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因为业务往来增强,我跟刘总逐渐熟悉起来。
刘总其人,永远是笑嘻嘻的样子,像个弥勒佛。站在30岁的尾巴上,虽然还不用发愁发际线,肚子却眼看着要凸起了。
刘总不拘小节,比如那一头打柳的头发,比如落满头皮屑的短袖,比如一腿长一腿短的裤腿。再加上爱叨叨的嘴碎习惯,总是给人一副油腻大叔的模样。
刘总重点985高校毕业,前后任职过腾讯、金山等知名公司,且业绩都非常优秀,任职我们公司是老板亲自“挖角”。
然而,随着公司日渐成长,他离权利中心也越来越远,七八年了却还是个小中层。于我们这些小虾米而言,刘总已经在一定高度上,但与刘总过往相比,却也有不小的落差。这也是我一直疑惑不解的地方。
直到与其接触渐多,我发现一些不得了的事。
有一次,需要讨论一个项目,就顺便去他座位上找人。结果去的不是时候,他正被自己组的一个小姑娘“训”的安静如鸡,一边摸着头一边笑嘻嘻道:行吧行吧,那就这么做吧。
原来,需要出一份报表,任务安排给了小姑娘,刘总不放心,爱叨叨的毛病又犯了。不定时的去跟小姑娘叮嘱注意事项,做表思路。不是一次叮嘱完,而是一趟一趟的。
终于,北方小姑娘的火爆脾气被点着了,开始朝他开火:
“你就不能一次说完吗?一会一个意见,一会儿一个想法,到底能不能行,要不你来做.......”
后来往来多了,他们这个小组,我几乎见过了每一个人都能眉头都不皱的驳回刘总的意见,都能“娴熟”的和刘总吵架,虽然是单方面的吵。
不止一次刘总下达的任务因为组员的不配合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有时候,项目不得不做,刘总只能弱弱地拿老板的名头来压组员。
就这样,平均年龄不足25的小组员们,“欺负”的一个“奔4”的上司毫无招架之力。
2.
和我一起吃饭的饭友,其中之一座位是与刘总他们组挨着的。
一起吃饭的时候,偶尔会说到这些。这个饭友一脸看戏的表情:这很平常,你才见过几次,我天天都能看到这样的事儿。你是没看到小黄那次,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怎么数落刘总的。
“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刘总那样的人”,饭友最后用不屑又无所谓的语气结束了这个话题。
我惊讶于两件事:一,小黄不过入职不到两个月,还在实习期竟然这么的“气焰嚣张”。二,我很想知道饭友不屑的语气中刘总那样的人到底指的是什么样人?
事情出现戏剧性,是有次我去创新部开会。路过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个熟人:小黄。当时还很奇怪,他们也和这个部门有业务往来么,怎么在这里办公?
后来,创新部的一个朋友解答了我的疑惑,原来小黄调岗到了创新部,在他转正的第二个星期。
而我知道,我们部门是不支持与其他部门调岗的,更何况这种刚培养出来的新人。
朋友知道我和刘总有业务上的往来,就神秘兮兮又很是好心的跟我八卦了一下,顺便也提醒我:
你注意一下那个刘总,他就是个小人,当时小黄要转岗的时候,千拦万阻的,还威胁小黄说不给签字......
我惊呆了,“小人”这个词在我眼里显然过分了。
我的工作因为每天要复盘,所以下班相较其他同事会晚点。也因此,我不止一次看到刘总单独指导小黄的报表。
我下班离开时,路过他们,还能听到到刘总不厌其烦的讲这个公式和那个公式的区别,哪个更适合当前这个表,这个表如果这样调整会不会比之前的显得更专业些,为什么这里这样做不合适......
在我眼里,刘总即使是性格偏向“软弱”点,举止不修边幅点,却也是个业务能力很不错,甚至是突出的,重点是,是少有的愿意且全心全意带新人的上司。
现在,却被贴上了“小人”的标签。
一个刚离开校园,踏入职场几个月的小朋友,“欺负”的“奔4”大叔快要“晚节不保”。
3.
我接手了一些新业务,这部分业务对数据处理有很高的要求,我因为没接触过相关的工作,两眼一抹黑,而刘总却属于这方面的专家。于是,我便经常去请教他一些问题。
甭管我的问题大小,甭管这个问题我问过多少次,他总会笑嘻嘻的解答。尽管依然很爱叨叨,依然嘴碎,三句话就要加一句:“哎呀,你这样可咋办呀,你这样是不行的......”
后来,我和刘总这边业务逐渐减少,数据处理工作也逐渐上手后,我们的联系也就慢慢少了起来。
偶尔上下班路上、食堂遇见了,他还会问一句:“最近怎么样啊,数据学的怎么样了”,甚至会主动发我一些相关的资料、书籍、公众号等。
后来,我的数据处理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在部门会议上特别提出表扬。而像我一样,被刘总“扶贫”过的,他工作以外的,据我所知,还有好多人。
这些同事提到刘总第一反应也是“好脾气”,同时,即使还是普通同事,连朋友都算不上,碰面寒暄几句,却也是有感激之情在的。
然而,也有很大一批人,不管是否有过交集,对其却很是不屑,看看组员对他的态度就能知道。
4.
为什么他的组员抱团与他敌对呢?
按理说,他们都是刘总手把手教出来,一个个都能独当一面了,不应该心存感激么?
如果这个团队中有一个人对上司抱有意见,那么他一定会寻求支持者。这样,如果你不想被孤立,那么一定会选择站队。
而上司和下属是两个“阶层”的,是天然“敌对”的。如果上司是极具人格魅力的,那么他很容易服众,如果上司是强势的说一不二的,那么,他也能很轻易“收服”众人。
而对于业务能力突出,领导能力欠缺的,性格软绵绵的上司,这时候,现实虽然残酷,却也不得不说人的劣根性,也不得不提: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即使,我们都一样,善良且普通,我们却在欺负人。
试试吧,如果把我们放在那个环境。遇到一个唯唯诺诺的上司,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呛声一次。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二个人......然后,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多次。
我们在边缘试探,即使一再心里暗示,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与人为善。然而,你天天面对的是一群人对一个人的“刁难”,渐渐习以为常。
终于有一天,你正在被工作搅得头脑发热太阳穴发疼,上司却还要对你“唐僧念经”,你终于爆发了:“能不能别XX了......”
你愣住了:我吼人了......
看,你提醒自己与人为善的,你告诫自己不要做个没有修养的人。可是,那句不该说的话,不自然的脱口而出了。
我当然也知道,很多时候,有些话的出口是无心而为,有些事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者照顾自己的尊严,这我认为是无可厚非的,但也请不要脚踩别人,鞋底带刺。
请尊重每一个人,请将眼睛放在别人的闪光处(我这样说,不是为了拍上司马屁,也不是圣母光环发光),我只是想说,我们善良且普通,他也一样。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