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观点

作者: 通识智库 | 来源:发表于2016-12-29 16:21 被阅读134次

文 ▏ 黄铭峰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发展至今,从一开始的分离状态,逐渐有走向融合的趋势。各种职业理论流派众多,但以笔者的经验范围来看,起到重要理论支撑作用的,在实际中被运用比较广泛的还是只有少数的几位大师级的人物。在这里,笔者将主要介绍这些大师的重要理论观点,因为这些观点经历过时间的考验,仍然没有过时,至今也在对笔者的咨询工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这些职业规划大师中,对笔者的思想造成重大影响的首推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舒伯生涯发展理论的重要性在于他指出了职业心理学(psychology of occupation)和生涯心理学(psychology of career)之间的差异及如何相互融合问题。

在笔者看来,要解决当下的很多现实问题,必须要有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如果一个人没有发展的眼光,那个人的职业发展也要受到很大的限制。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可以说是职业辅导向生涯辅导转变的标志。也就是说,舒伯很早就天才性地预见到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可能性问题。

所以,与其说职业咨询是帮助个体寻找到适合个性发展的职业,更不如说是通过对人生目标的思考和精确定位,帮助个体去全面地认识自我,赋予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新的意义上的价值认同。

舒伯的职业心理学主要是建立在差异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其理论假设为:一旦个人与职业进行有效的匹配,那么他们将对生活感到十分满意。

舒伯提出,在多样化的职业环境中,任何个体都拥有获得成功和满意感的潜力。他进一步阐述了特质因素理论的观点:人们由于兴趣和能力的差异而从事不同的职业。

如果某个职业所需要的兴趣和能力比较接近个体本身的特质,那么个体从事该职业将会获得更多的满意感。

舒伯的生涯心理学主要是建立在发展心理学基础之上,其基本的理论假设为:生涯发展遵循着实质上是进化而来的人类发展的一般原则。

个体在某一阶段的调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其在后续阶段的调适技能。个体的生涯行为遵循一般模式,个体研究发现这些模式具有规律性和可预见性。

这些模式是心理的、生理的、情境的和社会的许多因素的产物,当这些因素综合司来便组成了个体的生活。

舒伯提出的生涯模式的概念中认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职业任务。例如,青少年时期做出的职业生涯选择只是一个“点”的决策,反映的是个体生命中一个阶段的职业行为。

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涯选择,都是一连串“点”的决策过程,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探索和思考,包括价值观和信念确立的过程。要全面理解个体的职业生涯,就应该观察其整个的生命周期。

生涯模式

而整个生涯的生命周期,综合体现了生涯发展的时间、深度和广度。这也就是说,个人的生涯发展不是一个平面线性发展的历程,而应该是一个立体的、多元化的整体发展过程,是一个从职业、心理、生活、认知、道德、学习、人文素养等多方面全面发展的整体规划过程。

另外,舒伯还提到环境和遗传在职业成熟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应该关注促进职业成熟的环境因素。不可否认,一个人人生的发展,所处的周边环境的影响和人先天智力人格因素的差异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个人的长期发展。

一般情况下,先天的智力和人格因素比较相对比较难以改变,只能靠后天的努力去加以改善。职业生涯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后天主观上的学习去得到改进,所以这种自我规划更主要能体现出个人积极改变自我的意愿和持续努力的方向层面。

职业生涯发展是否能顺利进行下去的难点在于人是否能有效克服环境因素对个人选择的潜在影响,寻求到一条个人发展和环境制约之间最佳的妥协度匹配的可行性方案之路。

这其实是考验一个人的是否能在原则性问题和现实性问题之间寻求一种灵活变通的思维和解决方法,需要的是一个人智慧和信念做引导。

职业彩虹图

所以,舒伯呈现的职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是这两种思想的融合。这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在笔者的咨询经历中,其实也意识到这两个问题必须放在一个层面进行通盘考虑,只有这样,职业和生涯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咨询中,如何让每个来访者能意识到生存与发展这两个问题如何有机协调的重要和迫切性,而不是把眼光老落在生存性问题上,而忽略了发展性的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科学发展观的话题,也就是说人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因为只有当发展的空间变大了,人的生存状态才会不断得到改善。老是考虑生存性的问题,视野就变得狭隘,自然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也会变得十分有限。

对舒伯的理论产生重要影响的还有自我概念理论。舒伯认为,职业自我概念的发展是以儿童对工作中成人的观察和认同为基础的。他明确提出,通过职业活动的方式可以来实现自我概念的观点。

生涯选择者视生涯选择为实现其自我概念的一种方式。在人整个一生中,会碰到一系列不同的生涯发展任务,这些任务细化了人们必须做出特定职业决策。而这些不同特定时间上的职业决策,对一个人未来的人生发展也会起到深远的影响。

对自我概念这样的一个理论,笔者也是十分重视的,而且在笔者看来,这种自我概念不仅仅是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形成,而是贯穿于一个人整个的人生历程。

在职业与人生发展的每个不同阶段,这种自我概念是存在着一个时而模糊、时而清晰的阶段,人也是在这样一个不间断的探索过程中,完成了对自我新的认识、对自我新的整合。如果一旦这种自我探索的过程陷于停滞,这种自我概念发展也将进入到停顿状态。

所以中国有句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自我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也在这种永无止境的自我探索中去发现的。

所以,国外的一些研究者关注自我概念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也就不足为奇。总之,非常权威的研究发现,自我概念在职业偏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观点笔者在本书的后半段也有相关的阐述,这其实是说明一个人如何看待自我、如何认识到自我、如何去实现自我这几个方面的思考探索,造成了对不同职业选择的态度和结果。

笔者之所以要重点介绍舒伯这位比较重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师,是因为在笔者的职业咨询生涯实践中,主要的观点出处都来自于这位职业规划大师的基础理论,大部分的观点都是这些基础理论的延伸。这就是真正的大师,不管如何变化,所有的变化都在他所划定的几个范围框架内运作。

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还有一位重要人物是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教授帕森斯,在他1909年出版的《选择职业》一书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的职业选择理论,也就是特质因素理论,也称为人岗匹配理论。

这个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将人格的特质与职业的特质之间,如何运用已经成熟的职业心理测评工具,找到个人能力兴趣与职业岗位最佳的匹配关系,实现以上两种事实因素的“合理推敲”。

像现在职业咨询中所要用到的各种人格测试(MBTI、16PF、九型人格、DISC、心理投射测验)、职业兴趣测试(霍兰德、职业锚)、职业能力测试(领导力、沟通力、智力、情绪管理、组织协调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胜任力模型、评价中心技术)都是基于这个特质因素理论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壮大的。

特质因素论讲究科学理性,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符合逻辑推理的方法,但这种理论的局限性在于把个人与工作匹配这两方面的因素当成静态不变的状态,但实际上以发展的观点看,这两种因素是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之中的。

早期的特质因素论是仅仅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依据心理测验的结果来预测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缩小个体选择职业的范围,但以现代生涯辅导的发展眼光看,心理测评的运用是着眼于扩展个体生涯选择的范围,而不是缩小这个范围。

就笔者对特质因素理论局限性的认识,觉得主要原因是受时代发展的局限,人们对职业的发展的意识还未上升到生涯发展的意识层面。

如果用发展的视角看当今的各种复杂的职业问题,确实是要用动态综合的眼光来分析各种职场中的变化因素,才能找到比较可行性方案和途径。

在职业选择的定位上,特质因素理论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可以帮助个体精确定位职业目标,不至于浪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去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但在生涯定位的方向上,咨询师确实是要用开放的眼光,为个体提供更多的发展性思路和可能性,只有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高度协调平衡统一,才能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职业发展方向。

上个世纪初,自从心理学从哲学范畴中独立出来,心理学的理论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

而到了20世纪60~7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则是继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之后的第三股势力。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在理论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也比较广泛。

心理咨询技术如何在职业辅导中去加以应用,人本心理学家罗杰斯给笔者提供了启发性的思路,至今仍然影响着笔者的咨询观念。

罗杰斯

1942年罗杰斯的名著《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的出版,标志着心理辅导史上一个新的流派的兴起。在该书中罗杰斯明确地向“指导者为中心”的咨询传统挑战,提出了“咨询者为中心”的观点,这为职业咨询从“指导者为中心”向“当事人为中心”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就是说职业咨询师开始从一个指导者的角色开始向辅导者角色的方向转变,从一个咨询强势主导型的地位向启发辅导型的地位转变。强调每个人都有自我发现的潜能和自我选择的能力,咨询师应当充分给予每个当事人自我认识的机会,尊重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权利,赋予他们自我成长的责任。

1951年,罗杰斯的《当事人为中心》出版,为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笔者在咨询实践中,觉得人本咨询尊重每个来访者的心理感受,咨询师比较容易被来访者接纳的,容易拉近和来访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这种不做任何价值预判的方法,相信来访者有能力和潜力认识自我,能有效调动来访者自我探索的好奇心,更愿意把内心的需求完整地表达出来。

人本咨询的不足之处是过于追求咨访关系和和谐融洽,把咨询师的地位放在从属的地位,过于追求来访者的自我探索和思考,这样咨询师的主观经验并未给到来访者有效的补充。

所以,笔者觉得咨询师在咨访关系的建立初期,人本咨询能体现出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关注和尊重,这是咨询成功的基础。但在后期的咨询关系深入中,还需要增加咨询师个人成长的经验,运用认知疗法的技术,帮助来访者对自我探索有一个继续深入的过程,以达到咨询师的启发辅导和来访者自我积极探索两者之间的最佳平衡。

谈到认知疗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阿伦.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以及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内在价值观、思维观念、情绪应对模式、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疗法这种改变人的认识观念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由自我说出你自己的观点,并依照这种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推理,最后引出矛盾和谬误,从而使自我认识到先前思想不合理的地方,并由自我加以改变。

维持根斯坦

20世纪,另一名哲学家维持根斯坦(L·Wittgnehstein)提出了语言分析哲学,目的就是要改变当时哲学领域中语词不清,概念混乱的局面。实际上,这是一种更为严密的揭示并纠正错误思想的方法。这种语言学意义上的认知分析和辨识观念,同样对心理咨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和人本咨询的不足一样,认知治疗也有自己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在于咨询师本人的价值观、思维观念和行为习惯本身也存在着某种局限性,而且当咨询师在认知层面上介入来访者个人的价值思维体系中,某种程度上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来访者个人的选择。

这其实是对咨询师的一个重大挑战,也就是说作为咨询师本人,如何能确保所提出的各种价值观、思维观念、行为规范不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而是依据普遍的社会伦理价值观、道德底线、文化心理因素、对行业与专业的高度理解等原则来为来访者提供切实可靠的建议,这些影响因素都取决于每个咨询师的行业自律和文化自觉,更是咨询师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所以,以笔者当下对职业咨询的理解,整个咨询过程其实是咨询师和来访者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互助过程,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分析不同选择的各种利弊得失,提供更全面的可行性方案。而作为职业生涯的主角还是每个来访者本人,自己做出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舒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生涯发展理论,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提供了开拓性的新观念和新理论。但由于受到那个时代学科发展的制约,舒伯并未提出更具体如何发展的建议。

而兴起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STS——多学科交叉,是一个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学科领域,主要讨论的是如何将现代的科学技术更好地运用在人的社会发展实践中,帮助人去提升自我的发展潜力。这就为生涯发展提供了比较完善成熟的理论依据,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这个领域中,美国学者罗伊提出了一个观点:多学科方法适用于任务为导向的工作。交叉学科方法是一种持续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和学习模式,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学习者需要运用多个领域的学科研究、概念、资料和手段。

这个观点其实说明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像一个人的发展是整体多元的一样,人的学习也应该是一个整体多元的交叉学习过程。这种多元化的交叉学习,不仅仅体现在科学技术等知识性领域,更多的开始向人文社科领域方向融合的趋势。

因为这个时代开始意识到,当技能性知识对人的发展所造成的思维局限,只能靠从人文社科领域的思想上去寻求一种突破,才能真正打通科学技术和人文教育之间的界限,使两者都得到同步的发展。这种多学科交叉学习方法完全符合人本性、开放性、层次性和时代性的特征,是一个人走向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辅导和探索实践,必须遵循以上各学科的理论指导,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理性的分析选择,来达成提升自我的目的。

用发展的眼光帮助来访者明确职业和人生目标定位(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途径(舒伯的职业发展理论)——科学地运用职业心理测评工具(帕森斯的特质因素、人岗匹配理论)——以当事人为中心(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理性地改变情绪、思维和观念(认知疗法)——自我成长和自我概念的确立完善(多学科交叉学习),笔者基本上就是沿着这条思路帮助每个来访者构建职业生涯发展之路。

如果你觉得不错或者有用,希望大家能在文章最下面点个喜欢!

码字不易,欢迎大家关注下作者,欢迎打赏~~

相关文章

  •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观点

    文 ▏ 黄铭峰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发展至今,从一开始的分离状态,逐渐有走向融合的趋势。各种职业理论流派众多,但以笔...

  •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总结

    今天重新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内容,感觉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现总结如下: 一、生涯定义 ...

  • 2019-02-22

    职业生涯规划测试(CPT) 一、CPT理论背景 CPT主要评估个体职业心理素质并提供职业发展建议。生涯规划对于个体...

  • 我的规划

    基于Myers-Briggs的人格理论——强调职业与性格的吻合理论的职业生涯规划 MBTI人格理论 心理类型理论的...

  • DISC职业生涯分享笔记

    何为职业生涯规划? 在1908年美国有人提出职业生涯规划想法 理论一:特质因素论,特点:把每个人分为不同类别,根据...

  •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师

    新精英职业生涯规划师定义:通过系统的学习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工具模型,使用方法,找到遇到职业困惑的原因,并通过学习...

  • 雪莉小分队—第十七次作业—选择-20170321

    I:借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人的职业生涯分为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内职业生涯指的是人的兴趣,禀赋,动机,有连续,绵...

  • 学习生涯有关的书籍和电影

    生涯理论: 《生涯咨询与辅导》 《生涯发展理论》 《我的生涯手册》 《大学生生涯规划自主与自助手册》 职业认知数据...

  • 选对行业,当一只站在风口的猪吧!

    01 我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跟大学生讲职业定位,讲完规划理论之后,我请到一位学生回答自己的理想职业是什么? 学生...

  • 《生涯规划师》 培训课程网课招生简章

    什么是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常常被理解为“职业生涯规划”, 这是不妥的,生涯规划不仅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还包括解决人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观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kp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