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风云巨鹿之双方兵力对比

作者: 静夜钟声 | 来源:发表于2018-04-02 21:10 被阅读0次

秦二世三年十一月(前207年),巨鹿战场。

宋义的战术,使章邯对楚军放松了戒备。这时候我们反过头来看宋义,他在安阳的举动,似乎是有意而为。如果这种论断成立,那么宋义就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将才。

章邯擅长夜袭。而夜袭这种战术尤为重要的,就是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宋义给他营造的正是这么一个机会。给他的是一个楚军疏于防范的假象。这种假象的建立,是麻痹敌人的一种方略,目的是利用敌方的麻痹,来达成自己的战略部署:施展奇袭或者利用对方的奇袭展开有目的,有准备的反击。

但可惜的是章邯没有发动袭击。宋义已亡。

章邯和宋义之间的对决没有展开,便宣告结束,从历史上来讲多少有点遗憾。我们也因此无法确切知道,宋义当时的想法究竟如何?他是在施展谋略,以求突然一击?还是确如上文所说,心中恐惧,刻意躲避?

但无论如何,宋义都为项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秦军对楚军在戒备上的放松。

这其实是巨鹿之战的第一个拐点。是项羽取胜的第一条因素。

第二条因素则是黄河天险。在战争未起之前,这其实是双方都赖以依仗的条件。同时也是双方的一个软肋。项羽很好的利用了黄河天险,让黄河成了他取胜的一个关键。而章邯则过多的迷信黄河,最终被项羽打开缺口,成了他的一个噩梦。

战争中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优势。优劣的转换其实往往就是一念之间。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统帅,如何进行优劣的转化,让不利的因素向利于自己的方面发展是个艺术,更是一个技术。

项羽在战争中是个天才,深通这么面的艺术,虽然政治上他远不如刘邦。

分析完巨鹿之战的两个前决条件,我们不妨看看双方的作战过程。

先看双方的作战序列:

秦  军:

统  帅    少  府      章  邯

副统帅    裨  将      王  离

将  领    长  史      司马欣

          都  尉      董  翳

                      苏  角

                      涉  间

总兵力    25万——30万人

楚  军:

统  帅    上将军      项  羽

将  领    末  将      范  增

          司  马      桓  楚

          当阳君      英  布

          蒲将军      待  考

总兵力    约10万人

赵  军:

统  帅    赵  王      赵  歇

将  领    丞  相      张  耳

          大将军      陈  余

                      张  黡

                      陈  泽

总兵力    数万人

其他外围救赵部队:

齐  国:脱离田荣束缚的田都 

齐王建之孙田安

燕  国:臧荼

魏  国:统帅不详

总兵力:数万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够很清晰的看出双方,从兵力部署上好像没有多大差距。其实不然,为什么呢?

一:秦国是新胜之军。携新胜之态势面对仓促组织的援赵军,双方在心理的比对上有很大的差距。一场战争的胜利有很多时候往往是双方心理的变化,导致的结果。这种因素在战争中的制约作用,我们叫做“士气”。在中国古代战争里,由“士气”决定一场战争胜利与否的例子,举不胜举。后面的垓下之战心理的转换,就是导致项羽彼役兵败的一个因素,我们以后再说。

二:秦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军队组建结构合理。而援赵军则组织散乱,没有统一的指挥。各部队之间更是心怀鬼胎,各有各的小算盘。以这样的部队去对抗秦军,无疑以卵击石。双方这种对阵的态势,和秦统前战国时期的兵乱有些相像。作为秦军来讲,打这种临时结合在一起的多国部队,他们多少有点心得。

三:相对于楚军来讲,秦军的后勤补给较好,建立了直达棘原到巨鹿的运粮甬道。

从以上分析看,援赵军取胜的可能性接近于零。来援的部队虽然很多,但真正能够供项羽调度的还是他握在手里的项氏王牌。

项羽深知这一点,但这支部队该怎样去用?士气方面的不足该怎样激发?兵力方面的不足又该怎样解决?

这些问题,作为现代战争来讲,解决起来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但项羽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蓝本。是什么呢?我们回头再说。

相关文章

  • 七、风云巨鹿之双方兵力对比

    秦二世三年十一月(前207年),巨鹿战场。 宋义的战术,使章邯对楚军放松了戒备。这时候我们反过头来看宋义,他在安阳...

  • 七、风云巨鹿之被误读的陈余

    现在我们再看看双方战前的部署。 章邯率领秦军主力坐镇棘原。前锋部队的统帅则是王翦的孙子王离,这人一向谨慎,富有谋略...

  • 为什么项羽仅仅凭借一个巨鹿之战,就能让天下诸侯服气?

    项羽巨鹿之战能让天下诸侯服气,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巨鹿之战时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二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表现出的英勇善...

  •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全国总兵力:前秦全国总兵力100万左右,东晋当时全国总兵力20万左右。淝水之战双方为战争而动员起来的...

  • 绝望何尝不是希望的伪装

    没有改变的动力,那是因为还有退路。 西楚霸王项羽的成名之战——“巨鹿之战”,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以少量兵力打败了秦...

  • 三枚铜板

    1937年8日13日,凇沪会战拉开序幕,短短三个月内,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约一百万,双方伤亡约四十万人。这一惨烈之仗...

  • 西楚霸王竟跟不上历史的潮流

    项羽,幼时不肯竟学,后见始皇曰:“彼可取而代之”。巨鹿之战以五万兵力打败秦军40万大军,以少胜多,得以一战成名。后...

  • 楚汉时期,有人比项羽更委屈

    项羽攻伐之功冠绝古今,战功卓越,为兵家四势之一兵形势的代表。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五万兵力大破秦军四十万,逼降章邯...

  • 【历史】《清朝三百年 风起辽东》(39)

    七.黑云摧城 3.天时 在各种有关萨尔浒之战的文章中,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双方兵力、将领等因素,这是正常的,但很容易...

  • 《八佰》观后感

    《八佰》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需要不断的努力发展。 首先普及一下彼时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 侵华日军方面-海军陆战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风云巨鹿之双方兵力对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ff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