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大学校训

作者: 背后国文 | 来源:发表于2018-05-17 11:13 被阅读314次

    什么是大学?大学在古代是指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体,叫太学,如稷下学宫、国子监、四大书院等;现在是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

    大学是教书育人,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以纯知识为对象的学术研究机构。现代大学将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将增扩人类的知识和培养科学工作者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推崇“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它是具有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

    每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特点都可以在其独特的校训上体现出来,校训可以说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什么是校训?校训是每一所学校的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

    中国有大学以来,首先要求大学培养的学生是有高尚品格的,有教养的人,而不是仅仅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这个要求是指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净化学生的心灵、修养学生的品行、锻炼学生对事物进行批判的能力。因此可以说,中国教育自始至终都把品德教育放在教学的首位,但现在的中国从小学到大学,却没有一个老师好好教你品德课。是大学忘记了它的使命?还是大学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先从区域上来对一些大学的校训罗列一下: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南京师范大学:正德厚生,笃学敏行

    江苏师范大学:崇德厚学、励志敏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明德格物 立己达人

    东南大学:止于至善

    南京农业大学:诚 朴 勤 仁

    扬州大学:坚苦自立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华东师范大学:求实创造,为人师表

    同济大学:同舟共济

    上海大学: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华东理工大学:勤奋求实,励志明德

    上海师范大学:厚德 博学 求是 笃行

    上海外国语大学:格高志远 学贯中外

    东华大学:崇德博学,砺志尚实。

    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暂)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北京理工大学:德以明理,学以精工

    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首都师范大学:为学为师、求实求新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北京化工大学:宏德博学 化育天工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天津大学:实事求是

    天津师范大学:勤奋严谨,自树树人

    河北师范大学:怀天下,求真知

    河北大学:实事求是 笃学诚行

    山西大学:中西汇通 求真至善 登崇俊良 自强报国

    山西师范大学:团结 创造 求实 奋进

    内蒙古大学:求真务实

    大连外国语大学:崇德尚文 兼收并蓄

    大连理工大学:求实 创新 进取 团结

    辽宁师范大学:厚德博学、为人师表

    吉林大学: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

    东北师范大学:勤奋创新、为人师表

    黑龙江大学:博学慎思 参天尽物

    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哈尔滨师范大学:敦品励学,弘毅致远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浙江师范大学:砺学砺行,维实维新

    杭州师范大学:勤慎诚恕 博雅精进

    宁波大学:实事求是 经世致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安徽师范大学:厚德 重教 博学 笃行

    安徽大学:至诚至坚、博学笃行

    福建师范大学:知明行笃·立诚致广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福州大学:明德至诚·博学远志

    江西师范大学:静思笃行、持中秉正

    南昌大学: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山东大学: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山东师范大学:弘德明志 博学笃行

    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河南大学: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

    郑州大学:明时风,达治体,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厉奋进,竭忠尽智,扶危邦,振贫民

    河南师范大学: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华中科技大学:明德 厚学 求是 创新

    华中师范大学:求实创新、立德树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

    华中农业大学:勤读力耕,立己达人

    湖南大学: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中南大学: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湘潭大学:博学笃行 盛德日新

    湖南师范大学:仁爱精勤

    中山大学: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华南师范大学: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

    华南理工大学: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暨南大学:忠信笃敬

    广西师范大学: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广西大学:勤恳朴诚,厚学致新

    西南大学:含弘光大 继往开来

    重庆大学: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

    西南政法大学:博学笃行,厚德重法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四川师范大学:重德 博学 务实 尚美

    贵州大学:明德至善,博学笃行

    贵州师范大学:慎思笃行,博学致新

    云南大学:自尊 致知 正义 力行

    西北大学:公诚勤朴

    西安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陕西师范大学:厚德、积学、励志、敦行

    陕西外国语大学:爱国、勤奋、博学、创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诚 朴 勇 毅

    西北工业大学:公诚勇毅

    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

    西北师范大学:知术欲圆,行旨须直

    台湾大学:敦品、励学、爱国、爱人

    台湾师范大学:诚正勤朴

    台湾交通大学:知新致远,崇实笃行

    台湾中央大学:诚朴

    台湾成功大学:穷理致知

    辅仁大学:圣美善真

    香港大学:明德格物

    香港中文大学:博文约礼

    香港科技大学:求进,求新,创未来

    香港城市大学:敬业乐群

    以上基本涵盖了中国所有知名大学的独特校训,从上不难看出,作为大学首要要求的“德”出现二十五次,有“厚德”、“明德”、“弘德”、“立德”等。其次是“学”出现三十七次,主要以“博学”为主,可能是现代教育更注重学习吧!再者是“行”出现二十六次,可见大学在修德、博学的基础上,还更注重实践。

    其它如“求”出现二十六次,求是什么?求就是探索,探索就是发现未知。大学生进入大学无论是面对知识,还是面对人生,都要一步步去学习,去实践,去探索。求是学生的主题,也是大学学校本身的主题。一所大学如果没有了上下求索的精神,还谈什么办学精神呢?

    “实”出现二十一次,实可以作动词用,有实践、实行的意思;还可以作形容词用,有真实、诚实的意思,也可作名词用,有实际、事实的意思,无论是求实,还是务实,还是实事求是,都是想探求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这不正是每一所大学最基本的要求吗?

    “新”出现十九次,大学是求新、创新的地方,创新不只包括“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创新”,还包括“学术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文化创新”和“科学创新”。大学应当崇尚创新,提倡创新,鼓励创新,大学没有创新还能叫大学吗?

    “诚”和“勤”出现十三次,诚就是真诚,就是真心,真心教,真心学,培养真诚的心,探求真实的果。勤亦如此,勤就是劳,就是尽力地劳。老师勤,硕果累累,桃李天下;学生勤,博闻广记,满腹才学。这都是大学校园老师和学生不可或缺的东西。

    “志”和“朴”出现十次,志是志向,是立志,没有人生理想,怎么会有前进动力?读书人最不能缺的就是志。朴是朴实,是诚实,是朴素,是质朴,是本性,就是保持原始最纯真的本质。大学是受教育的地方,如何经过教育之后依然能保持最纯真的“朴”,要看学生的修为,要看学校的引导。读书人最不能缺的是志,那么人最不能被改变的就是朴。

    “知”和“思”出现八次,知是知识,也是明智,还是主动去了解懂得。知识靠求学,明智靠参悟,懂得靠勤劳,它是每一个大学生不可回避的东西。思是思考,是思想,是想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做到不迷惘,不危殆,要学而思,思而学。大学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也离不开思。

    “善”和“强”出现七次,善是好,是友爱,也是人们追求道德的最高境界——至善。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就是想让他们择善固执,止于至善。善可以说是每一个人应孜孜不倦持之以恒所追求的精神内容。强是胜,就是使自己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这是学校的职责,也是学生的自我要求。大学的教育不就是想让来受教育的人更胜人一筹吗?

    “爱”、“真”、“进”出现六次,爱是给人和事真诚的情感,心中没有爱,谈什么都是扯淡。真是真诚,也是真理,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大学不就是让人上下求索追求真理的地方吗?进是进步,是进取,人生一切的努力不就是进步和进取吗?

    “远”、“正”、“物”出现五次,远是理想,是目标,致远是致力于远大理想,大学就是开阔你的眼界,让你看得更远,让你对未来有憧憬。正是正直,是正义,不偏邪,那么是谁能给指明灯?大学可以。物是本质,是规律,是义理,大学给提供了探索和发现之路。

    “公”和“理”出现三次,公是公正,是公平,是公开,这是人类普遍所向往,也是每个大学生和大学所致力达到的。理是道理,是义理,格物要穷理,大学老师和学生的使命不都在穷那个理吗?

    “仁”出现二次,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仁,“至圣先师”孔子一生教育的重点也是仁,然则仁在今天大学校训中的落寞身影让人不得不感觉有些凄凉。

    “礼”和“义”出现一次,礼是中国文化的先驱,是中华文化的开始。义是中国道德文化的总括,是行天下大道的基本规范,但如今形单影只,是传承的脱节,抑或是发展的扬弃?难道不能再拾起来,端端正正地挂在每个大学生的心头?

    再如“止于至善”,该词原出现于出自《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是指大人之学,即培养人格完美,能修己治人的学问,是针对“小学”而言的,“小学”即礼、乐、射、御、书、数,称六艺,而“大学”是修身之学,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之学,属于“道”的层面。它不是指现在的大学。但我们看看有多少家大学沿用了“止于至善”这个校训,其中有很多的职业技术学院。当然不是说职业技术学院不能用,而是他们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这个校训的意义,是不是能够真正按校训的要求做到。我想在这些学校中,不免有望文生义,附庸风雅的嫌疑。

    虽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字也博大精深,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精神不是用一段话或几个字就可足以表现出来,但通过对上面这些校训的解读,多少还是可以反映出学校的特点来。

    有些大学还没有校训的话,不如直接选出现频率最高的四个字来作为校训,那就是“博学、厚德、求实、笃行”,如果有人怀疑的话,试问哪一所大学的精神能离开这四个字?上海师范大学就很讨巧,直接用了前面八个字作为校训,不过,倒也实在得很。

    大学本来是正能量的地方,让人神往和敬仰,但现在越来越多负面的东西直接影响了大学的声誉,让人不禁扼腕。但无论怎样,大学有我们最专业的老师,有我们最纯真的学生,或人才、技术、产品、服务培养,或学术研究,或科学创新,在社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不能变味,不能忘记其使命要求,我想校训不是应景的鲜花,而是实实在在的要求和规范。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训就是学校的规矩,怎么说的就怎么做,说到一定做到。

    有译文就能看得懂《论语》了吗——《论语》学习482-483

    《人生路上学〈论语〉》目录

    行有余力补上道德课——《论语》学习484-48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幸福讀經人:有时觉得写了不一定做到。
      • 明日思想家:自我感觉,校训,不如校长重要,校长又不如学生重要;分析校训光从字面上看虽然能看出些东西,但是我觉得更有意义的分析方法是分析校训的来源。
        背后国文:校训来源不复杂,多从四书五经中选取修德砺志的正能量的句子或词语,谢谢!

      本文标题:谈谈中国大学校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qb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