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作|名家之言

作者: 小舒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23-07-25 14:35 被阅读0次

    莫言:对写作新手的肺腑之言

    1,阅读,是提高写作的必经之路。初级阶段的阅读是如痴如醉的情感享受,不考虑其它。成年后的阅读,不仅要建立在原有情感层面的感受,还要加入理性分析。

    比如我们在读一本书时,要能够去思考某一处为何如此感人?换成是自己的话,应该如何去呈现?…

    光阅读肯定是不够的,阅读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写。在写作初期不要回避模仿,应在大量模仿中,逐渐形成自己对语言的一种独特风格感受,这是把握语感的过程。久而久之,才可以让我们头脑中存在大量的词汇,进而接受我们的感情支配,然后来组织自己的语言。

    2,写作是一辈子的事,莫急,急也没用。对于那些热爱写作又找不到感觉的年轻人而言,可以尝试从自己写起。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印象深刻的事,写亲朋好友的事。

    老舍:多改多念,不必要的字狠狠删去

    1,多改

    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我们应当把不必要的话,不着边际的话和不必要的字,狠狠删去,像农人除草那样。毕竟,文章更重视整体的协调匀称美,孤零仃的只有一处美,也就很难称其为美。

    要写的又快又好,该如何修改?

    首选,要把不现成的字换成现在的字,把不近情理的字换成近情理的字。要打算教文章带感情,能感动人,我们必须揣摩话语近不近情理。用语要恰如其分,准确适恰很重要。

    比如一只小猫在屋中撒了一泡尿,我们便写“这使我异常愤怒”,还不如写“我有点生气”,文章总体通顺得多。我们再对文章进行加工,起码教重要的句子有力量,带感情。

    由心里说出的真情实话必定有力量,文字的力量便源于我们的思考与情感。我们的思想好,感情厚,我们就一定能教普遍的话变成有力量的话。

    2,多念

    好文章从来就不是一气呵成,需要经过多次的修改,如何修改呢?

    首先就是多“念”,“念”即朗读之意。文字写于纸上,很难了解其好坏,念出来,也就立刻听出文字的毛病了。不光念给自己听,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念给他人听,叫别人听懂,听得过瘾,再好不过了。

    沈从文:论技巧和“懂创作”

    1,论技巧

    “技巧”二字已然被流行观念所限制,所拘束,成为要不得的东西了。自骈文文体到八股文的发展演变,二者都用了技巧。

    运用骈文文体创作出的好些名诗,如《诗经》《楚辞》,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美感与力量,因而能够得到流传。后者无永久性,除却玩弄文字外,毫无好处,近于精力白费,空洞无物。

    就“技巧”二字加以诠释,真正意义应当是“选择”,是“谨慎处置”,是“求妥贴”,是“求恰当”。一个作者下笔时,关于运用文字铺排故事方面,能够细心选择,能够谨慎处置,能够妥贴,能够恰当,不是坏事情。

    总而言之,莫轻视技巧,莫忽视技巧,莫滥用技巧。

    2,“懂创作”

    何叫“懂创作”?

    一般说来,大家读了许多书,或许记忆好些的书,还能把某一书里边最精彩的一页,背诵如流,但这个人却并不是个懂创作的人。有些人会做得出动人的批评,把很好的文章说得极坏,把极坏的文章说得很好,但也不能称为懂创作的人。

    一个懂创作的人,也应当看许多书,但并不需记忆一段两段书。他不必会作批评文字,每一个作品在他心中却有一个数目。

    他从一堆小说中知道说一个故事时处置故事的得失,他从无数话语中弄明白了说一句话时那种语气的轻重。他明白组织各种故事的方法,他明白文字的分量。是的,他最应当明白的是文字的分量。

    同时凡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他皆能捡选轻重得当的去使用。为了自己想弄明白文字的分量,他得在记忆里收藏了一大堆单字单句。他这点积蓄,是他平时处处用心,从眼睛里从耳朵里装进去的。

    一个创作者看一本书,他留心的只是:“这本书如何写下去,写到某一件事,提到某一点气候同某一个人的感觉时,他使用了些什么文字去说明。他所说的这个故事,所用的一组文字,是不是合理的?……

    他有思想,有主张,他又如何去表现他这点主张?”一个创作者在那么情形下看各种各样的书,他一面看书,一面就在那里学习经验那本书上的一切人生。

    放下了书本,他便去想。走出门外去,他又仍然与看书同样的安静,同样的发生兴味,去看万汇百物在一分习惯下所发生的一切。

    他把一切官能很贪婪的去接近那些小事情,去称量那些小事情在另外一种人心中所有的分量,也如同他看书时称量文字一样。他喜欢一切,就因为当他接近他们时,他已忘了还有自己的身分存在。

    简单说来,便是他能在书本上发痴,在一切人事上同样也能发痴。他从说明人生的书本上,养成了对于人生一切现象注意的兴味,再用对于实际人生体验的知识,来评判一个作品记录人生的得失。

    他再让一堆日子在眼前过去,慢慢的,他懂创作了。

    注:从各公众号搜集而来,除了沈从文老师的第二部分“懂创作”是照搬过来的,其余都是用自己习惯的语言进行适当调整和删减后,阐述所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写作|名家之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xh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