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云:“其泉洁白,其人坚劲,寡有疥瘙,终无酲”。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用搅浊水则清,人服之下隔、疏痰、止吐”。《本草纲目》也记载:“阿井泉,其味甘平、无毒,主治下隔疏痰止吐”。用古阿井水煮胶,易除杂质,且能增加疗效。因此,当地所产阿胶,为历史上正宗阿胶,素有“贡胶”、“真胶”之美誉。
北魏时期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对东阿井的描述是,“其巨如轮,深六七丈”。关于水质,北宋时期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到,“清而重,性趋下”。对阿井水系与阿胶的关系,历代医家殚精竭虑,试图寻找到最有说服力的答案。李时珍以为东阿之水“乃济水所注,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因为“盖济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但是他只回答了部分问题却没有回答为什么用东阿之水熬制的阿胶有极强的滋补作用?并可以因为“久服”而“轻身益气”?
直到清代嘉定年间,一代杏林宗师福建长乐人陈修园解开了这个谜底。陈修园的结论是,东阿之水是“济水之伏流,伏见不常,泉虽流而不上泛,犹如伏脉中之静而沉者,过此则其水皆上泛为川,且与他水乱而不纯矣。故阿水较其旁重之一二不等”。东阿之水的这种品质,在陈修园看来,与“人之血脉,宜伏而不宜见,宜沉而不宜浮,以之制胶,正与血脉相宜也。”
中医重视"治未病"而阿胶最能体现中医"治未病"的养生理念。《黄帝内经》有句名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如果"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尤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传统医学的真正作用不是机械地对疾病进行治疗,而是像一位老师,告诉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改掉导致我们身体衰弱的坏习惯,如何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引导我们顺应自然而生活。阿胶的本性是养生,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伍组方。比如《神农本草经》中列出的上品,不是生了病才吃的,而是具有补养和"治未病"作用的一些补药。《神农本草经》称阿胶"久服轻身益气",就说明阿胶是养生的物品,不但可以日常服用,而且"久服"可防病、保持身体健康、强壮,延年益寿。
一首流传至今的白朴的元曲"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形象说明了阿胶在老百姓心中的养生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