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容赫月
高考结束,没发挥好的也别纠结,因为没用啊。不过从现在开始到到分数出来的这些天,先准备好你的耳朵吧!考场之后,总是几多欢喜几多愁。于是就像过年走亲戚似的一轮新的问候就要开始了。
如果你是刚刚结束高考的小朋友,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两句话就左右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是已经跨过高考的朋友,也听过类似的话甚至是被打击过,那么看完这篇文之后就放下吧;如果你是曾经说过这些话的人,那么看完这篇文后就改改吧!毕竟与人于己都无益处。
看完答案觉得考的好的、分也估得还不错的,大家听了就会说,孩子一看就知道很聪明。如果问了以后一听情况不太妙,就会立马上前安慰道:“还是普通的人多,真正成才的又能有几个。告诉孩子不要伤心,那XX家的孩子当初都上的那么好的大学,现在不是给人打工的吗!”(此处我想说,保洁是打工的,总经理也是给人打工的。)
大概是听的这种话多了吧,好像大家就会觉得读大学真的是一件耗时花钱没有用的事儿。
记得我的同学曾经跟我说过,你看,就咱们省的考生这么多,但是能真正考上985、211的又有几个呢?还不是普通的人多。所以我们就心安理得的做普通人中的那一个。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实在是人太多了,处在每个地区享受的资源不同。高考,就如同老师说的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没有可以加分的项,只能凭自己的分数说话,想要考个好的大学没有600+基本就没戏。
但是能够考到600+的人占少数,我们就觉得除非天赋异禀,要不就是鸿运当头,否则剩下的就是普通人。考上2本,基本上认定是死刑了。从此好像堕落了,也可以理解:无法改变环境于是就去适应环境了呗!然后还会一边安慰着自己,其实没什么,哪怕当初考上的时1本又怎样,我们还是给人打工的。
然后就会来个早知道:早知道读了书也不是一定能找上工作有出息,那我们还不如一早就不读书,出去学个一技之长,那么从高中到大学这7年的时间也该有一本好的手艺了吧?你看那谁,早早的就不读书了,人家不混的也挺好的嘛!
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文盲理论!我们都只是揪着个例不放手,我们好像就指着那活了。
但是很奇怪,我们大多数人在劝慰别人的时候就会把这个文盲理论拖出来,但是一到自己孩子的身上是,还是会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要不然没有出路。真是变脸比翻书还快……(比喻不太恰当,当时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家老妈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我记得当有人问我在哪个学校读书的时候,我妈便会告诉人家。你说你跟人家说完我在哪个大学读书不就完了吗?不,还会在后面加一句:这年头大学生这么的多,咱这又不是什么好的大学,念出来估计也找不上啥好工作。
我不否认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能就一棒子打死呀!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特别的火大,不过还有更火大的:听的人会很同情我妈妈似的说一句“是了,现在呀如果不是考上人家特殊好的的确是不行。”
我是没有上一个好的大学,这就是我身上的烙印了,还去不掉了?或者说我就得认命,然后不再努力,还美其名曰我们只是大多数人中的一个,自己还觉得默默无闻也挺不赖的。
自己没有上一个好的大学才是你应该更努力的原因,而不是你自我放弃的借口。哪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说的就是这个吧。
得不到的,好就是好,得到的不对心思就一直努力,直到得到最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