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扼杀孩子的生命力

作者: 河南张宏涛 | 来源:发表于2016-10-25 09:13 被阅读249次

文/张宏涛

孩子的生命力是在童年蓬勃发展的,但由于不当的教育,往往会扼杀孩子的生命力。

图片来自网络

暑假的一天,一个客户打电话给我,说就在我家楼下。我说你上来吧。她说来不了,孩子不肯上来,让我帮忙。

我下楼,看到门前停着一辆宝马,一个非常时尚的年轻女子摘下墨镜,上前和我握手。她很不好意思地指着在马路对面的小男孩说:“你看我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一点都上不了台面,怎么说都不肯来。”

我问她怎么回事,她告诉我。前几天她从外地回来和孩子的班主任聊天,得知自己的孩子很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流。她说她知道孩子就是这样,所以也不以为意。但班主任接下来举的例子就让她坐立不安了。

一次班里搞晚会,老师让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上台唱歌、跳舞、讲故事、朗诵都可以,先是自愿表演,后来玩击鼓传花游戏,传到谁手里谁表演。当传到其他同学手里时,虽然会有同学比较羞涩或内向,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最后都会站到讲台上为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等传到他手里时,他却一声也不吭,连头都不抬,也不站起来,也不上讲台。嘴巴咬得紧紧的,头低得大家都看不到他的脸。任凭老师和同学们如何鼓掌、如何鼓励,他都死活不上台,也不站起来。老师无奈,说:“那你不用上讲台了,你就在你的位置上,数十个数吧!从一数到十就行。”

这么简单的任务,如果是别的同学,肯定就数了,但他还是继续沉默,大家都能看出他的紧张、不安和一点倔强。老师实在是没招了,只好略过他,继续击鼓传花。

图片来自网络

老师说,这类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不仅玩是这样,上课老师提问,他也最多只是站起来,但不论他会还是不会,总是一声不吭。平时也几乎不与其他同学交流,总是自己呆在一个角落,不知道在想什么。所以,老师把这个问题反馈给了她,让她注意孩子的问题,实在是太孤僻了。

我问她,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样孤僻了?从小就如此吗?

她摇头说:不是的,小时候我儿子可机灵了,特别淘气、爱玩,爱表现!现在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经过询问,她告诉我,孩子的改变应该是从三年前开始的。她和丈夫都在外地工作,本来是要带孩子一起去外地上学的。但是孩子爷爷想要替他们带。孩子爷爷以前是部队的干部,当年太忙,没顾得上管教几个孩子,他觉得自己的几个孩子教育上比较失败,所以他想亲自抓孙子的教育,要把孙子教育成一个光宗耀祖的人物。

孩子爷爷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每天必须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不许孙子玩,不许孙子看电视,在家只能做作业,浪费一分钟都是可耻的。同学来找孙子玩,他会把孩子们赶出去,不许其他孩子来耽误他孙子学习。他也禁止孙子与同学一起玩。就这样,孙子很快就没有了朋友,没有人与他一起玩了。孩子爷爷平日不苟言笑,不爱说话,所以孙子也成了这种性格。

图片来自网络

我问她,孩子变成这样,他爷爷怎么看?还不改变教育方式吗?

她说,孩子爷爷觉得这样挺好,不会玩,才会专心学习。

我叹了口气,并举了好几个例子,都是二十多岁天天呆在家里不出来,除了玩游戏什么都不干,不出门、不与任何人联系,也没有朋友,没有工作……他们的童年都是被剥夺了玩耍的权利,只被允许“学习”,后来,有一天,孩子不堪重负,就突然变成这样了……

她这才紧张起来,还说:我的孩子也是这样啊!假期里,我把他接到我那边,想带他出去玩,或者参加一些团体活动,他都不去,只呆在家里玩游戏……我该怎么办啊?

我告诉她,给孩子转学到她所在的城市,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给孩子爱与自由,不要再压制孩子,要鼓励孩子多出去玩,多交朋友,千万不要让孩子死读书……

她咬了咬牙说:孩子的爷爷肯定不同意我们把孩子带走,但为了孩子的幸福,就是吵架,我也不再妥协了,一定要把孩子带在身边。

几个月后,她很开心地告诉我,孩子逐渐又变回来了,新交了几个朋友,每天喜欢一起踢足球,也变得开朗起来,爱说爱笑,变得朝气蓬勃……

有很多持有传统观念的家长都把玩耍和学习对立了起来,不允许孩子玩耍,甚至不允许孩子与同学一起玩。这些都是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所致。

图片来自网络

教育专家们没有一个不重视“玩耍”。

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说:

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有面对自我的时间和空间,才会有机会学习适应和调整,才能凝聚起自我成长的力量。如果孩子能从小尽情的玩耍而不因此被训斥和鄙视,那么他将来对工作和学习的认真和热情也会像对待玩耍一样,投入且富有激情。这一点,从很多身心健康的成功者身上都可以观察的到。

教育家史蒂夫·凯尔在《致全世界--玩耍的启示》的演讲中呼吁:

不论是在社会上,教育上还是经济上,玩耍都得不到重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落后于人。玩耍与脑子是有关联的。玩得越多,脑子越大。我们玩得越多,我们的情绪成熟度就越高;我们玩得越多,我们的决策能力越强。这些都是事实,不是童话和小说,这是冷冰冰的科学……玩乐的反义词不是工作,而是压迫。玩耍可以改善我们的工作。能促进我们的创新能力,让我们更勇于做出改变。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让我们更有目标和掌控力。

教育名博博主王人平也多次强调:

游戏即童年,玩是学问的根本:1、对孩子而言,游戏和现实是统一的。拒绝了孩子的游戏邀请,就是拒绝孩子的童年,扼杀孩子对生活的热爱。2、集体游戏发展孩子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爱和分享能力、规则意识。3、个人玩耍发展孩子独处能力、专注力、抗挫折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那些认为只有“学习”本身才有意义,玩耍是浪费时间的家长,尽快改变观念,给孩子爱和自由,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孩子的未来会更美好!

(作者:张宏涛 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

相关文章

  • 不要扼杀孩子的生命力

    文/张宏涛 孩子的生命力是在童年蓬勃发展的,但由于不当的教育,往往会扼杀孩子的生命力。 暑假的一天,一个客户打电话...

  • 不要扼杀孩子好的兴趣

    最近和几个朋友在一块聊天吃饭。当谈及各自的孩子时。一个朋友说:“不知道怎么回亊,孩子最近爱上了画画,我并不赞同。”...

  • 不要扼杀孩子的“冰糕棍”

    一个小学员看着我竖在他面前的一根冰糕棍说这是竖着的“1”,之后他把脑袋歪了90度,又说或者也是横着的“一”。如果有...

  • 请不要扼杀孩子的梦想

    今天重温郦波老师的《五百年来王阳明》系列,里面讲到王阳明小时候读书时,他问老师一个问题: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老师回答...

  • 请不要扼杀孩子的天性

    文:欣月泉(原创)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的精灵 他们哭着闹着,手舞足蹈地来到这个世界 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 ...

  • 不要扼杀孩子的猎奇心

    不要扼杀孩子的猎奇心 有个小男孩,经常缠着妈妈给他讲故事。一天,妈妈给他讲聪明的小白兔战胜可恶的大灰狼的故事。他不...

  • 【读书清单】外国文论简史

    001 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中。不要以“我无法改变”为借口扼杀自己的生命力,向外交流,向内诉求。看见自己的可能性,大胆...

  • 2020.1.17星期五晴490

    人的痛苦来源于无知! 如果一个父母不能够对孩子表达出耐心和足够宽泛的选择,你就会发现这个孩子的生命力被扼杀掉了! ...

  • 伪善的父母如何扼杀掉孩子的生命力

    生命有无限的可能,很多人却过着了无生气的日子。不去想也想不到生命本该有的欣欣向荣和勃勃生机。因为父母从小就开始束缚...

  • 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同办公室的芳芳是二年级的语文老师。 一天,她埋头看着作业,然后自言自语地发出疑问:“这个孩子写了句‘珍珠像星星一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扼杀孩子的生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kr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