擦,笔力冠绝古今,堪称古今《贺新郎》之冠: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南宋·辛弃疾 ...

  • 宋词五

    贺新郎 端午 ...

  • 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蒋捷 《贺新郎》

  • 宋词四

    贺新郎 九日 ...

  • 辛弃疾、陈亮——以词会友之行

    词作:《贺新郎》

  • 夜读书2

    读汪曾祺老爷子的散文每每被其折服,生活百态,柴米油盐皆成文章!夜深了,老爷子的《 做饭》读的正爽,明明晚饭已经吃饱...

  • 夜读·宋词(2)

    “于书无所不读,家储文籍侔秘府”,这是《宋史》对宋初作家钱惟演的概括,爱读书、爱藏书、爱编书、爱写书,近乎痴...

  • 夜读·唐诗(2)

    唐初三、四十年间,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诗风痕迹。士大夫们争相效仿,以绮...

  • 夜读故事(2)

    成为同桌之后,他们两就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同学,两人一起出没在教室,食堂,运动场,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学习。此外,他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贺新郎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ua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