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桃源水乡图文:玉琼 主播:玉琼
晚安曲:最美的时光
01
你印象中的上海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蝼蚁般渺小的人们行色匆匆,从地铁里挤出来,理理被弄皱的衣角,然后深吸一口气,以精英的姿态,昂首挺胸踏入一座座高高耸立的摩天大楼?
是外滩的万国建筑走过百年风雨,岿然矗立在黄浦江岸,等待来来往往的游人遥想当年歌舞升平、风烟迷离的十里洋场?
抑或是当夜的霓虹亮起,披星戴月的都市人拖着满身疲惫回到出租屋,关起门来,独对万家灯火,咀嚼着各自的故事与悲喜?
......
这是中国版图上最流光溢彩的一角。这是个,被叫做“魔都”的地方。
但这次,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上海。一个,不像上海的上海。
偷时02
新场,上海近郊一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镇。因盐而生,因盐而兴。
资料记载,此地古称“石笋里”,成陆于唐代中期,距今近1300年。宋代发展成镇,元代已有相当规模。元大德四年(1300年),下沙盐场南迁至当时的石笋里镇,开埠成一个新的盐场,自此改名为“新场”。鼎盛时期,两浙盐运使署松嘉分司迁衙至此,盐产量和盐灶之多,胜过浙西诸盐场。清后期,因盐场退化,加上匪扰,火灾,走向衰落。
前几日,受雪梅姐所邀,我和其他几位友人从苏州出发,前往新场,同游古镇。
正是人间六月天,骄阳似火。想见到友人的心,并没有被烈日吓倒。车子行驶在高速公路上,顺着车流,倒也不紧不慢,不像是开往上海这么急吼吼的城市。一行人说说笑笑,时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飞逝着。
很快就要到了,我往车窗外望去,一座座低矮、古朴的房屋映入眼帘。见惯了上海的高楼大厦,面对这样的安宁场景,有些许诧异。想起了故乡的小城。
这次的主人早早就为大家准备好了新采摘的水蜜桃。这水蜜桃啊,粉嫩粉嫩的,泛着温柔的色泽,安静地躺在盘子里。我们每人捧着一个迫不及待享用起来。一口下去,清甜的汁液包裹着唇舌,一路甜到人心坎里。这样的水蜜桃,早上吃一个,是要幸福一整天的。
来了才知道,这里就是桃源水乡呐。不禁一阵欣喜。待来年四月,桃花灼灼盛开之日,再来一叙,人面桃花相映红,又该是怎样的动人旖旎。
又大又甜的水蜜桃03
桐阴转午。走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探寻远去的旧时光。
邂逅一座老宅。应当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吧。青砖,黛瓦,粉墙。
墙体高大,宽阔。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许是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墙面已经斑驳。站在墙根,抬头看,它那饱经沧桑的面容在视线里无限延展,与蓝天相接。
云淡淡,漫不经心地游走着,偶尔经过翘起的飞檐,这宅子,似乎也跟着活了。画面灵动又静谧。
墙头中间凸起,呈半圆状。整个建筑给人的感觉,又多了几分温润。这般样式,之前在苏州倒是不记得见过,心下有些好奇。后来查阅了资料,方才得知,原来是那观音兜。
古代建筑一般都有山墙,以便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并防火。山墙在不同地方也有着不同的形状。如我们熟知的徽州,民居多马头墙。而这观音兜的样式,起源福建,后逐渐在江南民居中流传开来。
原来如此。美观又实用,不由得感慨古人的智慧。
粉墙·黛瓦·青砖04
一路上,也遇见了许多不认得的花花草草,林林木木。连蒋老师都说,见着了儿时常摘的果子,多年后再得见,生出一种久违的快乐,好像回到了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他欢喜得拿着相机拍了又拍。
我生于小城,长于小城。我的故乡,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
回家·火车随拍因为这片黄土地本就没有那么多繁盛的花木,因为一直疲于应对升级打怪般的各种考试,也因为不曾长在田野乡间,我的童年,并没有太多关于林木花草的记忆。
后来外出求学,开始一个人的旅行,然后就上瘾一般,再也没有戒掉。旅途中看到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都让我惊喜。
如今,我依然不擅长养花种草。我只是喜欢看。喜欢就这么走着走着,和这些静默的生命不期而遇,相顾无言,吹着风发呆。
未完待续,下期再见
网友评论