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樊登读书APP上听到了一本有尹建莉老师写的一本书。名字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老师是亲子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家庭教育领域标志性人物。曾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现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及写作。她在文中直接对话几个家长关心的问题比如:孩子写作业要陪吗?针对这个普遍的问题,尹老师指出:陪是不对的,她举了一个女儿小时候的事例,女儿上一年级,她为了培养女儿的学习习惯,就和女儿商量,让其自己做作业,有一天,临上床睡觉了,女儿发现自己的作业忘做了,她爸爸就吆喝她女儿做作业,可是,她女儿很不情愿,所以,尹老师就说:“宝贝儿你不做可以的,明天早上我早点叫你起床做”她女儿说:“不行”尹老师接着说:“那咱不做也行”。她闺女因为是一年级知道不做作业,后果可能是要受到老师批评的,这不行。所以,就立即起床开始做作业了。尹老师举的例子很普遍,但事实中,好多孩子是不会像她的女儿那么考虑的。孩子会想,不写作业没事儿,老师也许不会检查到我的作业,针对孩子的侥幸心理。我建议家长也不要着急,私底下给老师沟通一下,让老师第二天一定亲自检查自己孩子的作业就是了。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陪孩子写作业的目的是不陪,让孩子学会承担他造成的后果,这也是一种教育。
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辅导孩子写作业,往往让家长到抓狂地步 ,作为家长我深有体会。当你辅导孩子写作业,遇到你讲了N遍,他(她)还是一脸懵圈儿的时候,我们做家长情绪就会激动,起高腔,大声指责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这种方法都不可取,因为你的这种行为,伤害了孩子,也让你自己很痛苦。尹建莉老师说:“好方法都不痛苦”,这种痛苦不仅是父母自己的,也会传递给孩子,孩子也会觉得痛苦。如果整个家庭都处在这种方法错位的痛苦中,自然无法构建出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角色非常关键。好的家长不应该是发号施令的人,而应当和孩子共同成长,做孩子的榜样。是啊 ,好的家长不应该发号施令,特别是辅导孩子做作业上,家长转变态度,站在和孩子同等地位上,两个人共同去经历 ,共同去“探险”,共同去面对孩子作业中的难题,共同成长,说不定孩子会越来越喜欢他的弱势科目 ,家长也不会陷入崩溃痛苦的深渊。
尹建莉老师谈到对待孩子的态度问题上,她提出了三点建议:信任,自由,爱。尹老师说,对待孩子,信任是第一位的。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美好的,建议家长要做的是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信任孩子。家长的干预不需要太多,只要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指导即可,不能总是事无巨细地横加干涉。这让我深有体会,小时候因为害怕黑夜,晚上一个人在家,用纸就不停在煤油灯上燃烧,(那时候没有电)这样屋子里就亮了许多,结果,不小心把父母结婚三十多年的毯子点着了,我害怕极了,可母亲回来后,一句也没骂我,只是把火弄灭了,就哄我睡下了。直到今天还记得这事儿,我很感激母亲,她也许不懂得什么是信任,但她却让我感受到了“宽容”,感受到了“爱”。这样的教育,让我成为人母后,也潜移默化或多或少运用在了女儿身上。对于尹老师所说的“自由”,她建议倾听孩子的想法,多沟通、多协调,达成亲子双方的和谐。尹老师说的第三点是爱,她说爱是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元素,也是家长应当对待孩子的最重要的态度。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爱要表现出来,也要说出口来,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爱是纯粹的,爱是美好的。其实不存在“溺爱”,因为溺爱不只是更多的爱这么简单,溺爱不是真正的爱,只是家长控制孩子的欲望。有的家长说,我没有溺爱孩子,我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教育孩子的,尹老师指出,棍棒底下是不会出孝子的。她举了一个从小在父母棍棒底下长大的孩子,长大后放弃自己的一切生活照顾父母的例子,她说:“表面上看,棍棒底下出来的孩子会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照顾父母,父母临终时会痛哭流涕,但是这种亲子关系是不健康的,也会带来子女本身的心理问题。”“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说法,既没有依据,也没有道理。随意打骂子女,带来的是亲子关系的畸形,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童年时受到父母体罚的孩子,长大后会形成一种对父母的畸形虐恋,无法获得正常的家庭生活。也许尹老师说的只是个例,但“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做法真的不可取。
在这本书中尹老师教给了妈妈(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比如,和孩子打交道,首先要做到的是多动脑筋,不能一根筋、认死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先别着急,停下来想一想,思考问题的成因、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停下来想一想”的习惯可以帮助家长稳定情绪、避免对孩子发火、做出冲动的举动。其次,要学会合理地对孩子妥协。她指出对孩子妥协,意味着去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在合理的空间里赋予孩子权力,让孩子做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给予适当的指引即可,不必一切替孩子做决定。因为妥协是一门艺术。家长要摈弃“唯我独尊”的想法,平等地和孩子交流,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时候孩子会给你意料之外的精彩答案。
针对孩子上不上补习班的问题,一些家长认为别人的孩子上了一个又一个补习班,作为家长往往会觉得惊慌失措,生怕自己的孩子掉队,所以也让自己的孩子去上补习班。这已经成了一种社会惯性。实际上很多补习班之间的功能是互相重叠的,没有必要上太多类似的补习班。尹老师建议:补习班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孩子也是人,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作为家长,要合理分配孩子的时间,给孩子留下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这本书里,尹老师指出亲子教育当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其实都是大事。每一件事都关乎孩子的未来,关乎一个人的成长,马虎不得。其次,教育的高深理念和宏大理想,无论多么精彩、多么精妙,最终都需要落到实处,落实在细节之中。优秀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关注细节,把理想、理念落地的教育模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纠正孩子的小毛病,为孩子的未来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听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让我感到做好家长不容易,好家长不是天生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才能培养出好的孩子,才能帮助孩子遇上更好的自己!
【菊然一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听后感 【菊然一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听后感 【菊然一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听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