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掠影:西山打柴

作者: 榆木斋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09:56 被阅读86次

世纪掠影:西山打柴

文:张文耀

《蜀中竹枝词》

【明】杨慎

日照峰头紫雾开,雪消江面绿波来。

鱼腹浦边晒网去,麝香山上打柴回。

这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写的一首关于打柴的诗,充满诗情画意,悠然自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打柴却是非常辛苦的劳动。

打柴又叫砍柴或拾柴,自古以来就有之。虽然煤炭很早就被发现,然而由于旧社会工业不发达,在上世纪以前的农村,人们生火做饭取暖,大多依赖柴火,柴火来源于山上田野上众多的树木灌木。拾柴一般指家里没柴烧了,到外边捡一些柴禾或柴草做饭,而打柴则是指上山砍柴。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从事教学工作,家里人口多,孩子们都在读书,没劳动力,我挣的钱大多用以给队里交粮款,少有剩余。所以很少买炭烧,做饭、取暖均以烧柴为主要燃料。正好那时候被调回本村任教,每逢星期天,我就可以相跟几个人到浪泉峪去打柴。

我们村距浪泉峪比较近,于是我们村的人们平时有空或冬闲时,都去浪泉峪打柴。浪泉峪又叫华池峪,属于吕梁山系,位于浪泉村西约五里地之遥。那条峪沟很深又很长,足有十多里地,有一沟、二沟、三沟、老沟、三八沟和三间厅。还有南沟、北沟、清凉沟,后头这些沟沟梁梁都是人们打柴的好去处,我们打柴一般都去三沟、老沟和三间厅等处,至于南沟、北沟、清凉沟太远,就很少去。

每次星期天打柴,一般都相跟两三个人,这样可以互相帮忙。清早起来吃点饭,带上绳、担、斧子和镰,再带点干粮就出发了,步行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目的地。到了地点,各人分头去找有柴的地方,按部就班地开始打柴。头几次打柴,只想较近的一沟、二沟能砍一些“毛毛柴”,所谓毛毛柴,是指荆条柴和其他一些丛生的细落木杂柴。当年枝条没枝杈的都让编箩筐的给砍走了,我们砍的只是隔年长出的有枝杈的柴。

后来发现这种柴不耐烧,一担柴只能烧几天就完了。于是我们就改砍一些较粗的灌木柴。有火老柴、筒子柴、对节木柴,还有一种差一些的刺杆柴,它周身是刺,没什么枝杈,比较好砍,一般情况下坎刺杆柴者较多。这几种柴人们管它叫“廓杆柴”,就是将其周身的枝杈砍走,一根一根地整好捆成捆,担回家后再把它剁成小截晒干供烧。这样的柴较粗耐烧,一担可烧十天八天。

这种廓杆柴比较难找,因为它既要比较直,还要较粗较长,一般要1.5米左右。那些沟里梁上都是灌木丛生,又密又高,我们为了找合适的柴杆在丛林里穿来穿去,四处奔波,有时会滑倒跌伤,有时头上连上会被荆棘划破,这些都不足为奇。

由于打柴者较多,砍一担柴需一天时间。前晌砍一捆休息吃中饭,中饭就是吃干粮——玉茭面馍,捡一些干柴烧一堆火,在火堆里把馍烤黄吃。喝的水是山沟里流下来的雨积水,大都是死水,很不干净,里面有树叶、羊粪、小虫子、甚至还有牛羊粪的残渣,有一股很难闻的怪味。就这样也只得喝,因为再无所饮之水,人常说:“饥不择食”,这是“渴不择水”罢了。每人如此狼吞虎咽,稍加休息就又开始砍第二捆柴。当第二捆柴打好后太阳西下,就赶快拾掇担子准备回家。

拾掇担子也就是扎担子,这很重要。如果担子扎不好,路上会有麻烦,扎担子的步骤是:把柴摁顺捆好后,找一根一尺多长的木棒,放在捆好的一捆绳子边,再用担尖插进绳子里撬住木棒扎进柴捆,把担尖穿透柴捆对面绳下面。然后用肩扛起,再把担子的另一头插进另一捆绳下面,用劲扎实挑起。把担子担平试一下是否稳当,才可担起担子上路。

担上担子回家,路上也很不容易。山腰上的路,一边是崖,一边是沟,路又很窄,担子要担在靠沟的一边,且担上去走不到头不能换肩,实在累的不行了,可以把担子靠在崖边上小憩一会儿,继续还要用那个肩担着走,确实够累的!快出沟时那段路还比较好走,可是到那时已经走太久了,需要休息一会儿再走。坚持担到浪泉村时,再小歇才能担回家。

上山打柴有时会担惊受怕,怕有时不慎掉下沟崖。虽然有些苦有些累,但山上空气清新,坏境也好,参加体力劳动可锻炼身体,有益于健康。这样的打柴劳动坚持了一年多,后来我调到外村任教,再没有机会打柴了。家里只好烧一些秸秆,像玉茭杆、高粱杆、葵花杆什么的,有时候省吃俭用节约的钱买柴炭烧,这样的生活过来几十年,如今还真有点惦念之情呢!

(配图与本文无关)

2019.3.4福禛斋

相关文章

  • 世纪掠影:西山打柴

    世纪掠影:西山打柴 文:张文耀 《蜀中竹枝词》 【明】杨慎 日照峰头紫雾开,雪消江面绿波来。 鱼腹浦边晒网去,麝香...

  • 打柴

    在小城住了有十多年的时间了,怎么说也算得上一个城里人吧。但就这个所谓的城里人,时常总会想起农村老家的的一些...

  • 打柴

    打柴 在这个清晨阳光照出了柴和柴的区别在山间行走的樵夫象一个梦马背上流淌的前生照亮了峰峦小茅屋离山有好远好远头巾碎...

  • 打柴

    家住深山,我是一介山民,而且确切地说,当年的我更是一名樵夫,因为年轻时候以打柴为主业。 山里人把柴...

  • 打柴的人

    小时候村里没多少户人家用煤气灶,一家人烧水做饭全用大铁锅,于是就有许多以砍柴为生的人。 我就认识这样一位砍柴...

  • 打柴人

    山道上,上山打柴的少年背着枝条编成的背架,手里提着一把缺了一小半的柴刀,就刃口消耗的程度来说,大概只比夫子上课用的...

  • 放羊or打柴?

    这些天,这幅图,相当火。 小伙伴们进行了解读 "请时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想要什么,放弃无意义的社交活动!" 然而,又...

  • 打柴人

    溪亭日暮难忘归路归路,是归途却不是我的归宿夕阳如烈火燃烧着桃花的花瓣都城南庄的故事早已经变得模糊回头看看自己骨瘦如...

  • 打柴火

    冬季里不止是水需要专人去解决,煮饭取暖用的柴火也是一样的! 相对于打冰来说,打柴火危险性要小的多了,所以一般情况下...

  • 浮光掠影 难求甚解 # 西山诗词#

    一 羽梦扶风竟自由,心花随雨落绸缪。 点滴挥散何方去,静待云开出日头。 二 老聃传经函谷关,阳明通悟在龙场。 彷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纪掠影:西山打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rb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