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而无悔
文/石岩磊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03824890d60980d4.jpg)
昨天,有网友说:“看了你写的《不争可寿》,我不能完全赞同里面的观点,因为我们想要过上美好的生活,就得不断地去努力争取,便免不了竞争和争斗,怎么可能不争呢?”我答复道:“争”是个状态,“不争”是种心态,我推崇不争,并非让人消极地回避现实矛盾,凡事无动于衷无关痛痒,一副玩世不恭的纨绔样,而是在宣扬“争而无悔”的理念,叫人始终乐观向上。
这位朋友很快便发来信息:“明白了!”后面还加了两个竖起的大拇指,我也就释然了,但仍沉浸在对他提出疑问的思索中:“不争”说起来简单,可知易行难呀,如何才能做到呢?是提倡道家的“无为”思想,无为而无不为,还是倡导儒家的“中庸”理论,中正平和不偏不倚,似乎都沾点边,但又好像不全是,我的脑海中慢慢浮现出一个成语“顺其自然”,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吧。
道家的“无为”尽显大气之风,是要用无我的境界应对凡尘里的有为,似是我们悬在半空俯瞰广袤无垠的大地,所有的沟沟坎坎化为星星点点的暗斑,没了高低起伏的巨大落差,原本极速奔驰的车马变得如蜗牛般在缓行,闹市里熙熙攘攘的人流也看似是一群群蚂蚁在胡乱奔忙,一切的雄浑伟大都变得渺小猥琐,人们心中就会有种超越和超脱之感。但我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衣食住行中的小问题都需要全力去应对,我们可以不知道联合国秘书长是哪位,但绝不能忘了村长是谁!道家的主张的确显得有些不切实际虚无缥缈。
儒家的“中庸”则侧重实用性,强调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突显积极作为的观念,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然而看似面面俱到的考量,极易令人陷入世故圆滑的囹圄,做事周到滴水不漏即意味着心思缜密,要绞尽脑汁地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与需求,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总感到累与厌倦的原因,许多人逃离正规部门不就是由于倍感压抑窒息,不得不跳出去舒服地透透气吗?看来,儒家的观点也不是十全十美。
大概世上本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真恒理,出世的洒脱离不开凡尘的吃喝拉撒,谁饿了都会甜如蜜,急了也得找厕所,所谓的逍遥自在不过是衣食无忧的小资们指尖上冒起的缕缕轻烟;而入世的实用摆脱不了斤斤计较的苦恼,不算计无以致富,不谋划无以致高,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胆战心惊中,人们才能平步青云不会阴沟翻船,才能日进斗金不会被暗算,所谓的人前显贵不过是拿背后的受罪强撑着。由此说来,顺其自然或许才能相对圆满,遇事不躲处事不慌,始终秉承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想法,方可不耽误事,也不耽于事了。
其实,我跟网友的歧义本身就是一种争,但不是利益之争,不是义气之争,只是心平气和地就事论事,彼此在交流中敞开心扉各抒己见,于切磋间相互砥砺共同提高,我们犹如将道家的“无为”同儒家的“中庸”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争而无悔乐在其中,自然而然地于求同存异间谋求到契合点,取得了最大公约数,神清气爽自不待言了。
2020.2.11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c3bf7bc8cdd41b1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