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之旅速写其二
二零一二年七月五日,游览九朝古都洛阳。
上午游龙门石窟,下午游白马寺。这是故地重游了。二十五年前,无锡教育学院86级历史班组织历史考察游览。同学一行纵览西安游华清池,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半坡遗址,茂陵诸多胜迹……然后来到这里。物是人非,许多感慨都随伊水滔滔向东。
上午的游览得到了些意外收获,那就是去了西山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观察龙门石窟。并且去白园,凭吊了白居易的墓。进得白园,林木郁郁葱葱,生出了许多的清凉。来到琵琶峰上的白少傅文公之墓前,只见翠柏深深,日影被古木切割成了许多的碎片,婆娑在墓草离离的孤冢之上。绕冢一周,一一读过白氏后人以及中外参拜者的碑刻,想起了诗人为生民请命的讽喻诗,不禁,诗意萦怀。得一绝句,瞻白傅墓园,诗云:
琵琶峰上柏深深,墓草离离把句吟。
遥眄涛涛伊洛水,不磨风雨此诗心。
下午游览白马寺。
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官办寺院,建于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六十八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有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之称。来到院中,观满院牡丹遍植庭下。因为时令已入仲夏,只见遍地翠叶,在微风中摇曳,为古寺平添一些妖娆。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疑窦顿生:想那牡丹国色天香,是人间富贵之花,为何生于净土庄严之地呢?带着疑虑来到了白马寺的历史馆。馆内介绍了白马寺兴革的源流。遥想当年,那两位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经卷和佛像,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原,翻译的佛经便是《四十二章经》。“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为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佛云,见女子,“当如莲花,不为污泥”。此言甚高妙,但是众生却很难做到。于是,想到了满院的牡丹,前疑顿释。牡丹、莲花皆象征美好圆满,何以有区别呢?
得七绝一。题为白马寺参禅,诗云:
色即为空空即色,莲花四十二章经。
牡丹满寺发华萼,坐我斑斓千劫生。
一路行走,一路录得几副对联。接引殿联“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况一念横超名教乘推为胜异;
极乐易生净业易行唯三业圆满诸善信务要真诚”
另外的对联有“
举目瞻仰何必生几分惧色;
回首猛醒尚须存十分诚心”“
一点尘心咫尺灵山临法境;
三千世界夺来劫海认莲台”“
天地独为尊三界导师拔尽情苦慈云垂世界;
功德逾恒沙四生慈父与众生乐法雨润群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