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在家庭和学校之间,父母双方之间,都可能产生公开的讨论和分歧,或者各自在内心有评判或纠结,是谁的责任造成的?
这时,我们应该先去倾听孩子的声音,照见自己在其中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也应该给予坦诚的反馈,讨论今后的调整方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86245/327b101de0bbce39.jpg)
反思前几日自己因孩子状态产生的焦虑、归因、决定等一系列内心活动,我明显否定了过去孩子爸爸对他的教养方式,单方面做了今后的考虑。但我也知道过去他陪孩子的时间多,孩子对他是又爱又惧,这会儿我对孩子会怎么想有了不确定。
儿子因模拟月考成绩掉落陷入沮丧和焦躁,在并没有昨天那么长时间的情绪反应之后,叫我骂他,不要安慰他。趁机跟他做了沟通:相比爸爸陪你,妈妈陪你是不是让你钻了空子,你这个时候希望爸爸那样对你严厉,因为你想有更好成绩、又管不住自己?他点头说是,说在学校老师对他更严了,在家希望我也更严地管他。
虽然我感觉有委曲,联想起儿子犯了错、没考好,第一反应就是别告诉爸爸、怎么我考得好时老师不发给家长看,等等,而他爸盯着他时,他也并没有明显进步。我觉得孩子他爸情绪化的管理造成了孩子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稳定性,留下一堆问题让我处理,却不是一日之功可成的。现在问题的责任倒成了我的了。
但是,必须从孩子的话中反思、照见自己,“温柔而坚定”中的坚定是否有不足,过多担心孩子情绪波动,而没有信任他潜在的抗挫折成长力量?而这种力量可能部分就是来自与父亲的对抗?
孩子在这个时候,从过去害怕、躲避父亲到念及父亲严厉的好处,是好事,说明他真正有了警醒。我也不禁高声提醒他,我曾经发现你QQ上各种分心的事,也对你严过,你那时立刻就反,而爸爸反倒又充起了老好人,你情绪一坏,动不动坐到阳台上,你叫妈妈怎么做?!
儿子这时很清楚地表达,如果我烦你、顶你,你就骂回我,甚至叫我等爸爸回来,学着点他怎么骂。我生气地说:“我又不是不会骂,我有我的骂,干嘛要学他?”儿子还真有了更轻松的反应:“好好好,就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